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受贿行为是一种极其腐败的现象,它腐蚀着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阻碍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受贿是造成腐败的主要凶手,随着社会的演进,实践中存在的受贿形式也越来越复杂,犯罪主体的涉及面也越来越宽,不仅国家工作人员,还有与国家工作人员有着某种特别关系的人,通过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即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廉政建设,也极大的破坏了我国社会经济秩序、腐蚀党风党纪,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伴随犯罪行为的愈演愈烈,国家对惩治受贿行为的立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刑法修正案(七)》的出台从立法的层面上加大了对受贿行为的惩罚力度,根据修正案中的规定,受贿罪主体不再仅局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了,而是扩大至国家工作人员的“身边人”。本文立足于立法实践、构成理论分析并探讨在实践中出现的疑难情况,最后笔者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分为五大部分,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渊源,从立法的历史角度,回顾我国历史上对受贿罪的相关立法,以及随着历史的演进,对受贿罪立法的修改、完善,并重要探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在怎样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出台的。另外,笔者着重介绍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价值。这些都是在研究探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必要的。第二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剖析一个犯罪的构成要件是真正的理解其犯罪特征的基本条件,笔者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所侵犯的客体问题、行为方式、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几个因素研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着手,全面的探讨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特征。第三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问题,笔者首先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共犯的认定问题上讨论认定共犯问题的必要性,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共犯的特征上把握认定共犯的标准,然后探讨在司法实践中可能因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造成的负面影响问题。第四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的界限,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最后一款规定了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近亲属利用影响力实施受贿行为的情形,在表现形式上与斡旋受贿行为的犯罪构成特征很相似,笔者从二者的不同之处展开论述,探讨二者的界限。第五部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完善,本部分内容较多,笔者主要从一些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易混、模糊不清的名词上加以明确界定、解释,并在原有的定义上作夸大的建议,以使其符合我国的司法实践,且在此基础上探讨完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可适当的借鉴国际上的立法优越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渊源
  • 1.1 我国受贿罪的立法沿革
  • 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出台的背景
  • 1.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价值
  • 1.3.1 完善了刑事处罚制度,凸显了法制进步
  • 1.3.2 符合国际受贿罪立法的发展趋势
  • 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 2.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客体问题
  • 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行为方式
  • 2.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问题
  • 2.3.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概述
  • 2.3.2 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范围分析
  • 2.3.3 其他国家立法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相关认定
  • 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观方面
  • 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共犯问题
  • 3.1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共犯"
  • 3.1.1 认定犯罪过程中共犯的必要性
  • 3.1.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的共犯特征
  • 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斡旋受贿罪的界限
  • 5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完善
  • 5.1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相关规定
  • 5.1.1 影响力交易罪的行为方式
  • 5.1.2 影响力交易罪指导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立法
  • 5.2 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完善建议
  • 5.2.1 明确"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的范围
  • 5.2.2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应扩大至"外国的公职人员和国际机构组织成员"
  • 5.2.3 扩大"近亲属"的范围
  • 5.2.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应该包括单位
  • 5.3 准确界定"不正当利益"
  • 5.3.1 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不正当利益"的立法规定
  • 5.3.2 在我国如何界定"不正当利益"的范围
  • 5.4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出台可能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免罪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严查国家工作人员“假离婚”[J]. 理论与当代 2019(12)
    • [2].大数据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平台的应用探析[J]. 中国新通信 2019(24)
    • [3].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定义的个别化解释[J]. 清华法学 2019(01)
    •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从基层国家工作人员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J]. 法制与社会 2018(25)
    • [5].国家工作人员定向高息放贷应如何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7(06)
    • [6].宪法宣誓以后[J]. 方圆 2017(05)
    • [7].宪法宣誓制度应遵循“四个统一”[J]. 时代主人 2014(11)
    • [8].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人民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细则的通知[J]. 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3)
    • [9].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1)
    • [10].国家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初探[J]. 知音励志 2016(21)
    • [11].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21)
    • [1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13].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方案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3)
    • [14].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的通知[J]. 青海政报 2016(17)
    • [15].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08)
    • [16].热点[J]. 新民周刊 2017(27)
    • [17].时事点击[J]. 江淮法治 2017(13)
    • [1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5)
    • [19].浅谈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 青年文学家 2010(13)
    • [20].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 大家 2011(24)
    • [21].投资入股型受贿的认定[J]. 人民司法 2019(20)
    • [22].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指定请托人捐款的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23].国家工作人员的刑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8(36)
    • [24].“国家工作人员”认定范围的再解释[J]. 法学 2019(05)
    • [25].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8(30)
    • [26].关于中介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事先预谋后送钱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J]. 法制博览 2017(08)
    • [27].在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国家工作人员政策的施行与完善[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09)
    • [28].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23)
    • [29].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11)
    • [30].浅析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后受贿的认定[J]. 犯罪研究 2014(02)

    标签:;  ;  ;  ;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