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工字形梁静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上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工字形梁静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澳大利亚空翼缘梁HFB是一种截面形式独特的新型薄壁抗弯构件,它是由高强钢板通过冷弯焊接而成,其截面由两个闭合三角形翼缘和相对柔的腹板组成。由于其性能优异、加工简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受HFB启发,我校研究生陆续提出和研究了两种钢管空翼缘梁——RHFB和LHFB。它们由矩形冷弯薄壁钢管和条形钢板焊接而成。RHFB的上、下翼缘均是钢管,而LHFB仅上翼缘是。本文通过在LHFB的上翼缘矩形钢管中注入混凝土,得到一种新型抗弯构件RCTFB。本文采用跨中施加集中力的加载方式对五根RCTFB进行了单跨简支情况下的静力实验,并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完成了五根RCTFB在跨中施加集中荷载情况下的静力实验。结果表明:不设置横向加劲肋的试件发生了明显的畸变屈曲,而设置横向加劲肋的试件发生了弯扭屈曲,承载力有了较大提高。(2)利用ANSYS程序建立了RCTFB试件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比破坏现象和荷载—位移曲线,验证了利用有限元程序分析RCTFB静力性能的可行性。(3)利用ANSYS程序对RCTFB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在上翼缘的矩形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可提高钢管翼缘梁的极限承载力。在不同跨度和腹板厚度情况下,RCTFB可发生弯扭屈曲、畸变屈曲和腹板局部屈曲三种屈曲失效模式。加设横向加劲肋可抑制腹板畸变屈曲的发生,从而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了几个主要几何参数对RCTFB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对于加肋的RCTFB,利用经典的临界弯矩公式来推测其临界弯矩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下其极限弯矩比边缘屈服弯矩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空翼缘梁的研究现状
  • 1.3 矩形冷弯型钢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1.4 单跨和悬臂梁的弯扭屈曲和畸变屈曲的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钢管混凝土翼缘梁RCTFB承载力的实验研究
  • 2.1 概述
  • 2.2 实验设计总体思路
  • 2.2.1 实验的主要目的
  • 2.2.2 实验设计的主要考虑
  • 2.3 试件设计
  • 2.4 材性实验
  • 2.4.1 钢材拉伸实验
  • 2.4.2 混凝土抗压实验
  • 2.4.3 短柱压缩实验
  • 2.4.4 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抗弯实验
  • 2.5 实验方法
  • 2.5.1 边界条件
  • 2.5.2 加载装置与加载方式
  • 2.5.3 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案
  • 2.6 残余应力测量
  • 2.7 初始缺陷
  • 2.8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2.8.1 实验现象及其分析
  • 2.8.2 实验数据结果及其分析
  • 2.8.3 加肋效果对比
  • 2.8.4 与无填充混凝土实验梁对比
  • 2.9 Southwell 法推测实验结果
  • 2.10 本章小节
  • 第3章 RCTFB的有限元模拟及与实验结果对比
  • 3.1 引言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单元的选取
  • 3.2.2 单元本构关系的选择
  • 3.2.3 单元网格的划分
  • 3.2.4 矩形钢管混凝土模型的验证
  • 3.2.5 RCTFB实验梁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6 残余应力模型的建立和输入
  • 3.3 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
  • 3.3.1 破坏模式和极限荷载
  • 3.3.2 荷载—转角、荷载—位移曲线的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钢管混凝土翼缘梁RCTFB静力性能分析
  • 4.1 梁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的确定和检验
  • 4.2 RCTFB与空翼缘梁LHFB性能比较
  • 4.2.1 RCTFB和LHFB在纯弯状态下性能的比较
  • 4.2.2 RCTFB和LHFB在跨中集中力作用下性能的比较
  • 4.2.3 RCTFB和LHFB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性能的比较
  • 4.3 RCTFB的屈曲模式分析
  • 4.4 设置横向加劲肋对RCTFB静力性能影响
  • 4.5 RCTFB的参数分析
  • 4.5.1 混凝土强度对RCTFB承载力的影响
  • 4.5.2 腹板厚度对RCTFB承载力的影响
  • 4.5.3 腹板高度对RCTFB承载力的影响
  • 4.5.4 上翼缘钢管高度对RCTFB承载力的影响
  • 4.6 对设置加劲肋的RCTFB的稳定承载力分析
  • 4.7 对无加劲肋的RCTFB的弹性屈曲承载力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本期问题:拉条怎样才能同时约束檩条上、下翼缘?[J]. 钢结构(中英文) 2020(08)
    • [2].管翼缘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在黄延扩能工程中的应用[J]. 北方交通 2017(08)
    • [3].带翼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7(01)
    • [4].在用电动单梁起重机工字钢下翼缘变形的原因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01)
    • [5].下翼缘组件可更换框架组合梁的设计方法及验证[J]. 建筑结构学报 2020(03)
    • [6].变翼缘宽度钢梁的优化设计[J]. 建筑结构 2008(07)
    • [7].翼缘加强的单轴对称蜂窝梁性能研究[J]. 铁道建筑技术 2016(02)
    • [8].新型空翼缘梁承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11)
    • [9].H型钢腹板和翼缘均匀延伸研究[J]. 热加工工艺 2014(11)
    • [10].轧制润滑对H型钢翼缘宽展的影响[J]. 重庆大学学报 2012(10)
    • [11].无翼缘短肢剪力墙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 山西建筑 2010(28)
    • [12].梁端翼缘扩大型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和设计方法[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12)
    • [13].梁端翼缘扩大型梁柱节点受力性能[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17(04)
    • [14].翼缘尺寸及残余应力分布对焊接工形梁稳定性的影响[J]. 陇东学院学报 2018(05)
    • [15].两点加载翼缘纵向变厚度工型截面简支梁变形的解析解法[J]. 应用力学学报 2016(06)
    • [16].波纹腹板H型钢梁受压翼缘局部稳定研究[J]. 工程力学 2014(09)
    • [17].Z形截面檩条强度计算时的下翼缘假想水平荷载[J]. 工业建筑 2012(04)
    • [18].钢框架梁端翼缘扩大型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 2010(04)
    • [19].受拉翼缘约束下梁整体稳定的计算[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3)
    • [20].翼缘纵向变厚度工型截面简支梁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1].波浪腹板H型钢梁翼缘局部稳定性研究[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7(04)
    • [22].基于三维有限元的工字钢下翼缘局部弯曲应力计算[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2(07)
    • [23].连续梁上翼缘均布侧向约束作用的整体稳定讨论[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1(04)
    • [24].箱梁拼宽时隔板构造对翼缘应力的影响及处理[J]. 山西建筑 2009(30)
    • [25].钢筋混凝土带翼缘剪力墙破坏机理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6].变翼缘宽度简支组合梁刚度及承载力研究[J]. 特种结构 2016(01)
    • [27].三角形空翼缘梁的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4(03)
    • [28].本期问题:翼缘和腹板宽厚比等级不一致,如何考虑截面塑性发展系数?[J]. 钢结构(中英文) 2020(06)
    • [29].翼缘框架柱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9(02)
    • [30].单点加载翼缘纵向变厚度工型截面简支梁变形解析解法[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标签:;  ;  ;  ;  

    上翼缘为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工字形梁静力性能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