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

论文题目: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作者: 章池

导师: 刘锋杰

关键词: 悲剧,悲剧意识,悲剧精神,中国现代悲剧观念

文献来源: 苏州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对于中国而言,悲剧是舶来品,一百年来的成长历程曲折而复杂,20世纪中国求新求变求生存求发展的转型局面,更增加了它的复杂性。对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较全面研究,是随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悲剧讨论慢慢展开的。从现有成果看,这些研究主要着眼于20世纪上半期,即使有人论及下半期,也只是寥寥数语带过。这一方面是由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所作的现代、当代的划分决定的;另一方面则可能因为20世纪下半期未曾出现超越前人的经典作品或理论创见。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一直在发展着,如果说建国前表现为显在的理论、观念的开拓、确立、生成等;那么建国后则更具有一种思想史的意味,潜在的思想之流横贯其中,并趋于深化。本文认为,中国现代悲剧是一个在西方悲剧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中国传统悲情戏曲的概念。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中的“现代”与其理解为时间的限定,不如理解为性质的界定更准确。本文将悲剧在中国从引进到确立、衍变的整个20世纪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历史梳理与现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史为线,在历史的梳理中,分析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流变过程和基本状况、整体特点;以现象为点,从史线上选取有影响或有代表性的观点、作品、现象作相应的探讨,并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曹禺的悲剧创作和带有发展谕示的郭沫若的历史悲剧创作进行专章的探讨,一是探析生成的方式、形态及特点;一是揭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生成后偏向单一并最终走向畸变的思想根源和时代必然性。在点线两方面的研究中,凸现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发展、生成、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其不同历史阶段的生长态势和理论特点,从中提取其流变的基本脉络和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它们产生的作用和所导致的结果,探求中国悲剧的现代化之路。这是本文的具体研究目标。根据悲剧的精神特质和它在中国的发展情形,本文认为对中国现代悲剧作一种观念的考察,比单纯的理论研究或作家作品研究更切合悲剧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也更能发现问题。文学观念虽然蕴含在作家的作品及其相关言论和批评家、理论家的评论文字之中,但又超越于它们之上,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体现着这一时代文化语境的宽容度、人的个性自由度和意识独立程度。本文在对20世纪中国现代悲剧观念作具体研究的同时,也对悲剧在中国孕育、生长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或问题,从思想文化的层面上进行了求索和考察。这是本文深层的精神探求目标。毕竟悲剧不仅仅是文学的,它关注的更是人的终极生存和生命的存在意义。悲剧中的抗争与超越精神其实正是人的一种独立自为的生存精神。所以,相对于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时代倾向的影响来说,本文认为动态而开放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尤其是作家独立深刻的主体精神和思想的养成,在中国现代悲剧的发展中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论文目录:

导论:西方悲剧理论与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研究

第一章 概念的引入与观念的演进:从惨剧到悲剧

第一节 概念的引进与团圆意识的打破

第二节 认识的发展与创作的推进

第三节 理论的总结与意识的深化

第二章 现代标志物的诞生:曹禺的悲剧创作及其生成意义

第一节 从悲悯的人生观走向悲剧创作

第二节 悲悯而激情的生存悲剧

第三节 自我身份的确立

第三章 现实主流的高峰:郭沫若的悲剧创作及其发展谕示

第一节 从自我的苦闷到革命的悲剧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同构的社会—历史悲剧

第三节 走向唯一的社会悲剧

第四章 乐观的消解与艰难的复苏:从社会主义悲剧讨论到理性的反思

第一节 乐观的社会主义悲剧

第二节 社会主义悲剧的讨论与超越

第三节 现实的反思与期待

余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

后记

发布时间: 2006-03-24

相关论文

  • [1].走出神话的帷幕——中西早期神话中的悲剧意识及其对文学精神和文学主题的影响[D]. 邹景阳.暨南大学2001
  • [2].流变中永恒的风景[D]. 谢劲秋.河南大学2003
  • [3].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 张春丽.苏州大学2003

标签:;  ;  ;  ;  

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流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