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病毒2型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凝血与纤溶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登革病毒2型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凝血与纤溶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论文摘要

登革病毒2型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凝血与纤溶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engue shock syndrome,DHF/DS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出血、血管通透性升高与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提示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止血缺陷。血管内皮细胞(vein endothelial cells,VECs)在调节血管渗透性和维持血液生理状态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engue virus,DV)登革病毒能够感染人VECs,但DV对VECs的促凝和抗凝活性是否存在影响尚不清楚。 VECs能够合成分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组织因子抑制物(tissue factor inhibitor,TFPI)、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tisslle plasrn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等多种重要分子,参与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系统平衡。VECs有序合成这些分子对维持血流生理状态起关键作用。在本研究中,应用DV2感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观察DV2对HUVECs表达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和血栓调节蛋白(TM)以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以探索血管内皮细胞在DHF/DSS的出血和血浆外渗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 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二、三代细胞进行试验。同时应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进行DV2感染前后的细胞活性测定;发色底物法测定DV2组和对照组培养上清液中tPA,PAI-1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TFPI、TM、tPA和PAI-1 mRNA水平。

论文目录

  • 1.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3. 前言
  • 2的扩增和HUVECs的感染'>4. 第一部分 HUVECs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及DV2的扩增和HUVECs的感染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2对HUVECs凝血系统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5. 第二部分 DV2对HUVECs凝血系统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2对HUVECs纤溶系统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6. 第三部分 DV2对HUVECs纤溶系统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7. 结论
  • 8. 综述 DHF/ DSS中血管内皮细胞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调控异常
  • 9. 参考文献
  • 10. 英文缩写词
  • 11. 致谢
  • 12. 在学习期间发表相关论文
  • 13.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烧伤对血管内皮细胞屏障的影响及其保护药物的研究进展[J]. 感染、炎症、修复 2015(04)
    • [2].松弛素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J]. 心脏杂志 2020(01)
    • [3].当归补血汤抑制与肿瘤共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02)
    • [4].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细胞数量与胶质瘤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05)
    • [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3)
    • [6].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还原失衡的保护作用[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4(01)
    • [7].药物及细胞因子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干预作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15)
    • [8].瘦素在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表达中的作用[J]. 海南医学 2011(24)
    • [9].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J]. 癌症进展 2010(06)
    • [10].炎症条件下毛状样蛋白1促进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及迁移[J]. 生物技术通讯 2019(06)
    • [11].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在肺栓塞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7(03)
    • [12].血管内皮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05)
    • [13].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21)
    • [14].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14)
    • [15].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因素及其相关机制探讨[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2(03)
    • [16].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与血管生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37)
    • [17].浅谈护理干预对妊高症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1)
    • [18].合贝爽减轻缺氧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4)
    • [19].阿托伐他汀对高血脂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8)
    • [20].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主要酶类及其功能[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01)
    • [21].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4)
    • [22].血管内皮细胞热损伤规律的初步探讨[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14(05)
    • [23].茶多酚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当代医学 2012(07)
    • [24].脂联素在高糖孵育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调节[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09)
    • [25].血管内皮细胞在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形成中的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08(09)
    • [26].微小RNA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衰老关系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12)
    • [27].蒙花苷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6(01)
    • [28].《血液》: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选择造血命运新机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2)
    • [29].真核表达载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及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8)
    • [30].体外压力刺激对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整合素亚基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6(01)

    标签:;  ;  ;  ;  ;  ;  ;  ;  ;  

    登革病毒2型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凝血与纤溶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