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题目: 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杜海峰

导师: 李文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延长组,沉积相,储层物性,层序地层学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于华北克拉通稳定基础上的一个多旋回复合型盆地,内部构造活动比较微弱。盆地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对于储集层位的展布规律及储集层位的物性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桥镇地区位于陕北斜坡带的东南部,桥镇地区的产油层系分布十分发育,从侏罗系的延安组到三叠系的延长组都有分布。其中延长组的长2油层组是本地区的主力产油层系。对本地区的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油气分布,对该地区的延安组和延长组的长2油层组的沉积相及储层物性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沉积相、层序地层学和石油地质理论为基础,采用野外地质调查与室内地质研究相结合,综合地质背景、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地球化学和储层物性及有机地化的分析资料,研究了桥镇地区延安组和延长组的长1—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发育规律和骨架砂体的展布规律储集层位的物性特点,最后对油层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从层序地层学的方向对油藏进行了分析。通过以上的研究得出了以下成果和认识: 根据标准层和沉积旋回将延安组分为十个小层,把延长组长1分为两层,长2分为三小层,长21分为两层,长22分为三层。通过全区的小层对比,对本地区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对比划分,纠正了原来本地区的小层的划分的偏差。 通过对砂体的平面展布、单井沉积相剖面、砂地比、野外观察及分析实验数据的研究,认为本地区延10油层组为曲流河沉积、长11为浅湖和泛滥平原沉积,其余各油层组都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曲流河沉积的骨架砂体为河道砂体,边滩发育,砂体的粒度较大,为中细砂;浅湖有很薄的滩砂沉积,砂体的粒度偏细,为粉砂;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砂构成其骨架砂体,砂体的粒度为细砂。 本区的储层物性变化很大,这和油层组的沉积相带变化有关,延10油层组物性最好,长1油层组的物性最差,长2油层组的物性介于两者之间。结合油层组饱和度的分析结果及孔隙度和渗透率的资料,根据油层划分标准,认为延10油层组在本区为Ⅱ1类储层,其他油层组为Ⅲ类储层;结合资料对本区的裂缝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得出本地裂缝的主要类型及裂缝对油气开发的影响。 本文对该区研究层位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延安组和延长组进行了层序的研究,全面概括了层序演化各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论文目录: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依据和任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的方法

3.主要工作量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一、研究区的地理位置

二、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三.古地理格局

四.盆地的演化

五.古气候

第二章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一、地层划分

1.长2油层组

2.长1油层组

3.富县组和延10油层组油层组

4.延9、延8和延7油层组

二、地层对比

第三章 地层构造特征

一、富县组地层特征

二、K9标志层地层特征

三、长2地层特征

第四章 层序地层学研究

一、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地层比与划分

二、侏罗系延安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

三、侏罗系延安组高分辨层序地层特征

四、三叠系延长组的地层划分与对比

五、延长组短期旋回层序特征

第五章 沉积相类型和沉积微相特征

一、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分析

二、沉积相特征

1、河流

2、湖泊

3、三角洲

三、沉积相带和砂体展布展布

1、概述

2、延长组沉积相平面展布

2.1 晚三叠世长2期

2.2 晚三叠世长1期

3、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展布

第六章 储集层特征

一、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

二、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

三、物性特征

四、孔隙结构特征

1.孔隙类型

2.喉道类型

3.储层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

4.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

五.含油性和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

六、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

1.层内非均质性

2.层间非均质性

3.平面非均质性

4.储层纵向上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5、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储层的分类和评价

第八章 本区裂缝的认识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靖边油田中山涧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与石油富集规律研究[D]. 王靖茹.西安石油大学2012
  • [2].鄂尔多斯盆地靖边东南部延9、延10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 贾玉琴.长安大学2009
  • [3].稍园子油田基础地质研究及储量评价[D]. 高亚罡.长安大学2006
  • [4].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 吴成喜.成都理工大学2013
  • [5].陕北绥靖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成藏模式[D]. 史德锋.中南大学2012
  • [6].杏子川油田延安组下段延7~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及石油聚集规律研究[D]. 郭鹏戈.西北大学2017
  • [7].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寇枫.西北大学2011
  • [8].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号油区延安组延10、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分析[D]. 王雅竹.西北大学2016
  • [9].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县姬塬油区延9和长2油层组油藏特征研究[D]. 张娜.西北大学2007
  • [10].定边姬源油区延9、长2油层组油藏描述[D]. 任剑.西安石油大学2011

相关论文

  • [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沉积体系研究[D]. 白卫卫.西北大学2007
  • [2].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油气聚集规律研究[D]. 袁珍.西北大学2007
  • [3].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延长组长8沉积相研究[D]. 刘昊伟.西北大学2007
  • [4].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延安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与主要砂体研究[D]. 邵世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姬塬地区长3、长4+5油层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 张蓉.西北大学2005
  • [6].鄂尔多斯盆地长4+5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及层序演化[D]. 李金超.长安大学2005
  • [7].鄂尔多斯盆地大路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D]. 韩会平.长安大学2005
  • [8].陕北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 申守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9].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 杜金良.西北大学2006
  • [10].鄂尔多斯盆地劳山地区延长组长2及长6油层组沉积相与储层地质特征研究[D]. 王卓卓.西北大学2004

标签:;  ;  ;  ;  ;  ;  

鄂尔多斯盆地桥镇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