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隆起论文-申金超,李士成,张斌

鲁西隆起论文-申金超,李士成,张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鲁西隆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西隆起,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山东省

鲁西隆起论文文献综述

申金超,李士成,张斌[1](2018)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起状的鲁西隆起,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异.济阳拗陷的伸展过程并非由地幔物质主动上涌造成,应是鲁西隆起在隆升过程对济阳拗陷地壳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胡秋媛,李理,郭建伟[2](2018)在《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晚中生代—古近纪构造演化对比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两条典型测线,通过平衡剖面恢复,定量计算了研究区晚中生代—古近纪各构造演化阶段的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叁迭纪末期,研究区各断层均经历了由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负反转过程;之后在晚中生代开始伸展,并逐渐增强,至古近纪时伸展最为强烈,阶段伸展速率显着大于晚中生代,各断层活动速率呈现最高峰,且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在济阳坳陷和鲁西隆起均表现出断层活动速率自南向北依次增强的规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至新近纪断层活动大幅减弱,构造活动趋于稳定。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经历了从整体到分异的演化过程,其中,中始新世—渐新世成为分异的重要时期,隆起区断层活动接近尾声,伸展裂陷迁移至济阳坳陷,二者自此分割开来,进入各自的隆—坳演化历史。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区隆坳构造格局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李培培,金强,徐进军,李林[3](2017)在《鲁西隆起煤系烃源岩二次生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区上古生代石炭-二迭纪煤系沉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多次的沉降-抬升使其多期次生烃,形成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前人从烃源岩的构造史、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多方面对其二次生烃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认识和成果,但在动力学研究方面仍稍显薄弱。本文以鲁西隆起石炭-二迭系成熟度较低的煤系烃源岩为主要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申金超,张斌,苏道磊,刘晨[4](2016)在《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得到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3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不均一、变化大的特征,其中泰山地区、沂沭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及RZH台下方地壳厚度值小、泊松比值高。经分析认为,鲁西隆起地壳厚度薄、泊松比值高的区域与底部地幔物质上涌及热侵蚀作用相关;沂沭断裂带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分段的特征,体现在断裂带郯城—莒县段地壳厚度薄、泊松比高;莒县—安丘段与断裂两侧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相近,说明其壳幔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郯城—莒县段;胶南隆起地区仅RZH台站下方地壳厚度值低、泊松比值高,结合该区域重力异常梯度带特征,推测大型的北北东向断裂带可能是造成RZH台站下方低地壳厚度值和高泊松比值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苏道磊,吴时国,申金超,张斌,刘晨[5](2015)在《鲁西隆起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西隆起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重要的伸展构造,为分析鲁西隆起地区地壳结构特征,本文通过选取2010-2013年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28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02个远震波形(MS>6.0、震中距30°~90°),利用远震接受函数方法获得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泊松比值,结果显示:鲁西隆起地区地壳厚度值大致在29.9~36.1km之间,地壳厚度最小的区域位于北部地区,总体表现为南北向的变化特征,向南逐渐增大;相反,鲁西隆起北部地区的地壳平均泊松比值最大,向南逐渐减小.根据地壳厚度、泊松比分布特征,本文认为鲁西隆起地区的地壳结构特征是由地幔的主动上涌及对地壳的热侵蚀作用造成,这在北部地区表现最为典型.鲁西隆起伸展构造的形成是华北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地壳响应的结果,表明中生代华北岩石圈减薄过程存在明显的热侵蚀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5年06期)

