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

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

论文摘要

2010世博会不仅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使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在为市民带来信心的同时,也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是为上海的再城市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文献查询整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归纳现今国内外相关行业对世博会开放空间的研究现状,总结世博会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通过调查整理往届经典世博会案例,对比浅析上海2010世博会的总体规划,从而进一步作出对上海世博会开放空间体系的总结。通过详细分析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规划设计的实施方案,包括了世博公园的规划背景、环境规模、设计表达、交通组织、植物景观等方面,比较客观的评价上海世博会世博公园开放空间规划设计的得失,为将来上海世博会开放空间的整体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世博会相关的基本概念
  • 1.1.1 定义
  • 1.1.2 分类和管理
  • 1.1.3 目的和意义
  • 1.2 世博会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世博会的发展现状
  • 1.2.1.1 昆明世博会(见图1-1)
  • 1.2.1.2 沈阳世博会(见图1-2)
  • 1.2.2 国外世博会的发展现状
  • 1.3 世博会与城市的关系
  • 1.3.1 城市主题的演变
  • 1.3.2 新时代城市
  • 1.3.3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
  • 2 世博会开放空间的发展历程
  • 2.1 历史回溯
  • 2.1.1 萌芽期(1851-1867)
  • 2.1.2 发展期(1873-1939)
  • 2.1.3 成熟期(1958-1990)
  • 2.1.4 更新期(1992-2005)
  • 2.2 世博会开放空间典型案例分析
  • 2.2.1 大阪世博会
  • 2.2.1.1 总体概况
  • 2.2.1.2 开放空间
  • 2.2.1.3 后续利用
  • 2.2.2 里斯本世博会
  • 2.2.2.1 总体概况
  • 2.2.2.2 开放空间
  • 2.2.2.3 后续利用
  • 2.2.3 塞维利亚世博会
  • 2.2.3.1 总体概况
  • 2.2.3.2 开放空间
  • 2.2.3.3 后续利用
  • 2.2.4 汉诺威世博会
  • 2.2.4.1 总体概况
  • 2.2.4.2 开放空间
  • 2.2.4.3 后续利用
  • 3 上海2010 世博会选址研究
  • 3.1 外部运营环境
  • 3.1.1 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 3.1.2 社区居住和区域景观格局
  • 3.1.3 公共安全体系
  • 3.1.4 防灾保护体系
  • 3.1.5 区域经济格局体系
  • 3.2 具体主要特质
  • 3.2.1 高额的土地置换成本
  • 3.2.2 城市高强度交通压力
  • 3.2.3 黄浦江水系问题
  • 3.3 世博选址与城市整体结构布局
  • 3.3.1 区域层面
  • 3.3.2 城市层面
  • 3.3.3 城区层面
  • 3.3.4 社区层面
  • 4 上海2010 世博会总体规划浅析
  • 4.1 方案理念
  • 4.1.1 规划原则
  • 4.1.2 总体规划
  • 4.2 形态构成分析
  • 4.2.1 生命力
  • 4.2.2 感觉
  • 4.2.3 适宜性
  • 4.2.4 可及性
  • 4.2.5 控制
  • 4.2.6 效率与公平
  • 4.3 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 4.3.1 开放空间体系结构
  • 4.3.2 主体开放空间
  • 4.3.3 区域开放空间
  • 4.3.4 附属开放空间
  • 4.4 综合评价
  • 5 上海2010 世博会世博公园规划设计实施方案研究
  • 5.1 规划背景
  • 5.2 环境规模
  • 5.2.1 区位分析(见图5-1)
  • 5.2.2 基地现状
  • 5.2.2.1 自然条件概况
  • 5.2.2.2 基地特质
  • 5.2.2.3 驳岸线及码头
  • 5.2.2.4 现状防洪体系
  • 5.2.2.5 现状建筑及构筑物
  • 5.2.2.6 现状交通
  • 5.2.2.7 现状绿化
  • 5.3 设计表达
  • 5.3.1 设计依据
  • 5.3.2 设计定位
  • 5.3.3 设计理念
  • 5.3.3.1 世博主题
  • 5.3.3.2 绿色城市
  • 5.3.3.3 滩的有机形成理论
  • 5.3.3.4 中国文化的汲取
  • 5.3.4 设计手法
  • 5.3.4.1 “市”与“野”的对话
