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解离能及氢键在有机催化中应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键解离能及氢键在有机催化中应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有机化合物键解离能是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作者运用量子化学方法,计算得到了大量的键解离能数据,考察了键解离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发展了一种新的组合从头算方法,提高了键解离能的计算精度。有机小分子催化是目前有机化学中的热点,我们研究了氢键在两个有机催化体系中的应用,并对氢键本质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10种密度泛函方法对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能的计算精度,发现新型密度泛函BMK方法具有最高的计算精度。利用该方法计算了包含饱和链烃,不饱和链烃,脂环烃和芳香烃在内的172个烃类化合物的碳氢键解离能,计算均方根误差仅为7.95 kJ·mol-1,线性拟合常数为0.985。通过自然键轨道法分析发现,烃类化合物的碳氢键解离能与母体的碳氢键杂化轨道成分p%,自由基奇电子轨道杂化成分p%及自由基的自旋密度三个参数之间存在较好的定量关系。此外,饱和链烷烃及不饱和链烃的碳氢键解离能与碳氢键键长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系统地考察了几种密度泛函方法对键解离能的计算精度,发现BMK方法虽然明显好于其它几种常用的密度泛函方法(B3LYP,B3P86,KMLYP,MPW1P86,03LYP和X3LYP),然而对于某些键型的键解离能的计算是失败的。为此,我们结合组合方法G3和密度泛函方法BMK,发展了一种新的组合方法G3//BMK,结果表明,G3//BMK的结果比传统的G3和G383方法对于不同键型键解离能的计算精度更高,为1.2 kcal/mol。我们对氢键在有机催化中的应用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用量子化学二级微扰理论方法深入探讨了两类氢键体系,一个是尿素及硫脲衍生物与羰基化合物之间的氢键体系,另一个是尿素及硫脲衍生物与亚胺化合物之间的氢键体系,讨论了氢键复合物的结构,在自然键轨道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氢键本质并研究了取代基效应。并结合尿素与硫脲的催化反应过程,讨论了氢键复合物两种可能的顺反异构并分析比较了顺反式构象的异构体之间的稳定性大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量子化学及键解离能(BDE)简介
  • 1.1 量子化学简介
  • 1.2 键解离能(BDE)
  • 1.3 键解离能的实验方法测定
  • 1.4 计算键解离能的理论方法
  • 1.4.1 从头算方法
  • 1.4.2 半经验方法
  • 1.4.3 密度泛函方法及频率校正因子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烃类化合物碳氢键解离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计算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DFT方法的性能评估
  • 2.3.2 实验值的评估
  • 2.3.3 影响键解离能的因素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G3//BMK组合方法及其在键解离能计算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BMK对BDE的计算性能
  • 3.2.1 BMK优于其他密度泛函方法
  • 3.2.2 BMK方法计算BDE的缺陷
  • 3.3 G3//BMK理论的发展
  • 3.3.1 BMK方法的校正因子
  • 3.3.2 G3//BMK步骤
  • 3.3.3 用G3//BMK计算BDE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尿素及硫脲与羰基化合物氢键作用理论研究
  • 4.1 引言
  • 4.2 计算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非取代尿素和硫脲与羰基化合物间氢键作用
  • 4.3.2 取代硫脲与羰基化合物间氢键作用及氢键复合物的顺反异构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尿素及硫脲与亚胺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
  • 5.1 引言
  • 5.2 理论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氢键复合物结构
  • 5.3.2 取代基效应及顺反异构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氨分子逐级键解离能降低的解释[J]. 化学教育 2014(08)
    • [2].碳受体配位键解离能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3].偏二甲肼分子化学键解离能的理论计算[J]. 火炸药学报 2011(03)
    • [4].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理论研究[J]. 润滑油与燃料 2016(Z2)
    • [5].H_2在Fe,Pt,Ni表面解离的模拟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9(02)
    • [6].关于键解离能、键能、反应焓变的探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17)
    • [7].多种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碳氧单键解离能的性能比较[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8].金属离子-吡啶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16)
    • [9].Al-LiBH_4体系解氢性能的机制研究[J]. 稀有金属 2013(04)
    • [10].取代基对木质素三聚体模型化合物醚键均裂反应影响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 2016(03)
    • [11].NO在Ir(111)表面吸附与解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8(03)
    • [12].N-羟乙酰神经氨酸分子的结构性质[J]. 食品科学 2018(23)
    • [13].自由基捕捉剂抗氧活性的分子模拟[J]. 现代化工 2019(09)
    • [14].钝感材料PATO及其衍生物热稳定性质研究[J].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5].Br_2~+分子离子[1+1]双光子解离动力学(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2019(05)
    • [16].季戊四醇四硝酸酯及其五氟硫基衍生物性能的理论研究[J]. 爆破器材 2017(02)
    • [17].车辆齿轮油极压剂现状及性能规律研究[J]. 石油商技 2014(03)
    • [18].硼氧小分子在铂团簇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9(02)
    • [19].外电场下氯甲烷的光谱和解离特性[J].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7(03)
    • [20].分子内结构环境对解离能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12)
    • [21].密度泛函法计算C_1-C_(14)正构烃生成焓及C—C键裂解能[J]. 应用化学 2009(12)
    • [22].Fe(CO)_3(PR_3)_2和Fe(CO)_2(PR_3)_3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20(03)
    • [23].过渡金属铁配合物Fe(CO)_(5-x)(PR_3)_x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7(07)
    • [24].纤维素吡喃糖键裂解反应的理论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5)
    • [25].3,7-二硝基-1,3,5,7-四氮杂双环[3.3.1]壬烷硝解过程的理论研究[J]. 爆破器材 2014(01)
    • [26].Ti_2B_n(n=1—10)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基于从头算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4(23)
    • [27].(CuIn)_n(n=1,2)小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的从头算理论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5(01)
    • [28].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抗氧化活性的理论研究[J].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9].Co、Ni对LiNH_2体系解氢性能影响的第一原理计算[J]. 材料导报 2013(06)
    • [30].烷基硫自由基的结构、电子亲合能和热化学性质的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标签:;  ;  ;  ;  ;  ;  ;  ;  ;  ;  

    键解离能及氢键在有机催化中应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