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

论文题目: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仪器科学与技术

作者: 陈棣湘

导师: 罗飞路

关键词: 三维磁场测量,电压比测量法,软测量技术,磁浮列车,电磁系统,有限元方法,空间离散,滑动平面

文献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日益紧张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缓解并改善交通状况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新型的陆上交通工具,磁浮列车依靠电磁力将列车悬浮于轨道上,用直线电机推进,它没有车轮及相应的传动机构,与地面无机械接触,可以高速、平稳地运行,并且运营维护费用低,无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采用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进行驱动。悬浮电磁铁作为直线同步电机的次级,在绕组电流的激励下,与长定子轨道相互作用,同时具备悬浮、推进、发电等多项功能。列车中气隙磁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对于列车的悬浮、推动、导向和车载发电都有很大的影响。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对于磁浮列车的设计和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高速磁浮列车技术的国产化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以国家863项目“车辆电磁场研究”为背景,对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的电磁系统进行了解析分析与仿真分析,设计了高速磁浮列车三维磁场自动测量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实验系统的气隙磁场进行了高精度测量,并对列车运行情况下电磁力的软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包括:一、建立了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的电磁模型。采用各向异性介质近似模拟齿槽区域,并引入定子和转子等效电流层的概念,建立了直线同步电机的磁场分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气隙磁场的组成以及悬浮力和推力的解析表达式,为气隙磁场的分析和测量以及列车运动情况下电磁力软测量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指导。二、提出了对磁浮列车的运动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空间离散”和“滑动平面”方法。磁浮列车在运行时,转子和定子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给有限元建模和分析带来困难。应用“空间离散”和“滑动平面”方法,可以解决列车运动情况下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分析上的困难,使分析过程得到简化,并减少网格拓扑结构变化所带来的离散误差,使磁场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稳定。三、提出了基于霍尔元件的电压比磁场测量法。当温度变化时,霍尔元件的内阻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出现波动,给磁感应强度的测量结果带来误差。电压比测量法采用计算机控制模拟开关轮流采集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和串联在同一回路上精密电阻两端的电压降,通过两者的比值来求得磁场的测量结果,从而消除了激励电流变化所带来的测量误差,提高了磁场测量精度。四、提出了基于霍尔元件的三维磁敏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为了降低传感器运动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提高测量速度,将六个性能参数相同的霍尔元件粘贴在一个小立方体的表面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解析分析

2.1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模型的建立

2.2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的电磁场分析

2.3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的电磁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仿真分析

3.1 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3.2 悬浮系统的基本结构

3.3 悬浮系统的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磁场自动测量系统的设计

4.1 空间磁场的特点及测量依据

4.2 基于霍尔传感器的电压比磁场测量法

4.3 三维磁敏传感器的研制

4.4 仪器的硬件与软件设计

4.5 仪器的调零与标定

4.6 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4.7 磁场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磁浮列车静止情况下气隙磁场的测量

5.1 磁浮列车气隙磁场测量系统的构成

5.2 磁浮列车气隙磁场测量方案

5.3 磁浮列车气隙磁场测量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速磁浮列车运动情况下电磁力的软测量技术

6.1 软测量的基本概念

6.2 推力和悬浮力的变化规律

6.3 电磁力软测量模型的建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9-14

参考文献

  • [1].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车轨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D]. 施晓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 [2].高速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研究[D]. 杨光.北京交通大学2007
  • [3].高速磁浮列车波动特性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潘孟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 [4].车辆动态系统协同仿真及刚柔耦合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朴明伟.大连交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高速磁浮列车波动特性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 潘孟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
  • [2].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D]. 赵春发.西南交通大学2002
  • [3].电磁永磁混合悬浮磁悬浮模型车控制方案的研究[D]. 徐正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5
  • [4].直线同步电机的特性研究[D]. 卢琴芬.浙江大学2005
  • [5].混合EMS磁悬浮系统研究[D]. 王莉.西南交通大学2006
  • [6].不同磁场定向控制方式下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特性的分析[D]. 韩继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
  • [7].磁浮列车悬浮系统的数字控制技术研究[D]. 张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 [8].常导高速磁浮列车车轨耦合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研究[D]. 施晓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 [9].EMS型磁浮列车牵引特性分析[D]. 王桂荣.浙江大学2006
  • [10].高速磁浮列车最优速度曲线及其跟踪控制研究[D]. 杨光.北京交通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常导型高速磁浮列车电磁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