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

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现代汉语的句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句类划分的依据和标准,分析了汉语句类的类型、结构、语言标记以及句类与话语结构的关系。 以往对句类的研究多是在现有的句类四分的框架下对某一具体句类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归纳汉语句类系统的著作几乎是空白。即使是微观层面上的研究,也因将句类的研究和语气问题纠缠在一起而看不清问题的实质,导致汉语句类研究长期停滞不前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 我们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言语行为的分析,以言语行为作为解释因素来剖析以往句类研究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汉语句类的类型、结构、语言标记乃至篇章功能,初步构拟出相对全面完整的现代汉语句类系统。 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接着指出以往句类研究中的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所运用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言语行为理论和假设——演绎——验证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着重分析言语行为与句类的功能。首先论证了句子的功能便是言语行为的行事意图即句子的语力。通过对言语行为的重新分析,以此作为演绎的前提和依据,继而推演出八种句子的功能类别即句类,并分析了八大句类的语用条件。 第三章着重分析句类的系统。在第二章八大句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划分它们的功能次类,从而构拟出现代汉语的句类系统,并对此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和描写。 第四章着重分析各种句类的结构。首先分析了各种句类为实现相应的功能,必须具有特定的结构,指出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类,其它句类结构中通常会有一个陈述结构。文章着重分析了陈述结构在各种句类中的呈现以及相应的句类变量,并对非陈述结构的句类变式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着重分析了句类的语言标记。在分析可以充当句类标记的语言成分的基础上,文章着重分析了句类的充分必要标记——言说动词以及其它可选择性标记,并分析了它们在划分句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句类变量和可选择性标记的对比分析,指出有些可选择性标记对个别句类或次类具有强制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疑问句的句类标记集合进行了个案分析。本章最后还讨论了间接言语行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意义
  • 1、2 传统句类研究存在严重缺陷
  • 1、2、1 传统句类观以语气作为句类划分的标准
  • 1、2、2 按语气划分句类存在严重缺陷
  • 1、2、3 语气句类观存在严重缺陷的原因
  • 1、3 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 1、4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言语行为与句类的类型
  • 2、1 句子与言语行为的关系
  • 2、1、1 句子的功能便是以言行事
  • 2、1、1、1 言说过程、意向过程、外部过程
  • 2、1、1、2 言说动词的自指
  • 2、1、1、3 言说动词在动态自指状态下直接标明句子的功能
  • 2、1、2 言语行为必须通过句子来表达
  • 2、1、2、1 语言交际的内容是大脑对事态的再现
  • 2、1、2、2 句子是事态在语言层面的投射
  • 2、2 言语行为的重新分析——演绎分类的依据
  • 2、2、1 关于分类的依据和标准
  • 2、2、2 言语行为的重新分析——划分句类的依据
  • 2、2、2、1 奥斯汀和塞尔对言语行为的分类
  • 2、2、2、2 对奥斯汀和塞尔分类的评价
  • 2、2、2、3 句类的演绎推演
  • 2、3 句类的语用条件
  • 2、3、1 实施言语行为的规则
  • 2、3、2 句类的语用条件
  • 2、3、2、1 陈述句的语用条件
  • 2、3、2、2 询问句的语用条件
  • 2、3、2、3 表情句的语用条件
  • 2、3、2、3、1 句子的情感和感叹句的性质
  • 2、3、2、3、2 表情句的语用条件
  • 2、3、2、4 激情句的语用条件
  • 2、3、2、5 承诺句的语用条件
  • 2、3、2、6 祈使句的语用条件
  • 2、3、2、7 宣告句的语用条件
  • 2、3、2、8 呼应句的语用条件
  • 第三章 现代汉语句类系统
  • 3、1 陈述句
  • 3、1、1 叙述句
  • 3、1、1、1 叙述句的时体特征
  • 3、1、1、2 叙述句的时体类型
  • 3、1、2 描写句
  • 3、1、2、1 性质句
  • 3、1、2、2 存在句
  • 3、1、3 解释句
  • 3、1、4 评议句
  • 3、1、4、1 评议句的语用目的
  • 3、1、4、2 评议句的类型
  • 3、2 询问句
  • 3、2、1 询问句的功能次类
  • 3、2、2 “陈述句——询问句”连续统
  • 3、3 表情句
  • 3、4 激情句
  • 3、4、1 激情句
  • 3、4、2 “表情句——激情句”连续统
  • 3、5 承诺句
  • 3、6 祈使句
  • 3、6、1 一般祈使句
  • 3、6、1、1 命令句和禁止句
  • 3、6、1、2 建议句和劝阻句
  • 3、6、1、3 请求句和企免句
  • 3、6、2 评议性祈使句
  • 3、7 宣告句
  • 3、7、1 特殊的宣告句——断定式宣告句
  • 3、7、2 宣告句的语力标记
  • 3、8 呼应句
  • 第四章 句类功能与句子的结构
  • 4、1 句子结构和句子功能的关系
  • 4、2 七大句类的特定结构
  • 4、2、1 语言交际的内容是大脑对事态的再现
  • 4、2、2 句子是事态在语言层面的投射
