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徽派民居易地保护的得与失

传统徽派民居易地保护的得与失

论文摘要

徽派民居是我国民居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徽州的古村落相继得到了保护与开发,可由于数量众多分布较广,部分徽派民居在年久失修中走向破败与湮灭。以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传统民居的保护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全实现所有民居的原址保护并不现实,随着徽派民居易地保护的案例逐步增多,引起了众多的讨论,针对该方法“是保护还是破坏”的问题,社会各界争议不断。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目前徽派民居的保护现状,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研究徽派民居易地保护的案例,本文记述了商业倒卖的操作过程,剖析了易地保护在建筑、环境、经济等考量角度下的成败得失。尽管作为一种特殊的保护方式,易地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濒危的民居,但也同时带来对文化价值的破坏,因此具有积极与消极的矛盾性;特别是古宅买卖的热潮在资本逐利的本性下走向了易地保护的反面,应加以严格的控制与监督。在实践与理论基础之上,本论文提出从四个关键方面对徽派民居易地保护进行控制:首先是易地保护对象与操作人的资格筛选;其次是在易地保护前期与过程中建立信息记录与建档机制;第三是在迁建过程中给予专业的指导、分级控制,并在施工过程中延续民间匠师的技艺;第四是在迁建完成后,政府应督促使用者对建筑进行长期的维护。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民居保护现状的概述,借鉴国内外民居保护研究的先进经验,从法规的完善与全面的普查统计、保护模式的多样性、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探讨了新时期下我国民居的保护策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范围
  • 1. 徽派民居
  • 2. 易地保护
  • 三 既往研究
  • 1. 我国徽派民居的研究
  • 2. 国外历史建筑易地保护的相关规定与案例
  • 3. 国内历史建筑易地保护的相关研究与案例
  • 四 研究意义与目的
  • 五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 研究方法
  • 2. 研究框架
  • 第1章 传统徽派民居现状与易地保护成因
  • 1.1 我国民居建筑概述
  • 1.2 传统徽派民居的重要价值
  • 1.2.1 历史价值
  • 1.2.2 美学价值
  • 1.2.3 科学研究价值
  • 1.2.4 社会价值
  • 1.2.5 小结
  • 1.3 传统徽派民居的保护现状
  • 1.3.1 相关政策法规
  • 1.3.2 徽州民居保护开发状况
  • 1.3.3 未被列为保护单位的古民居的困境
  • 1.3.4 徽派民居与村落存毁概况
  • 1.4 易地保护现象产生的原因
  • 1.4.1 数量大,分布广,保护难度大,资金不足
  • 1.4.2 建筑破败,居住条件日趋恶劣
  • 1.4.3 居民保护意识淡薄
  • 1.4.4 产权问题,管理难度大
  • 1.4.5 利益驱使
  • 第2章 徽派民居易地保护实例调查研究
  • 2.1 文化交流
  • 2.2 博物馆式的集中迁建
  • 2.2.1 国外相关实例
  • 2.2.2 国内相关实例
  • 2.2.3 徽州地区博物馆式集中迁建实例
  • 2.2.4 社会评价
  • 2.3 商业买卖下的易地迁建
  • 2.3.1 社会背景
  • 2.3.2 迁建实例
  • 2.3.3 商业买卖的操作过程
  • 2.3.4 社会评价
  • 2.4 小结
  • 第3章 慎谈易地保护
  • 3.1 传统民居的特殊性
  • 3.1.1 人文内涵
  • 3.1.2 与环境的有机关系
  • 3.1.3 聚落特色
  • 3.2 传统徽派民居易地保护之所得
  • 3.2.1 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部分濒危民居
  • 3.2.2 提出了保护、再利用方面的新思路
  • 3.2.3 有可能带来较高质量的保护
  • 3.2.4 对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
  • 3.3 传统徽派民居易地保护之所失
  • 3.3.1 真实性的破坏
  • 3.3.2 孤立的文化标本
  • 3.3.3 腾空式的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忽视
  • 3.3.4 商业买卖——逐渐走向“异化”的易地保护
  • 3.4 文化价值PK 经济价值
  • 3.4.1 易地保护之争辩
  • 3.4.2 传统民居保护的市场化
  • 3.4.3 对民间资本的引导
  • 第4章 以传统徽派民居为例,对我国民居保护的思考
  • 4.1 我国民居保护概述
  • 4.1.1 国际与国内政策法规
  • 4.1.2 保护历程
  • 4.1.3 保护现状
  • 4.2 国内外民居保护经验
  • 4.2.1 国外案例
  • 4.2.2 国内案例
  • 4.3 对易地保护的控制
  • 4.3.1 对象与操作人的选择
  • 4.3.2 信息记录
  • 4.3.3 过程控制
  • 4.3.4 后期维护
  • 4.4 其他策略思考
  • 4.4.1 宏观层面
  • 4.4.2 保护模式的多样性
  • 4.4.3 公众参与
  • 4.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
  • 附录2:目前网络出售的古民居一览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山东传统民居改造的乡村旅游民宿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11)
    •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传统民居与当代乡土——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综述[J]. 中国名城 2019(12)
    • [3].宁波传统民居平面特征分析及区划初探[J]. 建筑与文化 2019(12)
    • [4].医养结合背景下鄂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改造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01)
    • [5].湖北传统民居空间孝道礼仪刍议[J]. 重庆建筑 2019(12)
    • [6].浙西南古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调查与评估[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7].传统民居的民宿改造与设计分析[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0(01)
    • [8].学科教育背景下的民居研究发展历程[J]. 南方建筑 2019(06)
    • [9].多重学术视角下的维吾尔族民居[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0].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与演变[J]. 区域治理 2019(37)
    • [11].白族民居艺术的文化生态发展——以沙溪古镇为例[J]. 区域治理 2019(38)
    • [12].甲居藏寨民居接待户与非接待户生计资本比较研究[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06)
    • [13].湘西传统民居窗饰艺术探析[J]. 艺术百家 2019(06)
    • [14].基质整合视角下的地方传统民居改造研究——以常州市古村巷传统民居改造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5].基于图论对色尔古藏寨民居平面要素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7)
    • [16].法国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性设计经验研究——以“磨坊村”民居改造为例[J]. 设计艺术研究 2020(01)
    • [17].浅谈鄂西侗族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保护发展——以大茅坡营村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18].卫鹏作品[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1)
    • [19].人地和谐融山水 武陵村落换新颜——《吊脚楼民居营造技艺》书评[J]. 安徽建筑 2020(01)
    • [20].山西传统村落民居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2)
    • [21].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设计的应用[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2].巨野付庙传统民居的营建工艺[J]. 艺海 2020(03)
    • [23].新疆和田地区阿以旺民居建筑解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4].南京秦淮区穿斗式民居保护施工技术[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1)
    • [25].浅谈闽北古民居的“再生”[J]. 工业设计 2020(03)
    • [26].临夏“八坊十三巷”的民居特色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20(09)
    • [27].湘南汝城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J]. 城市建筑 2020(04)
    • [28].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化及其保护[J]. 中国名城 2020(04)
    • [29].传统民居形态量化方法研究初探——以赣皖交界区域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4)
    • [30].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 居舍 2020(11)

    标签:;  ;  ;  

    传统徽派民居易地保护的得与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