高含水期水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高含水期水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由于储层在纵、横向上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造成注水驱油和冲刷过程较为复杂。油层水淹后,其物性参数及岩性、含油性等参数都发生一系列变化,测井响应呈现多样化,从而增加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的难度。水驱油层的测井解释是注水油田开发后期面临的复杂问题,为解决这类问题除完善水驱油层测井系列外,针对我国测井技术的现状和陆相油藏特点,探讨新的解释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注水开发油田中后期水淹层的测井解释为核心,以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储层、油藏的定量评价为目的,在综合考虑沉积微相、构造和采油方式对油层水淹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油层水淹后储层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等的变化,同时对常规测井的响应特征分析,总结出了油层水淹后的物性变化规律和常规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通过对“U”型曲线的数学推理,建立了以阿尔奇方程为基础的新型水淹层解释模型,并对其在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性作了全面讨论。以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曲线计算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通过开展油藏条件下导电机理实验,搞清不同岩石物理相储层水淹过程中电性响应变化规律;建立了一套地质条件约束下细分层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在岩石物理相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动态电阻率下降法”建立了一套根据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水淹层的方法。形成了一套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油层的沉积特征建立了系统的测井评价模型,提高了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精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1、研究目的及意义
  • 2、水淹层测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3、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和岩石物理相划分
  • 1.1 区域地质概况
  • 1.1.1 地理位置与区域构造位置
  • 1.1.2 地层特征
  • 1.1.3 萨尔图油田油藏特征
  • 1.1.4 沉积特征
  • 1.1.5 研究区开发历程回顾
  • 1.2 岩石物理相
  • 1.2.1 岩石物理相的定义
  • 1.2.2 大庆油田北部油层岩石物理相的划分
  • 第二章 水淹层的变化特征分析及沉积相影响
  • 2.1 水淹过程中储层参数的变化特征
  • 2.1.1 孔隙度、渗透率变化特征
  • 2.1.2 泥质含量及粘土矿物变化特征
  • 2.1.3 含油饱和度变化特征
  • 2.1.4 孔隙结构变化特征
  • 2.1.5 润湿性变化特征
  • 2.1.6 相对渗透率变化特征
  • 2.2 水淹层电性曲线变化特征
  • 2.2.1 井组对比
  • 2.2.2 电阻率曲线特征
  • 2.2.3 自然电位曲线特征
  • 2.3 沉积韵律水淹特征
  • 2.3.1 均质储层水淹特征
  • 2.3.2 非均质中、厚储层水淹特征
  • 第三章 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
  • 3.1 开发阶段岩石的电学性质
  • 3.1.1 储层岩石中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 3.1.2 水淹层电阻率变化规律
  • 3.2 水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 3.2.1 油层水淹时阿尔奇模型的适应性
  • 3.2.2 基于Archie 公式的水淹层新型模型建立
  • 3.3 地层混合液电阻率的确定
  • 3.3.1 自然电位求解地层混合液电阻率
  • 3.3.2 利用电阻率曲线求地层混合液电阻率
  • 第四章 水淹层评价方法及应用
  • 4.1 地质约束条件下的水淹层储层参数模型
  • 4.2 水淹层的静态参数评价
  • 4.2.1 测井曲线特征直观判断水淹层方法
  • 4.2.2 电性评价图版定性判别水淹层方法
  • 4.2.3 含水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选取
  • 4.2.4 基本解释模型建立
  • 4.3 应用效果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含水饱和度对致密砂岩声波特性的影响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20(01)
    • [2].超低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气藏损害因素[J]. 化工管理 2020(15)
    • [3].水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研究[J]. 国外测井技术 2015(01)
    • [4].含水饱和度对川西致密气藏水平井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油田化学 2019(01)
    • [5].一种快速制备不同含水饱和度岩石试样的方法[J]. 岩土力学 2018(03)
    • [6].水淹层目前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J].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17(01)
    • [7].水淹层目前含水饱和度评价方法[J]. 国外测井技术 2015(03)
    • [8].不同含水饱和度对页岩渗流能力影响实验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7)
    • [9].富含气页岩储层超低含水饱和度成因及意义[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03)
    • [10].结合含水饱和度场分布的水淹级别评价体系[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9(03)
    • [11].中东某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探讨[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06)
    • [12].超低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气藏损害因素[J]. 新疆石油地质 2012(06)
    • [13].低闭合油藏油水同层储层含水饱和度新模型[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14].低渗储层含水饱和度测井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20(01)
    • [15].致密储集层初始含水饱和度形成过程实验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藏为例[J].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6)
    • [16].长岭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含水饱和度建模[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9(04)
    • [17].基于相渗分析纯岩石电阻率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关系[J]. 测井技术 2016(02)
    • [18].基于岩石物理相的泥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 [19].低渗透储层拟渗流门限理论确定含水饱和度[J]. 复杂油气藏 2018(01)
    • [20].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超低含水饱和度气藏形成机理[J]. 天然气工业 2014(01)
    • [21].B区块目前含水饱和度解释方法[J]. 国外测井技术 2019(02)
    • [22].特低渗透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控制因素的思考[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4)
    • [23].含水页岩吸附甲烷实验研究进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2)
    • [24].页岩无机质孔隙含水饱和度分布量化模型[J]. 石油学报 2016(07)
    • [25].东海地区低渗-致密储层含水饱和度定量评价方法[J]. 中国海上油气 2019(03)
    • [26].用J函数法求取碳酸盐岩储层饱和度方法探讨[J]. 岩性油气藏 2014(06)
    • [27].利用测井数据研究泥质含量和孔隙度之间关系[J]. 价值工程 2011(30)
    • [28].砂泥岩储层孔隙度和含水饱和度同步反演[J].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2)
    • [29].高阶煤煤层气生产机理探究[J]. 中国煤层气 2015(05)
    • [30].页岩气藏超低含水饱和度形成模拟及其意义[J]. 地球化学 2015(03)

    标签:;  ;  ;  ;  ;  ;  

    高含水期水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