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

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研究立足于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的对比研究,从总体上分为:背景分析、核心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部分。本论文共10章,约17万字。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和语料来源等。新加坡华语是指以中国普通话为核心标准的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它与中国普通话一脉相承,具有与中国普通话一样的主体地位。本论文以最新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语料为研究依据,对新加坡华语词语进行全面、细致、系统地整合和研究,以期既系统完整又贴近当前新加坡语言生活现实地展示新加坡华语词语和中国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和形成差异的原因,并依此深入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和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探讨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路向。第二章,综述。首先综合整理了以往有关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新加坡华语特征的研究、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的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的研究、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的研究四个方面。综合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在以往的研究中,从研究系统上看,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比较系统尚不够健全,其中的概念也不够清晰;就个别词语研究而言,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发展变化缺乏跟进性研究;同时,有关新加坡华语词语的协调和规范以及新加坡华文教学中有关词语教学等应用领域都欠缺细致而全面的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背景分析。第三章,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研究。主要研究与新加坡华语词语发展变化相关的新加坡社会与语言。100多年来,新加坡是一个以华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国家。自1965年独立建国以来,在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作为四种官方语言未曾改变的前提下,各种族的共同用语在七十年代初很快从马来语发展为英语,并成为岛国的行政用语;在语言教育方面,经历了从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四种源流的模式发展成英语单一源流的模式,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和第一语文,各民族的母语作为必修的第二语文;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华文教学,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间就进行了三次重大的华文教学改革。为了帮助新加坡学子更好地学好华文,使华语成为新加坡华族社群的共同语、增强新加坡华人的凝聚力,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起通过一年一度的“推广华语运动”在十年间使华族社群的家庭用语由方言占绝对地位,转换为华语是新加坡大多数家庭的家庭用语;但由于英语作为国际强势语言和新加坡行政语言,以英语为家庭用语的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使华语作为华族社群的共同语和家庭用语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另外,在大众传媒语言方面,英文报章和华语电视在新加坡各具霸主地位,华语电台比英语电台略胜一筹,但电影的英语大片则傲视群雄。第四章,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词语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语对比研究。本章从教学词语系统对比两者的总体差异,我们发现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中仅有53%的词语与HSK词语属于共有词语,HSK词语中仅有56%的词语与中小词语属于共有词语,为此我们从新加坡中小学与HSK共有词语、HSK独有词语、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三个部分来分析研究,以期为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研究提供研究资料和依据,并通过在词语系统中逐条对新中词语的分析,为接下来章节中有关新中词语对比研究提供较全面的研究资料和依据。第五、六、七章是本论文的核心研究部分。第五章,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我们首先探讨了有关“特有词语”和“新加坡特有词语”的定义及构成。我们认为“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仅指反映和表达新加坡社会特有事物或概念的、大多只在新加坡范围内使用的词语。它由以下两部分词语构成:(1)反映新加坡特有事物或概念的一般词语;(2)反映新加坡具有代表性名称的、高频的专有词语。而在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研究中,在我们所定义的“新加坡特有词语”之外的与中国普通话存在词义词形差异的新加坡华语词语可归类为两大类,即“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和“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由此我们建立了新中词语对比研究的三大主干系统:新加坡特有词语、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在这一章中我们对迄今最全面地反映新加坡华语词语特色的词典——汪惠迪于1999年编著的《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进行了分析研究,我们研究发现该词典中17%的词语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早报新闻全搜索”)上已经无法搜索到;10%的词语已经进入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融于中国普通话之中。我们对该词典中我们所定义的“新加坡特有词语”,以及在此基础上我们所新补的“新加坡特有词语”进行研究,归纳出新加坡特有词语所呈现的“绝大多数为多音节的名词、并源于英语直接意译、随着新加坡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变化”的特点,并且这一特点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会一直存在下去。第六章,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我们在对以往文献中所研究的新中同形异义词语以新中最新语料进行再考察,并结合我们新补的新中同形异义词语进行全面整合和研究。我们将这些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分为以下三大类并以词典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1)同形完全异义词语;(2)同形部分异义词语;(3)同形异色词语。然后我们再将这些词语做数量和比例上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差异程度和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形成,主要由于词语构词语素的影响、方言借词的影响、英语迁移和翻译选词的影响、新中语言接触间断的影响、词语全面学习不足的影响、缺乏华语口语基础影响以及语言规范机制缺乏的影响所致。第七章,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的研究。我们选取了对新中异形同义词语进行广泛和系统研究的文献,以新中最新语料对专家学者所研究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进行再考察并结合我们所新补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按照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整合及研究:(1)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2)新中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3)中国普通话中没有词语对应的词语研究。