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Q-PCR检测DPV强毒人工感染鸭消化道及呼吸道双歧(芽孢)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FQ-PCR检测DPV强毒人工感染鸭消化道及呼吸道双歧(芽孢)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日龄樱桃谷鸭经不同途径感染鸭瘟病毒CH强毒株后的消化道及呼吸道内双歧杆菌、芽孢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了肠球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敏感性,可对鸭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肠球菌进行定量检测。 2.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瘟强毒感染20日龄樱桃谷鸭后,其消化道及呼吸道内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和肠球菌的定量检测结果及其变化规律如下: (1)皮下注射实验组及其同居感染鸭的消化道与呼吸道双歧杆菌含量检测结果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以皮下注射实验组鸭的十二指肠12h(1.232E+08)、24h(2.436E+07)、48h(2.866E+06)、72h(6.046E+05),皮下注射同居实验组感染鸭的盲肠12h(5.960E+08)、24h(4.815E+06)、48h(1.013E+10)、72h(1.341E+08)、6d(1.479E+07)双歧杆菌含量变化具代表性;其它四种感染途径感染鸭的双歧杆菌含量均有所增加,如口服实验组鸭的气管2h(8.361E+05),8h(1.653E+05)、12h(9.519E+05)、24h(4.372E+05)、48h(1.706E+06)、72h(2.142E+05)、6d(6.451E+05)、9d(6.659E+06)、12d(2.599E+07)、15d(1.232E+08)。 (2)感染鸭盲肠段芽孢杆菌含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如皮下注射实验组鸭的盲肠2h(9.279E+05)、8h(1.721E+05)、12h(1.390E+06)、24h(5.516E+05)、48h(3.895E+06)、72h(2.205E+07);其它各部位的芽孢杆菌含量在感染后均呈微弱的波状变化,后期均回复至原初始水平,如滴鼻实验组鸭的食管2h(5.774E+07)、8h(1.059E+08)、12h(3.055E+08)、24h(9.256E+07)、48h(2.430E+06)、72h(3.376E+05)、6d(2.384E+06)、9d(2.722E+08)、12d(2.359E+07)、15d(1.124E+07)。 (3)皮下注射实验组鸭的食管12h(2.394E+07)、24h(3.821E+07)、48h(6.973E+07)、72h(5.533E+08),回肠24h(2.455E+04)、48h(6.726E+06)、72h(4.670E+07),及其同居感染鸭的食管12h(9.687E+05)、24h(3.225E+06)、48h(1.454E+08)、6d(3.962E+08)肠球菌含量检测结果呈明显增加趋势;其它四种感染途径感染鸭的各部位肠球菌含量均呈波状变化,后期多回复至原初始水平,如滴鼻同居实验组鸭的气管12h(2.239E+07)、24h(1.041E+08)、48h(1.546E+06)、72h(3.225E+06)、6d(4.085E+07)、9d(4.841E+08)、12d(2.321E+08)、15d(7.970E+07)。 3.对照组实验检测结果表明,三种细菌中,肠球菌在消化道和呼吸道的数量最多(1.672E+05-1.255E+10),双歧杆菌含量次之(8.355E+04-1.445E+10),芽孢杆菌的含量最少(4.098E+05-3.467E+08);消化道和呼吸道各部位中,肠球菌和双歧杆菌在盲肠中的数量

论文目录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材料
  • 1.2 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样品的采集
  • 2.1.1 动物实验
  • 2.1.2 采样方法(呼吸道、食管和肠道内容物采集)
  • 2.2 标准菌株的培养
  • 2.3 粪便细菌总DNA的提取
  • 2.4 引物与探针的设计
  • 2.4.1 定量PCR引物与探针的设计
  • 2.4.2 常规PCR引物设计
  • 2.5 标准品的制备
  • 2.5.1 模板的制备
  • 2.5.2 常规PCR反应条件的建立
  • 2.5.3 常规PCR产物测序
  • 2.5.4 胶回收标准品
  • 2.6 定量PCR条件的建立
  • 2+的优化'>2.6.1 Mg2+的优化
  • 2.6.2 TaqMan探针的优化
  • 2.6.3 定量PCR反应的特异性检测
  • 2.6.4 定量PCR反应的重复性、灵敏性检测
  • 2.6.5 定量PCR反应标准曲线的建立
  • 2.7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的消化道及呼吸道双歧杆菌、芽胞杆菌、肠球菌变化规律的研究
  • 3 实验结果
  • 3.1 粪便细菌总DNA的提取
  • 3.2 标准品的制备
  • 3.2.1 常规PCR反应结果
  • 3.2.2 常规PCR产物测序
  • 3.3 定量PCR条件的建立
  • 2+的优化'>3.3.1 Mg2+的优化
  • 3.3.2 TaqMan探针的优化
  • 3.3.3 定量PCR体系优化结果
  • 3.3.4 定量PCR反应的特异性检测
  • 3.3.5 定量PCR反应的重复性、灵敏性检测
  • 3.3.6 定量PCR反应的标准曲线的建立
  •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鸭消化道及呼吸道双歧杆菌、芽胞杆菌、肠球菌变化规律的研究
  • 3.4.1 对照组实验鸭的消化道及呼吸道的双歧杆菌、芽孢杆菌、肠球菌数量变化规律
  • 3.4.2 感染组实验鸭消化道及呼吸道的双歧杆菌变化规律
  • 3.4.3 感染组实验鸭消化道及呼吸道的芽孢杆菌变化规律
  • 3.4.4 感染组实验鸭消化道及呼吸道的肠球菌变化规律
  • 4 分析和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FQ-PCR检测DPV强毒人工感染鸭消化道及呼吸道双歧(芽孢)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