  • 5.3.4.2 “山”与“水”的对话
  • 5.3.4.3 “动”与“静”的对话
  • 5.3.4.4 “疏”与“密”的对话
  • 5.3.4.5 “史”与“今”的对话
  • 5.3.5 总体景观布局
  • 5.3.5.1 “滩”的层面
  • 5.3.5.2 “扇”的层面
  • 5.3.5.3 “岛”的层面
  • 5.3.5.4 “花”的层面
  • 5.3.5.5 “工业”的层面
  • 5.4 交通组织
  • 5.4.1 网络
  • 5.4.2 节点
  • 5.4.3 立交
  • 5.4.4 无障碍设计
  • 5.4.5 停车与疏散
  • 5.4.6 码头
  • 5.5 植物景观
  • 5.5.1 设计理念
  • 5.5.2 景观系统剖析
  • 5.5.2.1 辐射周边区域,恢复城市肌理
  • 5.5.2.2 创建多种植物景观类型,协调工业与自然关系
  • 5.5.2.3 逐月花事,追求冷暖色彩过渡的序列感
  • 5.5.2.4 世博会间、会后绿化指标的合理调整
  • 5.5.3 群落构建剖析
  • 5.5.3.1 植物景观的主体空间构成
  • 5.5.3.2 植物景观的生态群落结构
  • 5.5.3.3 植物景观的科技集成
  • 5.6 世博公园建设中的不确定因素
  • 6 总结
  • 6.1 上海世博会开放空间体系的整体评价
  • 6.2 结语
  • 参考文献
  • 导师介绍
  • 个人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9亚洲混凝土世界博览会开幕[J]. 江西建材 2019(12)
    • [2].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新解: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J].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03)
    • [3].传媒观察[J]. 军事记者 2016(11)
    • [4].被园艺师“拯救”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J]. 初中生 2020(Z4)
    • [5].认同错乱 反思台北双年展[J]. 艺术界 2016(06)
    • [6].专家云集蓉城共话“智能引领科技”[J]. 中国西部 2017(09)
    • [7].意外的展品[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5(11)
    • [8].世界博览会上的建筑明星[J]. 小学科技 2009(01)
    • [9].《世界博览会漫谈》阅读[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10(02)
    • [10].世界博览会的分类[J]. 山西老年 2010(01)
    • [11].世界博览会的由来[J]. 科学大观园 2010(06)
    • [12].历届世界博览会一览[J]. 科学大观园 2010(06)
    • [13].打开世博会这扇窗[J]. 初中生世界 2010(10)
    • [14].关于“中国上海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设题[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0(02)
    • [15].世界博览会的历史与由来[J]. 科学24小时 2010(04)
    • [16].梁启超的世界博览会[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10(06)
    • [17].历届世界博览会一览表[J]. 小读者 2010(05)
    • [18].世博记忆[J]. 杭州(生活品质) 2010(08)
    • [19].世界博览会一览[J]. 科学大观园 2010(11)
    • [20].细数上海世博展馆看点[J]. 科学大观园 2010(07)
    • [21].上海世博会掠影[J]. 初中生辅导 2010(29)
    • [22].我在国外中大奖[J]. 喜剧世界(下半月) 2011(12)
    • [23].博览会的附属品[J]. 课外生活(小学版) 2008(Z1)
    • [24].“农业方舟”——可持续食品规划背景下的2015米兰世界博览会[J]. 国际城市规划 2016(01)
    • [25].法国 正式申办2025世界博览会[J]. 中国会展 2016(23)
    • [26].国民政府筹备参加1939年美国世博会史料一组[J]. 民国档案 2020(03)
    • [27].权力运作的场域——世界博览会的政治学[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02)
    • [28].2010上海世博会[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4)
    • [29].世界博览会与科技文明[J]. 科学24小时 2009(05)
    • [30].历届世博会上的最酷科技(一)[J].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3)

    标签:;  ;  ;  

    上海2010世博会世博公园方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