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安第二快速通道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法的应用

绵安第二快速通道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法的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三分局四川成都611730

摘要: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建设过程中,对于市政道路线路过长、互不通视,科学合理测量方法控制措施,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法;应用

引言

为保证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准确性,确保道路走向和综合管廊安装,确保工程测量工作的正确性;工程测量工作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严格按相关规范操作,提高效率,避免返工,节约成本。

1.工程概况

绵阳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项目四条道路之一的绵安快速通道起点接普明北路,终点安州区规划道路。道路全长14.34km,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40Km/h,双向六车道。沿道路左侧布置地下综合管廊,为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长度为14.34公里,根据不同需求采用矩形三舱、四舱或五舱断面。

2.施工控制测量

2.1施工控制网设计

首级控制网平面、高程复核与加密控制网施测精度为城市一级GNSS,采用四台徕卡GS15双星双频接收机静态卫星定位进行外业数据采集,确认满足精度要求后,根据工程需要,加密城市一级GNSS施工控制网。

2.2施工控制网加密等级及要求

施工控制测量的加密:采用城市一级GNSS控制网,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布置成四边形。通视条件允许时可采用四等附合导线进行控制,导线平面控制网按国家四等导线施测,高程控制测量可根据施测精度要求,采用全站仪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斜距、平距和高差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对于高程精度要求高的控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各项技术指标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

3.工程测量主要技术方法

3.1道路工程测量方法

路基施工测量放样在地面中线桩处标定填挖高度;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的各主要点,如路堤的边缘和坡脚、路堑的坡顶、半填半挖断面的坡脚和坡顶。

3.2路面施工测量

用RTK配合水准仪进行现场放样,曲线段根据半径大小适当加密;路面结构的分层,讲究“层层放样、层层抄高”,在放线操平过程中还要计算路拱及超高。

3.3涵洞工程测量方法

涵洞开挖和浇筑工程,施工测量放样使用RTK,根据涵洞设计施工图给出的涵洞中心里程,先放出涵洞轴线及方向,再放样出其他部分的位置,格按照规范要求及图纸控制开挖与浇筑平面与高程。

3.4工作井测量方法

(1)平面坐标传递

用全站仪将地面坐标及方向传递到工作井中。

(2)高程传递

用钢尺挂10KG重锤配合两台水准仪在井上井下同步观测,将高程传至工作井下固定点最大高差误差不大于1mm整个管段施工过程中高程传递至少进行三次。

3.5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测量方法

3.5.1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开挖放样方法

地下管廊工程开挖时控制测量采用RTK放样,在地面轴线桩处标定填挖高度;按照设计的边坡度、高度确定边坡坡顶开口线及两侧边界位置;分层开挖时,放样综合管廊基坑坡脚及建基面挖深高度。

3.5.2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放样方法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结构施工时采用全站仪配合水准仪放样,测量工作主要是控制管廊底板中线设计位置和底设计标高。根据中线控制桩,用全站仪把中心线投测到实地中,用小钉作标记,以控制管廊中心及两侧的平面位置和设计高程。地下综合管廊安装完成后,再次检查各结构部位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在允许误差内,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3.6工程量计算

3.6.1横断面布设:横断面布设应垂直于路线方向;复测原地面线应与设计图纸的路基横断面桩号一致,横断面布设宽度应略大于路基两侧红线宽度。

3.6.2原始地面复测成果处理:(1)横断面图:包括原地面线、设计“戴帽子”、原地面各测点高程及间距、中心桩号、原地面中桩高程、设计中桩高程、各种材料填挖断面面积。(2)原地面的横断面高程测量记录表;(3)工程量计算表;(4)其它相关证明材料(如影像资料等)。以上原地面测量成果必须用计算机完成,所有绘图必须用AutoCAD绘制,图幅为A4图纸。

3.7质量要求

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允许偏差和验收方法均应满足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施工图纸要求,工程施工测量误差必须严格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工程施工测量从以下方面对现场质量进行控制:①要素控制;②准备控制;③过程控制;④检验控制;⑤监管控制。

4.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4.1组织保障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

4.2监测监控

4.2.1监测目的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等施工过程中,应对地层、周边和支护结构进行动态监测,为施工提供可靠的信息,以达到科学指导施工,合理修改设计或及时采取施工技术措施,为安全施工提供预警的目的。

4.2.2监测项目及量测方法见表1。

表1监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4.2.3监测工作重点及要求

监测主要人员有相当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作业人员严格遵守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作业。仪器设备,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经过计量检定合格,并处于有效期内,仪器设备验收、维护保养和检修均按规定程序进行;根据变形监测规范对沉降和位移观测点的布置要求进行埋设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沉降和位移观测点埋设必须稳固、明显,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沉降和位移观测专人负责并进行记录最后整理统计,若发现有位移和沉降,测量人员应立即进行相关结构物的轴线和高程重新放设和引测以免影响结构测量精度,同时要加强沉降和位移观测频率,将位移沉降情况上报给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结束语

地下综合管廊平面和高程偏差过大,影响管廊舱内连接错位,影响外观质量;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纵坡和横坡,影响着道路使用体验,也影响着车辆行驶安全,因此,必须做到从施工测量技术方法规划开始到整个施工过程中测量的细部控制,严格控制过程中施工偏差,将偏差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合理科学测量技术方法,为将来综合管廊和市政道路投入使用后安全和使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7。

作者简介:

邵军锋:(1985-05-09),男,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三分局,工程师,本科,从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

标签:;  ;  ;  

绵安第二快速通道综合管廊及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技术方法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