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论文摘要

B细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属于一类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霍奇金淋巴瘤相比,更易发生于淋巴结外组织和器官;同时还可以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及体重减轻等。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的新分类,B细胞恶性肿瘤可分为十余种,在各种类型的B细胞淋巴瘤中,临床生物学行为具有较大差异,在B细胞淋巴瘤的病程发展过程中,较易发生骨髓侵犯。对有骨髓侵犯的患者,Ann Arbor分期则直接划分为□期,在提示侵袭性淋巴瘤预后的IPI(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分级系统中,结外侵犯的多少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判断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可以得到3方面的作用:(1)进一步确认和诊断疾病;(2)提供关于分期信息;(3)提供预后危险因素的判断。骨髓活检和骨髓穿刺是临床常用于判断骨髓侵犯的行之有效的形态学方法,而流式细胞技术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则为骨髓侵犯的判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国外,这两种技术已经在判断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得到了深入研究。本研究则主要着力于应用新的技术在检测中国人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流式细胞术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在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采用CD45-SSC设门联合三种不同荧光标记的抗CD45、CD5、CD10、CD19、CD20、CD22、CD23、CD43、FMC7、λ和κ抗体在EPICS-XL?型流式细胞仪上对79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进行检测,与骨髓细胞形态检测比较。结果:(1)在79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用FCM检测出35例(44.3%)患者有侵犯,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只检测出16例(20.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率为60/79(75.9%)。(2)用FCM检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及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患者在初诊时的侵犯率分别为20.0%、43.8%和100%。(3)对未确定具体类型的4例骨髓侵犯患者,根据免疫表型能够帮助诊断。(4)FCM特异性较好,在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未检出异常,FCM检测的灵敏度在15%。(5)FCM结果阳性率和累及器官、组织学类型、Ann Arbor分期和危险组别有明显关系,在结内和结内外均有累及、惰性淋巴瘤、分期晚以及高-中危组的患者中FCM阳性机会高于相对应的组别(P<0.001),有B组症状及复治的患者中FCM检出骨髓侵犯高于相应的组别,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年龄、LDH水平和脾脏侵犯与否无关(P>0.05)。在初治患者中结果相似。(6)FCM是否阳性和患者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有明确关系,FCM阳性者获得CR的机会低于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和短期生存的关系中未见FCM结果对其产生影响。结论:FCM是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有效方法,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敏感;且能够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FCM检测的灵敏度在15%左右,Ann Arbor分期晚和惰性淋巴瘤患者中FCM阳性率高于分期早和侵袭性淋巴瘤患者;FCM阳性者治疗后获得CR机会低于阴性患者,对于生存的影响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第二部分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研究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初步评价其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采用半巢式PCR方法对10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中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IgH)基因的单克隆性重排进行检测,与骨髓细胞形态检测比较。结果:(1)在10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用PCR检测出48例(45.7%)患者有侵犯,而骨髓细胞形态学只检测出22例(21.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率为71.4%(75/105)。(2)用PCR检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滤泡性淋巴瘤(FL)及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SLL)患者在初诊时的侵犯率分别为30.8%、25.0%和100%。(3)PCR检测灵敏度较高,为2-4%。(5)PCR结果阳性率与Ann Arbor分期有明显关系,在分期晚的患者中PCR阳性机会高于相对应的组别(P=0.02),在年龄大于等于60岁、男性、复治、LDH水平正常以及惰性淋巴瘤患者中高于相应的年龄小于60岁、女性、初治、LDH水平升高以及侵袭性淋巴瘤患者,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与累及器官、B组症状、脾脏侵犯与否无明显相关性(P>0.05)。(6)PCR是否阳性和患者治疗后获得CR有明确关系,PCR阳性者获得CR的机会低于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和短期生存的关系中未见PCR结果对其产生影响。结论:PCR是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的有效方法,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敏感;PCR检测的灵敏度在2%-4%左右,Ann Arbor分期晚患者中PCR阳性率高于分期早的患者;PCR阳性者治疗后获得CR机会低于阴性患者,对于生存的影响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第三部分骨髓细胞形态学、FCM免疫表型检测和PCR检测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检测中的比较目的:比较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gH重排在判断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FCM和PCR对75例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同时进行检测,并进行三者之间的比较。结果:(1)骨穿检出16例,阳性率21.3%,FCM检出36例,阳性率为48%,PCR检出33例,阳性率为44%,三者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64%(48/75),其中6例患者FCM阳性、形态学和PCR检测均阴性,2例患者FCM和形态学检测阳性、PCR检测阴性,14例患者FCM检测和PCR检测阳性、形态学检测阴性,5例患者PCR检测阳性、FCM和形态学阴性。(3)FCM和PCR的符合率为82.7%(62/75)。结论:FCM和PCR比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出率高,对后者是有益的补充,FCM和PCR的检出对临床具有参考价值,但需进一步观察三种检测方法不相符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判断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疾病结局的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流式细胞术在 B细胞淋巴瘤患者骨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 正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B细胞淋巴瘤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的研究
  • 正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骨髓细胞形态学、FCM免疫表型检测和PCR检测基因重排在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检测中的比较
  • 正文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题录
  • 在研期间获得的奖励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流式细胞术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细胞淋巴瘤骨髓侵犯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