我们在这三类词语之下又细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固定短语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我们所研究的新中异形同义词语中名词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依次为动词、形容词和固定短语。在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的影响因素中,所占影响因素比例最大的是方言,其次依次为造词、英语、旧词、马来语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新中两国日益频繁的往来,我们认为新中异形同义词语中趋同多于趋异,而在今后影响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形成因素将主要是英语和造词因素。第八、九章是本论文的应用研究部分。第八章,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所谓规范是指对一种语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使用所进行的归纳整理和制定规则;协调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增进同一种语言系统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们认为规范和协调是互相影响的,规范是协调的基础,而协调作为规范的参照和坐标,协调过程促进规范的不断完善。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虽是平等的主体,但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所采取的协调方式不同,新加坡华语的规范过程也是协调过程。为了确立新加坡华语的定位和词汇系统、增进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的沟通和理解、有助于新加坡学子更好地学好华语,新加坡华语词语亟待进行规范和协调。为此,我们所主张的原则是:1、求同存异,异中求达;2、平等共处,互惠双赢;3、确定主体,体现多样;4、约定俗成,循序渐进;5、规则从严,态度从宽:6、与时俱进,稳中有动。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们认为对新加坡华语词语的规范和协调可从设立专业的新加坡华语规范研究机构、建立新加坡华语动态语料库、研究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差异与协调、编撰《新加坡华语词典》、媒体率先重视词语的规范、华文教育界以新加坡华语规范词语教学、积极广泛地推广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等七个主要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第九章,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研究。我们首先通过对新加坡华文教学目标、家庭用语、新加坡华族学生及家长对学习华文的态度确定华语是新加坡华族学生的母语,而且是大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的第一语言。但是由于新加坡华语在语言地位规划和学校教学地位中属于第二语文,所以我们认为新加坡华文教学的性质应当是:华语作为母语,并且作为多数新加坡华族学生第一语言的第二语文教学。通过对新加坡中学生报考HSK的成绩以及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字词与HSK字词表进行的研究,我们认为以语素为华文教学基本单位是对目前新加坡华文教学以字为教学基本单位的完善。我们从“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的三个角度研究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1)教学词语与生活用词严重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学以致用和学习兴趣;(2)词语教学安排上缺乏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和字词常用性的考量(3)词语教学法单调和呆板。为此我们建议新加坡华文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改革路向包括(1)建立动态的新加坡华语语料库,以此为基础编制教学词表和字表,依据字词表编写教材和编纂《新加坡华语教学词典》;(2)研究词表和字表中字词的频率和覆盖率以及新加坡中小学生学习掌握华文字词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以确定字词教学的等级;(3)在重视语素教学法的同时,将资讯科技应用于词语教学法中,并与媒体合作开辟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的第二课堂,从而使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法更丰富、生动及卓有成效。第十章,结语。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和今后将继续研究的相关课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格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1.2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 1.2.1 华语的定义
  • 1.2.2 新加坡华语的定义和定位
  • 1.3 研究的范围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语料的来源
  • 第二章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综述
  • 2.1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概述
  • 2.1.1 新加坡华语词语特征研究
  • 2.1.2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
  • 2.1.3 新加坡华语词语与中国普通话词语对比研究
  • 2.1.4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研究
  • 2.2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2.2.1 以往研究中的成果
  • 2.2.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 第三章 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研究
  • 3.1 人口与种族的发展变化
  • 3.2 语言规划的发展变化
  • 3.2.1 语言地位规划发展变化
  • 3.2.2 有关华语的语言本体规划发展变化
  • 3.3 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
  • 3.3.1 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变化
  • 3.3.2 华文教学改革
  • 3.3.3 华文课程设置
  • 3.4 推广华语运动的缘起和成效
  • 3.4.1 推广华语运动的缘起
  • 3.4.2 推广华语运动的成效
  • 3.4.3 推广华语运动的未来
  • 3.5 大众传媒与语言的发展变化
  • 3.5.1 大众传媒与语言的发展
  • 3.5.2 大众传媒与语言之概述
  • 3.6 新加坡社会与语言的展望
  • 3.7 小结
  • 第四章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词语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语对比研究
  • 4.1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对比概述
  • 4.1.1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简介
  • 4.1.2 新加坡中小学词语与 HSK词语对比
  • 4.2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研究
  • 4.2.1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列示
  • 4.2.2 新加坡中小学与 HSK共有词语综述
  • 4.3 HSK独有词语研究
  • 4.3.1 HSK独有词语各等级分析
  • 4.3.2 HSK独有词语综述
  • 4.4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研究
  • 4.4.1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各等级分析
  • 4.4.2 新加坡中小学独有词语综述
  • 4.5 小结
  • 第五章 新加坡华语特有词语研究
  • 5.1 新加坡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 5.1.1 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 5.1.2 新加坡特有词语定义和构成研究
  • 5.2 新加坡特有词语发展变化及其特点研究
  • 5.2.1 《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研究
  • 5.2.2 新加坡特有词语发展变化研究
  • 5.2.3 新加坡特有词语特点研究
  • 5.3 小结
  • 第六章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同形异义词语研究