许承武,李忠,韩登林[6](2015)在《鲁西隆起北侧博兴洼陷新生界碎屑重矿物的物源示踪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碎屑重矿物对鲁西隆起北侧博兴洼陷的新生界沉积岩开展了碎屑物源示踪分析。通过研究区重矿物聚类分析、源区岩石类型分析并结合薄片和探针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区源岩类型多样,既有以绿帘石为代表的亲鲁西变质岩,也有以富含石榴石为代表的亲苏鲁变质岩,同时也有火山岩和沉积岩;从古近纪沙河街组叁段沉积期开始源岩中亲苏鲁变质岩不断减少,亲鲁西变质岩和基性火成岩不断增加,至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期洼陷内几乎无富含石榴石类型源岩,表明博兴洼陷自古近纪以来一直存在来自鲁西、胶东(超高压带)的物源记录,从古近纪沙河街组叁段沉积期开始,胶东的物源供给逐渐减少,而到明化镇组沉积时由于鲁西的快速隆升,胶东与博兴洼陷的物源联系被切断。(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赵利[7](2015)在《鲁西隆起—济阳坳陷晚中生代以来断层伸展与走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测井、地震等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构造解析的原则,研究了鲁西隆起-济阳坳陷区晚中生代以来正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斜滑断层的发育演化及正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热场、岩石圈结构、火成岩地球化学、郯庐断裂的演化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晚中生代以来断层发育和盆地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深部背景。利用几何学解析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断层的形态特征。鲁西隆起上NW向断层由南向北近平行展布,SW倾,倾角陡,规模较大,控制晚侏罗世-古近纪早期沉积,断层带内发育碎裂岩、断层泥、擦痕、阶步等。鲁西隆起北部放射状走滑断层形成于晚中生代,或左行或右行,且都延伸进入坳陷南斜坡;中始新世以后,隆起区断层停止活动,坳陷区则以正断为主。济阳坳陷内断层包括NE、NW和近EW向叁组,南倾,有正断层、走滑断层、逆断层和斜滑断层四种类型,且控制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研究区正断层在平面上呈平行式、雁列式、环状-放射状,剖面上呈阶梯状、地堑与地垒、“Y”字型;走滑断层在平面上呈斜交式、雁列式、帚状,剖面上呈负花状、斜交式“马尾状”、半花状。通过运动学解析定量表征了研究区断层活动的特征。构造平衡剖面恢复表明,鲁西隆起区伸展量远小于济阳坳陷伸展量,且而者伸展主要集中在凹陷中心位置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沙四-孔店期两个时期。断层垂向断距定量表征表明,断层活动表现出由NW向转变为NE向的过程。断距矢量分解研究表明,控凹断层整体以正断活动为主;但是,陈南断层东段晚中生代以来以走滑活动为主,鲁西隆起上的NW向断层在新生代早期也以走滑活动为主。铲式断层断面恢复表明,鲁西隆起上控凹断层滑脱深度为18-34km,济阳坳陷内为10-15km。通过动力学解析的方法分析了斜滑断层的形成机制、先存断层演变方式,以及斜滑断层控沉积作用等。研究区斜滑断层的形成包括纯剪切、简单剪切、一般剪切和应力场转换四种应变机制。当盆地的应力场转换,凹陷斜向伸展时,内部先存断层的演变方式依据活动性大小划分为废弃型、渐灭型、迁移型和继承型四种由弱变强的类型。斜滑断层在研究区内控制沉积迁移,形成了沉积迭瓦、斜歪扇背斜现象。走滑断层可以派生正断层,而正断层的伸展差异通过走滑断层进行调节;此外,断层的伸展作用与走滑作用在演化过程中可以相互继承。本文将研究区走滑断层分为六个区,分析了各区走滑断层特征及其成因,并将伸展断层与走滑断层的关系划分出派生、调节、继承叁大类。派生关系包括在两盘派生和在盖层中派生两种;调节关系包括斜断调节和侧断调节两种,而后者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走滑断层调节反向正断层、走滑断层调节同向正断层;继承关系包括断层先期走滑-后期伸展和断层先期伸展-后期走滑两种。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岩石圈伸展为宽裂陷模式,且具有分层伸展特征—地壳变形方式为单剪,岩石圈地幔为纯剪;火成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研究区处于弧后伸展环境,且济阳坳陷区岩石圈地幔为EM1型,鲁西隆起区受扬子板块俯冲而改造成类似EM2型;研究区变形的力源以板块相对运动产生的引张力和郯庐断裂走滑产生的剪切力为主,形成伸展-走滑型断层和盆地。新生代,研究区伸展为窄裂陷模式,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变形方式均为纯剪,但上地幔伸展强度大于地壳;研究区处于大陆内裂谷环境,软流圈地幔上涌并改造岩石圈地幔;伸展力源以软流圈地幔上涌产生的引张力为主,形成伸展或斜向伸展型断层和盆地。(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5-01)

赵利,李理,刘卉[8](2015)在《鲁西隆起北部磁村断层走滑特征及其控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盆地周边地质调查是研究盆地构造演化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露头区断层活动规律可以直观分析盆地内观察不到的断层性质。本文主要研究了磁村断层的野外地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并类比了沉积盆地内的断层对沉积的控制。研究发现磁村断裂带内地质现象丰富,发现有擦痕、阶步、碎裂灰岩、牵引褶皱、石香肠构造、菱形构造等,其中石香肠构造和菱形构造受控于岩性及断裂带内局部应力场变化,与其他证据共同指示磁村断层为一条右旋伸展-走滑断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磁村断层走滑活动模式及对沉积扇体的控制,并针对断层走滑活动的沉积响应,在沉积盆地内找到了多处伸展-走滑型断层和走滑-伸展型断层控沉积的沉积迁移现象,且发现了走滑伸展作用产生的斜歪扇背斜现象。这种控制作用使沉积砂体沿断层走向展布,进而控制油气成藏和分布。综合分析认为,磁村断层形成于晚中生代以来鲁西地块的张扭性应力场,是鲁西隆起不同块体差异伸展所致,起调节不同块体应变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5年01期)

