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中的从犯问题研究

共犯中的从犯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从犯,作为共犯制度——“刑法中绝望的一章”之部分,虽然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征表,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刑法中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我国现行刑法所定之从犯,是以作用为标准,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两类的结果;其内涵的实质是“非主要作用”,“辅助作用”暗指帮助犯;从犯的成立以主犯的存在为前提,但主犯的责任阻却事由不及于从犯。从犯认定的关键在于“主、从”作用的区分。实行从犯需同时具备三个特征:犯意形成中的被动性、行为的被支配性和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较小。被教唆者在接受教唆之前有无犯罪意图,是区分教唆犯“主、从”作用的标准,实践中,常常以教唆行为对被教唆者实施犯罪的影响程度来判断。认定不作为从犯,应注意“作为义务”在评价“主、从”作用时的具体应用。从犯的犯罪停止形态,取决于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态,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脱离共犯关系,独自成立犯罪的中止。此外,刑法分则规定的帮助型犯罪,是从犯独立成罪现象。从犯行为被刑法分则规定为独立的犯罪后,便不再适用刑法总则中的从犯规定,应按刑法分则所定之罪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不依附于主犯。从犯与主犯一样,都以部分的犯罪构成行为,承担全部的共同犯罪责任,所不同的是,对于从犯应当在“全部责任”的范围内“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从犯的含义和本质属性
  • 第一节 中外从犯的内涵考察
  • 第二节 从犯内涵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从犯的本质属性
  • 一、从犯是以作为为标准,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两类的结果
  • 二、从犯内涵的实质是“非主要作用”,“辅助作用”暗指帮助犯
  • 三、从犯成立的前提:主犯行为的客观存在
  • 第二章 从犯认定的一般问题
  • 第一节 从犯认定的基本思路
  • 第二节 实行从犯的认定
  • 第三节 教唆从犯的认定
  • 第三章 从犯适用中的疑难问题
  • 第一节 不作为从犯
  • 第二节 共犯停止形态与从犯
  • 第三节 帮助型犯罪与从犯
  • 第四章 从犯处罚问题
  • 第一节 对从犯减轻处罚原则立法变化的理解
  • 第二节 从犯“部分行为,全部责任”的范围
  • 第三节 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选择适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共犯中的从犯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