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生态城市建设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的进行,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经验。生态城市建设已由单纯的追求环境优美转向对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生态城市正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支持。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有助于协调好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发展的关系,对探索既能体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协调融合,又能满足当前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经济、环境非协调、非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瓶颈,本文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的研究方法,在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角度出发,界定了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探讨了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模式、运行机制及支撑体系,探寻一种在生态城市框架下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并对生态城市与产业集聚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两者之间是强正相关的关系,这将有助于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完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归纳如下:首先,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现有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对象,即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其次,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生态城市指标与产业集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工业环境污染和工业能源问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构建了基于生态城市的“资源—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环境”复合系统模型。再次,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结合国内外生态王业园区建设的实例介绍了四种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运作模式,并对丹麦卡伦堡和贵港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模式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利用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模式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议。最后,构建了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支持体系,从微观支持体系和宏观支持体系两方面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促进生态王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有:我国生态城市与产业集聚之间具有极高的相互关联和促进性,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在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方面具有传统产业集聚无可比拟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为基础,从构建微观支持体系和宏观支持体系两方面入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
  • 1.3.2 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 1.3.3 产业集聚理论研究综述
  • 1.3.4 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研究总结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生态城市与产业集聚互动关系
  • 2.1 我国建设生态城市沿革
  • 2.1.1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发展
  • 2.1.2 2020年中国城市化发展预期
  • 2.1.3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历程
  • 2.2 产业集聚与生态城市发展关系
  • 2.2.1 产业分工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 2.2.2 产业集聚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 2.2.3 城市发展与三大产业发展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生态城市与产业集聚关系实证研究
  • 3.1 制造业的区位集聚的衡量与分析
  • 3.1.1 空间集中度指标
  • 3.1.2 基尼系数指标
  • 3.2 制造业在省级区域上的集聚状况
  • 3.2.1 制造业省级区域上的空间集中度现状
  • 3.2.2 制造业省级区域上的基尼系数现状
  • 3.2.3 制造业省级区域上的空间集中度历年变动
  • 3.2.4 制造业省级区域上的基尼系数历年变动
  • 3.3 省级区域制造业空间分布状况
  • 3.3.1 省级区域制造业空间集聚现状
  • 3.3.2 省级区域制造业空间集聚历年变动
  • 3.4 中国制造业集聚与生态城市的相关性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模
  • 4.1 工业环境污染问题
  • 4.1.1 工业废水
  • 4.1.2 工业固体废弃物
  • 4.1.3 工业废气
  • 4.2 工业能源消耗问题
  • 4.2.1 能源的消耗总量与结构
  • 4.2.2 工业能源消耗
  • 4.3 工业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之间的联系
  • 4.4 产业集聚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 4.4.1 集聚经济的理论基础
  • 4.4.2 产业集聚经济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 4.4.3 产业集聚经济的外部性理论分析
  • 4.4.4 产业集聚经济的协同效应理论分析
  • 4.5 构建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复合系统模型
  • 4.5.1 传统产业运作的"资源—产业集聚—环境"复合系统模型
  • 4.5.2 构建"资源—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环境"复合系统模型
  • 4.6 构建"资源—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环境"因素分解模型
  • 4.6.1 能源消耗的因素分解模型
  • 4.6.2 物质能源代谢的因素分解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模式研究
  • 5.1 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之路的必要性
  • 5.1.1 传统产业集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 5.1.2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内涵
  • 5.1.3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产业选择
  • 5.1.4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 5.2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分析
  • 5.2.1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形成的成本推动机理
  • 5.2.2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生成的效益拉动机理
  • 5.2.3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环境取向机理
  • 5.2.4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形成的内生机理
  • 5.3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运作模式
  • 5.3.1 依托型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运作模式
  • 5.3.2 平等型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运作模式
  • 5.3.3 嵌套型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运作模式
  • 5.3.4 虚拟型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运作模式
  • 5.4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实践——生态工业园
  • 5.4.1 生态工业园概念的提出
  • 5.4.2 生态工业园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形成路径分析
  • 5.4.3 生态工业园中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的原则
  • 5.5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模式的实证研究
  • 5.5.1 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
  • 5.5.2 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
  • 5.5.3 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和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支持体系构建
  • 6.1 生态工业园区核心企业的选择
  • 6.2 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支持体系
  • 6.2.1 园区信息系统
  • 6.2.2 园区计划体系
  • 6.2.3 园区执行体系
  • 6.2.4 园区控制体系
  • 6.3 生态工业园区微观支持体系
  • 6.3.1 园区服务组织
  • 6.3.2 核心生态关联企业
  • 6.3.3 竞争对手
  • 6.3.4 公众
  • 6.4 生态工业园区宏观支持体系
  • 6.4.1 政府参与
  • 6.4.2 科技创新
  • 6.5.3 教育推动
  • 6.4.4 文化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与科研研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政策可持续性的动力机制[J]. 中国环境管理 2019(06)
    • [2].生态工业园区及其建设[J]. 居业 2020(07)
    • [3].基于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11)
    • [4].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新趋势[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02)
    • [5].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及借鉴[J]. 河北企业 2017(08)
    • [6].生态工业园区的绿化树种分析[J]. 民营科技 2017(02)
    • [7].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07)
    • [8].国外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 [9].浅谈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5(50)
    • [10].生态工业园区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探讨与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 [11].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基于“3R”的生态工业园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3].关于当前江西省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24)
    • [14].基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生态工业园区构建研究[J]. 金融经济 2015(14)
    • [15].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构建框架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9)
    • [16].打造我省生态工业园区 实现项目与环境共赢[J]. 乡音 2015(10)
    • [17].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 [18].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谈节约型社会的构建[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8(08)
    • [19].中国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工业经济论坛 2017(05)
    • [20].诗意中国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保障基础[J]. 中国周刊 2019(05)
    • [21].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和特征[J]. 乙醛醋酸化工 2013(03)
    • [22].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08)
    • [23].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 建设科技 2013(10)
    • [24].贵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的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 2013(14)
    • [25].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化发展思路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2(07)
    • [26].生态工业园区道路系统规划[J]. 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0(04)
    • [27].广西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政策探析[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5)
    • [28].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J]. 中外建筑 2010(06)
    • [29].利用政府干预促进生态工业园区产品销售增长[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5)
    • [30].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0(03)

    标签:;  ;  ;  ;  

    基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