  • 4、3 陈述句的基本结构及其句法语义范畴
  • 4、3、1 陈述句的基本结构——指称+述谓
  • 4、3、2 陈述句的句法语义范畴
  • 4、4 陈述结构在其它句类中的呈现以及相应的变量
  • 4、4、1 陈述结构实现为疑问句的变量
  • 4、4、2 陈述结构实现为表情句的变量
  • 4、4、3 陈述结构实现为激情句的变量
  • 4、4、4 陈述结构实现为承诺句的变量
  • 4、4、5 陈述结构实现为祈使句的变量
  • 4、4、6 陈述结构实现为宣告句的变量
  • 4、5 非陈述结构的句类变式
  • 第五章 句类的标记
  • 5、1 句类的标记——语力指示项
  • 5、1、1 语力和语力指示项
  • 5、1、1、1 语力
  • 5、1、1、2 语力指示项
  • 5、1、1、2、1 命题外语力指示项和命题内语力指示项
  • 5、2 语力标记可作为句类划分的标准
  • 5、2、1 句类划分标准的条件
  • 5、2、2 语力指示项为何能成为句类划分的标准
  • 5、3 句类的充分必要标记和可选择性标记
  • 5、3、1 句类的充分必要标记——言说动词(句类划分的必有标准)
  • 5、3、1、1 言说动词和意向动词、外部动词的关系
  • 5、3、1、2 言说动词与句子宾语
  • 5、3、1、3 言说动词和句子功能的关系
  • 5、3、1、4 言说动词的语法、语义特征
  • 5、3、1、5 从言说动词的语义特征角度划分句类
  • 5、3、2 句类的可选择性标记(句类划分的辅助性标准)
  • 5、3、2、1 语调
  • 5、3、2、2 语气词
  • 5、3、2、3 副词
  • 5、3、2、4 情态动词
  • 5、3、2、5 时体成分
  • 5、3、2、6 句式
  • 5、4 句类变量与可选择性标记分析
  • 5、5 句类的标记集合
  • 5、6 间接言语行为和兼类
  • 5、6、1 间接言语行为
  • 5、6、2 句子的兼类
  • 第六章 句类与话语结构
  • 6、1 句子的功能更多情况下必须在语段里完成
  • 6、2 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与调整规则
  • 6、3 句子向语篇的扩展:言语行为的相关性和相继性推进
  • 6、3、1 单话轮的话语结构:言语行为的相关性
  • 6、3、2 跨话轮的话语结构:言语行为的相续性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语气、功能与句类[J]. 外语学刊 2016(02)
    • [2].中学课文文本的信息分析[J]. 语文月刊 2017(05)
    • [3].汉语问候语的句类取向[J]. 人文论谭 2016(00)
    • [4].面向机器翻译的句类依存树库构建及应用[J]. 中文信息学报 2015(01)
    • [5].王建军《汉语句类史概要》序[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4)
    • [6].汉语句类依存树库的构建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7].2009中考语文病句类题型简析[J]. 中学教学参考 2010(21)
    • [8].句类研究的先驱 语用分析的典范——论黎锦熙先生在句类研究方面的贡献[J]. 泰山学院学报 2011(01)
    • [9].基于形式的英语句类感叹标记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08)
    • [10].2013年中考写句类试题选[J].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4(04)
    • [11].“得到”、“受到”类承受句的汉英句类及句式转换[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12].浅谈“X+似的”结构对句类的选择[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4)
    • [13].论基于语言类型的句类标记的层级性——以英汉朝疑问句句类标记为例[J]. 东疆学刊 2013(02)
    • [14].基于概念层次网络的小学应用题句类分析和知识提取[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09(12)
    • [15].现代汉语句类功能的语用逻辑分析[J]. 昆明学院学报 2015(05)
    • [16].“NP1+来了+NP2”研究综述[J]. 青春岁月 2011(22)
    • [17].基于儿童不满表达分析的汉语“感叹句”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2)
    • [18].话题与句类关系探析[J]. 语文学刊 2015(19)
    • [19].应答句式说略[J]. 汉语学习 2008(02)
    • [20].“但是”、“可是”之辨[J]. 对外汉语研究 2012(00)
    • [21].2010年中考病句题知识盘点[J]. 语文天地 2011(04)
    • [22].析山东莱芜方言中的语气词“来”[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04)
    • [23].汉语句类研究之检讨[J]. 对外汉语研究 2009(00)
    • [24].基于概念基元的句群情景框架抽取研究[J]. 微计算机应用 2010(04)
    • [25].基于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藏文句类识别[J]. 中文信息学报 2019(12)
    • [26].2010中考语文病句类题题型例析[J]. 中华活页文选(初三年级) 2010(11)
    • [27].试证先秦语气词“夫”的“传信”功能[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28].吉安市吉州话中“发哩”小议[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08)
    • [29].攻克英语从句易错题[J]. 高考金刊 2011(01)
    • [30].汉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元话语功能及句类地位[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标签:;  ;  ;  ;  ;  ;  ;  ;  

    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