  • 6.1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研究回顾
  • 6.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的研究
  • 6.2.1 对以往文献中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再考察
  • 6.2.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新补
  • 6.2.3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整合与研究
  • 6.2.3.1 新中同形完全异义词语研究
  • 6.2.3.2 新中同形部分异义词语研究
  • 6.2.3.3 新中同形异色词语研究
  • 6.3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6.3.1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差异程度分析
  • 6.3.2 新中同形异义词语影响因素分析
  • 6.4 小结
  • 第七章 新加坡华语与中国普通话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 7.1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研究回顾
  • 7.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 7.2.1 对以往文献中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再考察
  • 7.2.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新补
  • 7.2.3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的整合与研究
  • 7.2.3.1 新中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 7.2.3.2 新中构词语素部分相同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 7.2.3.3 中国普通话中没有词语对应的异形同义词语研究
  • 7.3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 7.3.1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差异程度分析
  • 7.3.2 新中异形同义词语影响因素分析
  • 7.4 小结
  • 第八章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
  • 8.1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研究回顾
  • 8.1.1 新加坡华语规范研究回顾
  • 8.1.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研究回顾
  • 8.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互为影响的关系
  • 8.2.1 语言规范与协调互为影响的关系
  • 8.2.2 新加坡华语规范与协调的地位、方式及关系
  • 8.3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和原则
  • 8.3.1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意义
  • 8.3.2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和协调的原则
  • 8.4 新加坡华语词语规范与协调的步骤与方法
  • 8.4.1 以往的举措
  • 8.4.2 新加坡华语词语协调与规范的步骤与方法
  • 8.5 小结
  • 第九章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研究
  • 9.1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的研究
  • 9.1.1 母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文和第二语文的概念
  • 9.1.2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研究回顾
  • 9.1.3 新加坡华文教学性质界定
  • 9.2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教学基本单位的研究
  • 9.2.1 新加坡中学生的HSK成绩带来的思考
  • 9.2.2 完善新加坡华文教学基本单位的建议
  • 9.3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路向
  • 9.3.1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9.3.2 新加坡华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改革的路向
  • 9.4 小结
  • 第十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加坡华语的语音与流变[J]. 国际汉语学报 2016(01)
    • [2].新加坡华语语法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9)
    • [3].从华语舌战之城到西语繁荣之都——谈新加坡华语演化的历程与展望[J]. 戏剧之家 2014(10)
    • [4].语言规划视域下新加坡华语教育的五大关系[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5].新加坡华语助动词“会”分析框架之建立[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8(04)
    • [6].新加坡华语发展现状及成因综述[J]. 海峡科学 2010(09)
    • [7].从语义地图模型看新加坡华语的助动词“会”[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9(01)
    • [8].新加坡中学生华语词语使用情况调查[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04)
    • [9].基于语言生态平衡考量的新加坡华语升沉探微[J]. 东方论坛 2014(03)
    • [10].人类学视野下的新加坡华语话剧[J]. 民族艺术研究 2018(01)
    • [11].浅析多族群文化背景下新加坡华语发展与华人身份变迁[J]. 文化学刊 2017(05)
    • [12].略论新加坡华语电视剧中的家庭伦理观念[J]. 电影评介 2010(03)
    • [13].新加坡华语中的数词及其相关表达[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2(04)
    • [14].李光耀与新加坡华文教育[J]. 海外华文教育 2010(04)
    • [15].新加坡华语“懂”格式的话语特征[J]. 语言研究 2012(01)
    • [16].新加坡华语的变异与华文教学——林万菁《汉语研究与华文教学论集》评介[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1)
    • [17].汉语语法在新加坡的变异及教学语法研究[J]. 汉语学习 2016(03)
    • [18].新加坡华语地位的变迁与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J]. 中文自学指导 2008(06)
    • [19].析西方文化对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影响[J]. 电影文学 2010(10)
    • [20].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文化归依[J]. 青年记者 2018(33)
    • [21].新加坡华语词汇教学初探[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06)
    • [22].中新国际交往中新加坡英语和华语文化解析[J]. 文化学刊 2015(05)
    • [23].新加坡华族对华语的认同度考察——基于文化合流视角[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4(01)
    • [24].华语规范化的标准与路向——以新加坡华语为例[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3)
    • [25].新加坡华语电视剧的中华思维[J]. 电视指南 2017(20)
    • [26].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语教育政策之比较[J]. 东南亚纵横 2009(10)
    • [27].新加坡华语戏曲研究述评[J]. 民族艺术 2014(01)
    • [28].新加坡华语教育历史之殇与儒学认同[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9].“发展新闻”制度下新加坡华语电视及传播理念研究[J]. 编辑之友 2017(07)
    • [30].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中叠词使用的异同[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标签:;  ;  ;  ;  ;  ;  ;  

    新加坡华语词语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