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s-CRP、左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hs-CRP、左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社会负担。众所周知,心房颤动常有些基础疾病引起:高血压、瓣膜性疾病、心肌梗死、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然而,有些房颤患者没有基础疾病,我们称之为“孤立性房颤(lone AF)",如何评估AF的危险因素预测AF的发生,这对AF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许多研究也表明,炎症在AF的发生、维护和延续可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而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作为一种典型的急性期反应蛋白,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AF患者血清CRP较非AF患者明显升高,血清CRP可能参与了AF患者的心房重构,在AF的发生及维护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是对AF机制及危险因素现有关知识的补充,有助于我们在预防和治疗AF时及时采用最有效的疗法,使AF患者获得最大益处。目的检测AF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水平及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大小,探讨其与AF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评估A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住院患者50例,根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欧洲心脏病协会(ACC/AHA/ESC)2006年发布的AF治疗指南,将AF组分为阵发性AF组18例;持续性AF组12例(包括永久性AF),正常对照组20例。对所有患者检测血清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血清生化、心脏彩超,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并对血清hs-CRP、WBC计数、BMI与LAD做相关分析。结果1.各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持续性AF组高于阵发性AF组(P=0.049)及对照组(P<0.001);阵发性AF组高于对照组(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间LAD比较,持续性AF组高于阵发性AF组(P=0.019);及对照组(P<0.001);阵发性AF组高于对照组(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各组间BMI比较,持续性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阵发性AF组高于对照组(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性AF组与阵发性AF组比较(P=0.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各组间WBC计数比较,持续性AF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阵发性AF组高于对照组(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持续性AF组与阵发性AF组比较(P=0.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对血清hs-CRP水平、WBC计数、BMI与LAD之间做相关性分析显示,三者与LAD呈正相关。结论1.本研究提示AF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与AF的类型有关,炎症可能参与了AF的发生和维持。2.本研究提示AF患者血清hs-CRP与LAD呈正相关性,两者在持续性AF患者中明显升高。3.本研究提示AF患者WBC计数和BMI升高,与AF的类型无关,两者可能是AF的危险因子。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心房颤动的抗炎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13)
    • [2].海南地区健康男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参考区间的调查[J]. 广东医学 2017(18)
    • [3].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2)
    • [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职业与健康 2013(23)
    • [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浓度及临床价值[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01)
    • [6].血清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浅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8(07)
    • [7].人血清标准物质冻干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1)
    • [8].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海南医学 2016(19)
    • [9].COPD患者血清合肽素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肺科杂志 2014(01)
    • [10].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在诊断异位妊娠方面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08)
    • [11].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7)
    • [12].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19)
    • [13].帕金森病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全科医学 2016(12)
    • [14].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L-6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 2017(03)
    • [15].血清CA125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2)
    • [16].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4)
    • [17].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7(05)
    • [18].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与脂联素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检测价值[J]. 临床医学 2016(07)
    • [19].不同年龄段男性血清总睾酮和游离睾酮水平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4(09)
    • [20].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24)
    • [21].血清C反应蛋白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意义[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02)
    • [22].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血清hs-CRP测定的价值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4(10)
    • [23].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J]. 实用临床医学 2013(07)
    • [24].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观察[J]. 检验医学 2011(11)
    • [25].两种测定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方法的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 2008(05)
    • [26].血清促血管生成素水平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7].薄层色谱技术在桉叶油含药血清制备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01)
    • [28].风湿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补体受体2水平变化及应用价值[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11)
    • [29].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的测定及其意义[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5)
    • [30].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的临床意义[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7(19)

    标签:;  ;  ;  

    血清hs-CRP、左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