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社会评价论的角度,通过对我国传统社会旌表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考察,找出我国传统社会权威机构核心价值观下渗和民众接受核心价值观的通道,从而揭示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控制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归纳和整理,推理出我国传统社会权威评价活动与民众评价活动互动的过程,总结和勾勒出我国传统社会权威机构对基层社会实施控制的基本模式。全文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视角。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研究意义以及材料的选取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旌表及其社会支持系统。该章对旌表分别从辞源学和旌表的标准、程序等方面对旌表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从社会评价论的角度出发,指出旌表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权威评价活动和民众评价活动。第三章,旌表累世同居与基层社会的控制。该章首先对家庭、家族、宗族和累世同居、聚居、义门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别和界定,然后通过对累世同居大家庭发展演化中的社会评价活动进行探讨,总结出旌表累世同居大家庭的社会评价正功能,说明国家旌表累世同居大家庭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这些在地方上已经形成的权力场域的旌表,实际上就是承认大家庭在地方权力的合法性,进而利用旌表这一特殊的殊荣,实现其对整个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第四章,旌表孝行与基层社会的控制。首先从国家权威机构对孝行的旌表和民众对孝行的推崇两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旌表活动是权威评价活动与民众评价活动合谋的结果。对“孝行”进行旌表,其实质在于以孝教化民众,以孝治理国家,从而稳定民心。第五章,旌表贞节与基层社会的控制。通过对贞节的权威评价和民众对主流贞节观的回应的历史考察,认为女性的贞节观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被建构出来的。在寡妇再嫁被污名化的情况下,“节妇”、“贞女”不得不接受社会评价对她们意识和身份的建构,从而通过控制她们的行为达到对其全面的控制。第六章,在旌表活动中寻求基层社会控制的模式——权威评价活动的下渗和民众对权威评价活动的迎合。通过以上几章的分析,得出权威机构对基层社会控制的模式是:权威机构通过士绅阶层下渗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而基层民众在心理上自愿接受核心价值体系对自己行为的引导。在权威评价活动和民众评价活动的相互助长下,国家权力的触角通过旌表这种柔性的制度悄然伸入民间,从而达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视角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确定具体的研究领域
  • 1.3 研究的视角及材料的选取
  • 1.4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旌表及其社会支持系统
  • 2.1 旌表概述
  • 2.1.1 旌表的辞源学分析
  • 2.1.2 旌表的标准与程序
  • 2.2 旌表的社会支持系统
  • 2.2.1 权威评价活动
  • 2.2.2 民众评价活动
  • 第三章 旌表累世同居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 3.1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家庭、家族、宗族
  • 3.1.2 累世同居、聚居、义门
  • 3.2 累世同居大家庭发展演化中的社会评价活动
  • 3.3 结语:旌表累世同居的社会控制功能
  • 第四章 旌表孝行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 4.1 国家权威机构对孝行的旌表
  • 4.1.1 皇帝的身体力行
  • 4.1.2 官府旌表孝悌对民众孝行的引导
  • 4.1.3 官方旌孝的具体形式
  • 4.2 民众对孝行的推崇
  • 4.2.1 送子入学,主动认同"以孝治国"的理念
  • 4.2.2 依靠日常道德读物,内化"以孝治国"的理念
  • 4.2.3 重视家庭教育,从家庭内部实施教化
  • 4.3 结语:基于合谋下的旌孝活动
  • 4.3.1 旌孝的规训金字塔
  • 4.3.2 敞视主义的乡土社会
  • 第五章 旌表贞节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 5.1 贞节的权威评价
  • 5.1.1 国家权威的评价及皇族国亲的现实生活
  • 5.1.2 士大夫对贞节的看法
  • 5.1.3 权威部门推广女教读物
  • 5.2 民众对主流贞节观的回应
  • 5.2.1 民众对贞节观的追随
  • 5.2.2 民众对贞节观的不认同
  • 5.3 结语:社会评价活动对女性贞节观的建构
  • 5.3.1 寡妇再嫁的污名化
  • 5.3.2 "镜中我"与女性守贞意识的规训
  • 第六章 旌表及其社会支持系统——权威评价活动的下渗和民众对权威评价活动的迎合
  • 6.1 权威机构权力下渗的通道
  • 6.1.1 权威机构力倡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认同
  • 6.1.2 士绅阶层对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传播
  • 6.2 民众接受权威评价活动引导的动因及具体行动
  • 6.2.1 渴望向上流动
  • 6.2.2 希冀被关注
  • 6.2.3 罪感与耻感交融
  • 6.2.4 从众与效仿
  • 6.3 结语:权威评价活动与民众评价活动的互动:一种关于基层社会控制模式分析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社会治理[J]. 山西农经 2019(22)
    • [2].发展慈善和社会工作事业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33)
    • [3].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共建共享和谐凯里[J]. 理论与当代 2019(12)
    • [4].从“反应式管理”到“参与式治理”——合川区转变治理方式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 重庆与世界 2019(12)
    • [5].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路径研究[J]. 重庆行政 2019(06)
    • [6].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1)
    • [7].新中国70年国家治理格局下的社会治理和基层社会治理[J].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6)
    • [8].新中国70年来基层社会治理的演进逻辑与主要启示[J].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6)
    • [9].新中国70年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变迁[J]. 社会工作 2019(06)
    • [10].以科技支撑助力江苏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 唯实 2020(01)
    • [11].合肥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与启示[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9(06)
    • [12].党领群治 共建共享——凤山县加强屯级党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J]. 当代广西 2020(03)
    • [13].武隆:把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落到实处[J]. 重庆与世界 2020(01)
    • [14].无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研究[J]. 江南论坛 2019(12)
    • [15].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积分制”探索与启示[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2)
    • [16].“三个纳入”“四个治理”助力基层社会治理[J]. 中国宗教 2020(01)
    • [17].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 社会治理 2019(12)
    • [18].县级融媒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构建[J]. 新闻与写作 2020(03)
    • [19].重心下移 共治共享 打造新时代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J]. 中国民政 2019(24)
    • [20].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J]. 菏泽学院学报 2019(06)
    • [21].试论区块链技术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创新运用[J]. 普洱学院学报 2019(06)
    • [22].“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J]. 人民论坛 2020(03)
    • [23].习惯与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J]. 探索 2020(01)
    • [24].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性表现及对广州基层社会治理的启示[J].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25].着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J]. 江苏政协 2020(01)
    • [26].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几点思考[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0(01)
    • [27].基层党建如何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 党史博采(下) 2020(02)
    • [28].四位一体:“乡贤+”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基于绍兴市永和镇的个案研究[J]. 创造 2020(02)
    • [29].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的对策建议[J]. 创造 2020(02)
    • [30].云南乡村教育发挥基层社会治理功能困境及对策建议[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标签:;  ;  ;  ;  ;  

    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