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电吸附法利用电化学方法去除溶液中的离子,从而实现溶液的脱盐净化。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电极板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电极板与外加电源相连接,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板迁移,并最终被吸附在电极-溶液表面的双电层上,从而实现溶液的净化。电吸附水处理技术具有压降小、能耗低、无二次污染、投资少、循环寿命长(10万次以上)和再生容易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水脱盐方法。本文研究了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电压、进水浓度和流速对电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最佳工作电压是1.2V,吸附量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量随着进水速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最佳进水速度为40ml/min。同时在实验中还研究了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离子的吸附规律,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同周期、同主族的离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吸附速度减小,吸附量与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成反比;因为在电吸附过程中溶液的pH值会增大,重金属离子会生成沉淀,所以在吸附过程中要考虑重金属离子完全沉淀的pH值范围,防止电极板被生成的沉淀污染。本文还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研究了不同电极板数目的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电极板间电压的变化,研究了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循环吸脱附、不同吸附材料的性能比较以及离子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最佳电极板数为6片;在电吸附过程中,物理吸附量占总吸附量的47%;测试活性炭和炭气凝胶的吸附性能时发现,活性炭的吸附量为炭气凝胶吸附量的1.6倍,活性炭的吸附时间为炭气凝胶的2倍,活性炭的工作电流为炭气凝胶的2倍,脱附再生时间相同;在测试离子的吸附规律时发现,离子的吸附速度与离子的质核比成反比,离子的吸附量与离子的水合离子半径成反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现有水处理技术和特点
  • 1.2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工作原理
  • 1.3 电吸附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前沿发展情况
  • 1.3.1 国外发展概况
  • 1.3.2 国内发展概况
  • 1.3.3 电吸附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 1.4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吸附材料
  • 1.4.1 石墨
  • 1.4.2 活性炭
  • 1.4.3 活性炭纤维
  • 1.4.4 炭气凝胶
  • 1.4.5 碳纳米管
  • 1.4.6 化学修饰电极
  • 1.5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影响因素
  • 1.5.1 电压
  • 1.5.2 溶液浓度
  • 1.5.3 溶液流量
  • 1.5.4 电极板数量
  • 1.6 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 1.6.1 论文选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 1.6.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6.3 研究方案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分析
  • 2.4 电吸附装置示意图
  • 第三章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组装及其性能测试
  • 3.1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组成
  • 3.1.1 电极板
  • 3.1.2 垫片
  • 3.1.3 绝缘膜
  • 3.1.4 支撑板
  • 3.1.5 流道
  • 3.2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组装
  • 3.3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电吸附性能测试
  • 3.3.1 电压的影响
  • 3.3.2 溶液的初始浓度的影响
  • 3.3.3 流速的影响
  • 3.4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吸附性能测试
  • 3.4.1 同主族元素离子
  • 3.4.2 同周期元素离子
  • 3.5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组装与性能测试
  • 4.1 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组成
  • 4.2 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组装
  • 4.3 最佳电极板数的确定
  • 4.4 两种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性能比较
  • 4.5 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性能研究
  • 4.5.1 新型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电极板间电压
  • 4.5.2 不同电极板数的电流变化
  • 4.5.3 不同电极板数的容量变化
  • 4.6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循环吸脱附
  • 4.6.1 物理吸附量和总吸附量
  • 4.6.2 电压对物理吸附量和吸附量的影响
  • 4.6.3 循环吸脱附曲线
  • 4.7 活性炭和炭气凝胶的电吸附性能比较
  • 4.7.1 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
  • 4.7.2 吸附曲线
  • 4.7.3 吸附量
  • 4.7.4 电流变化
  • 4.7.5 脱附
  • 4.8 离子的吸附规律
  • 4.8.1 阴离子的吸附规律
  • 4.8.2 阳离子的吸附规律
  • 4.8.3 离子吸附规律小结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对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及已接受的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吸附水处理技术对污水悬浮物去除效果研究[J]. 环境影响评价 2015(06)
    • [2].粉煤灰吸附水中硫化物热力学分析[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3].水铝钙石吸附水中F~-的条件优化[J]. 滁州学院学报 2020(02)
    • [4].固定化啤酒酵母吸附水中铜铅的吸附特性材料方法与研究方案[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02)
    • [5].尖山河小流域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冠层吸附水量的关系[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3)
    • [6].煤分级萃取后的吸附水行为[J]. 煤炭转化 2008(02)
    • [7].蜘蛛丝吸附水分的微观结构[J]. 科学通报 2010(11)
    • [8].煤吸附水中有机酸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9].黄土颗粒吸附水解尿液中磷酸盐特性及机制[J]. 化工进展 2017(07)
    • [10].铈-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吸附水中6价铬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7(10)
    • [11].水铝钙石吸附水中F~-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J].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5)
    • [12].柔性石墨对水面油吸附的研究[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07)
    • [13].电吸附水处理技术(EST)对污水悬浮物去除效果研究[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04)
    • [14].碳纳米管吸附水体中离子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化工 2009(05)
    • [15].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水中砷的研究[J]. 应用化工 2013(10)
    • [16].甘蔗叶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J]. 广州化工 2019(24)
    • [17].锆改性硅藻土吸附水中磷的研究[J]. 环境科学 2017(04)
    • [18].颗粒粒径和吸附水膜对细粒土渗透性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19].预吸附水对低阶煤成浆性能的影响[J]. 煤炭转化 2008(03)
    • [20].沸石/水合氧化锆吸附水中的磷[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2)
    • [21].氯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阿特拉津性能的影响[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2].硝酸处理的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汞离子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3)
    • [23].纳米ZnS吸附水体中有机染料的研究[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6(11)
    • [24].废啤酒酵母吸附水中苯酚的性能及机理[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 [25].4种非金属矿物质吸附水中硫化物的热力学分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 [26].粉末活性炭吸附水中苯的热力学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12)
    • [27].双变性淀粉吸附水溶液中铜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28].PEI改性碳纳米管吸附水溶液中的六价铬离子[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9].发酵秸秆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J]. 科技导报 2017(18)
    • [30].油页岩吸附水中铜离子的响应面优化[J]. 广东化工 2012(10)

    标签:;  ;  ;  

    电吸附水处理模块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