樊爱萍,崔明明,侯乾,雷子慧[9](2014)在《鲁西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鲁西隆起区岩石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包括白云岩、石灰岩及其过渡类型,其次为蒸发岩和膏溶角砾岩。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次、多类型的成岩作用。储层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晶间孔、粒间和粒内溶孔、残余粒内孔和粒间孔、铸模孔、溶洞和裂缝。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分析,将该区成岩环境划分为海水成岩环境、表生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其中:表生成岩环境中发育的溶蚀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海水成岩环境和中埋藏成岩环境中发育的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埋藏成岩环境中发育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徐建强,李忠,石永红[10](2013)在《鲁西隆起侏罗系碎屑主物源来自华北北缘:锆石U-Pb和Hf同位素年代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西隆起保存并出露比较完整的晚中生代沉积记录,是研究华北东部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本文采用碎屑锆石LA-MC-ICP-MS测年方法分析鲁西隆起北缘淄川地区坊子组和叁台组中的两个砂岩样品,以此探讨华北东部侏罗纪的沉积物源并约束构造古地理格架。两个砂岩样品具有近似的U-Pb年龄谱。古元古代和新太古代两组U-Pb年龄及其Hf同位素组成与广泛出露于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基底一致,根据缺乏新元古代中期(850~700 Ma)岩浆年龄和叁迭纪变质年龄的事实,以此可以排除扬子板块以及现今临近于鲁西隆起东南部的苏鲁造山带物源。坊子组和叁台组碎屑锆石显生宙年龄(393~256 Ma)记录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均未发现于鲁西隆起及其邻近地区,而可以与大量出露于华北北缘及其北部的兴一蒙造山带的岩浆活动进行对比。此外,相当部分的显生宙碎屑锆石(183 Ma、462 Ma和324~154 Ma)具有正的εHf(t)值(0.9~12.7)同位素特征,也与兴—蒙造山带特征相似,且叁台组砂岩中显生宙碎屑锆石及其中εHf(t)值为正值的比例较坊子组均增多。研究认为,华北北缘及其北部的兴—蒙造山带在侏罗纪时从早到晚不断抬升、剥蚀,形成相对华北克拉通内部的高地势特点,由此大量的剥蚀产物向南输运而成为鲁西隆起侏罗系的主要碎屑物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期刊2013-01-17)

鲁西隆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两条典型测线,通过平衡剖面恢复,定量计算了研究区晚中生代—古近纪各构造演化阶段的运动学参数。结果表明,鲁西隆起和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叁迭纪末期,研究区各断层均经历了由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负反转过程;之后在晚中生代开始伸展,并逐渐增强,至古近纪时伸展最为强烈,阶段伸展速率显着大于晚中生代,各断层活动速率呈现最高峰,且以齐河—广饶断层为界,在济阳坳陷和鲁西隆起均表现出断层活动速率自南向北依次增强的规律,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至新近纪断层活动大幅减弱,构造活动趋于稳定。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经历了从整体到分异的演化过程,其中,中始新世—渐新世成为分异的重要时期,隆起区断层活动接近尾声,伸展裂陷迁移至济阳坳陷,二者自此分割开来,进入各自的隆—坳演化历史。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为研究区隆坳构造格局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鲁西隆起论文参考文献

[1].申金超,李士成,张斌.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8

[2].胡秋媛,李理,郭建伟.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晚中生代—古近纪构造演化对比及数值模拟[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8

[3].李培培,金强,徐进军,李林.鲁西隆起煤系烃源岩二次生气动力学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4].申金超,张斌,苏道磊,刘晨.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J].地震研究.2016

[5].苏道磊,吴时国,申金超,张斌,刘晨.鲁西隆起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及其地质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

[6].许承武,李忠,韩登林.鲁西隆起北侧博兴洼陷新生界碎屑重矿物的物源示踪分析[J].岩石学报.2015

[7].赵利.鲁西隆起—济阳坳陷晚中生代以来断层伸展与走滑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8].赵利,李理,刘卉.鲁西隆起北部磁村断层走滑特征及其控藏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

[9].樊爱萍,崔明明,侯乾,雷子慧.鲁西隆起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环境演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10].徐建强,李忠,石永红.鲁西隆起侏罗系碎屑主物源来自华北北缘:锆石U-Pb和Hf同位素年代学证据[C].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2013

标签:;  ;  ;  ;  

鲁西隆起论文-申金超,李士成,张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