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稻抗旱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旱稻抗旱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为了研究旱稻品种的抗旱特性,选用旱稻品种、抗旱性强水稻品种和抗旱性弱水稻品种为材料,试验于2006~2007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在旱作条件下,对三种抗旱性不同的品种进行了解剖结构、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研究了旱稻品种抗旱的特性,为进一步利用旱稻抗旱资源和发展旱稻生产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旱作条件下,旱稻品种产量最高,平均为5458kg·hm-2;而抗旱性强水稻品种产量次之,平均为4400kg·hm-2;抗旱性弱水稻品种产量最低,平均为3355kg·hm-2。2.开花-灌浆期旱稻品种根后生木质部导管的个数多,导管、中柱面积大,通气组织不发达,而水稻品种通气组织发达;旱稻品种叶片主脉维管束导管数量少,小维管束导管数量较多,总的叶中脉内所含维管束数量及束内导管直径大于水稻品种;旱稻品种与水稻品种的气腔数量相差不大,但旱稻品种气腔面积小,角质层的厚度增大明显;旱稻品种叶片气孔的长度和宽度大,气孔的密度小。这有利于旱稻品种叶片进行气体交换,增加体内水分的运输,减少蒸腾失水,增强抗旱性。3.旱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比水稻品种高,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变化,与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呈负相关变化,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现为净光合速率较高时胞间CO2浓度却较低,而气孔导度并不低,说明旱稻品种同化CO2的能力更强,同时也说明,旱稻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存在非气孔因素限制。净光合速率、表观叶肉导度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相关系数最大(r=0.8965**,r=0.9962**)。在开花期、成熟期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6637*,r=-0.8284**),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呈显极著正相关(r=0.8904**,r=0.8986**),说明旱作条件下开花期、成熟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旱作条件下,旱稻减少水分蒸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高,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这是其适应干旱环境维持高产的生理基础。开花-灌浆期旱稻、水稻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12∶00时下降,下午14∶00略有回升后持续下降,呈现日下降变化,有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主要是水分亏缺引起的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导致。旱稻品种光合“午休”程度较轻,维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4.与水稻相比,在各个生育期旱稻品种均表现为叶片内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较低,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旱稻、水稻品种从苗期到成熟期,S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CAT活性和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基本一致。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图谱中,在生育后期,旱稻品种出现小分子量的POD同工酶谱带。旱稻品种中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及高含量的小分子POD同工酶,可以减缓叶片衰老的速度,从而维持高水平的光合作用。5.旱稻品种叶片内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水稻品种,旱稻品种可以通过合成可溶性蛋白维持正常代谢活动,适应干旱胁迫,旱稻品种在电泳图谱出现许多小分子的蛋白质谱带,小分子的蛋白质可以调节细胞的渗透性吸水,提高抗旱性;旱稻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高于水稻品种,在苗期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但随着生育进程,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幅度大,苗期、灌浆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可溶性蛋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409*,r=0.5817*)。6.旱稻品种在整个生育时期均表现脯氨酸含量高,这有利于提高旱稻品种的抗旱性,其含量的大小也反映了不同品种抗旱性的差异。旱稻品种苗期到灌浆期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水稻品种,成熟期低于水稻品种,可能在生育前期可溶性糖参与渗透调节。旱稻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生育前期通过合成适量的脱落酸来适应干旱的胁迫,少量的脱落酸调节气孔开关,诱导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合成,提高植物抗旱能力,而成熟期旱稻体内脱落酸含量少,减缓衰老。抗旱性弱的水稻品种生育前期体内合成的脱落酸量少,抗旱性差,而成熟期体内脱落酸含量高,加快叶片衰老。通过对不同品种解剖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和产量的相关分析,说明旱稻品种角质层厚度大,光合速率高,蒸腾作用弱,水分利用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此外抗旱性强的水稻品种也适合旱作,可以作为旱稻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叶片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POD同工酶、抗旱蛋白、AB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筛选抗旱高产旱稻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旱稻的研究概况
  • 1.2 叶片、根解剖结构与植物的抗旱性
  • 1.3 光合生理特性与植物的抗旱性
  • 1.4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植物的抗旱性
  • 1.5 渗透调节物质与植物的抗旱性
  • 1.6 抗氧化酶与植物的抗旱性
  • 1.7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二章 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抗旱解剖结构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开花-灌浆期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根的解剖结构
  • 2.3 开花-灌浆期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叶的解剖结构
  • 2.4 开花-灌浆期旱作条件下旱稻、水稻品种的气孔大小与密度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旱稻、水稻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2浓度、表观叶肉导度的研究'>3.2 旱稻、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表观叶肉导度的研究
  • 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3.3 旱稻、水稻品种开花-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 3.4 旱稻、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3.5 旱作条件旱稻、水稻品种光合及相关因子与产量的关系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第四章 旱稻、水稻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比较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4.3 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旱稻、水稻品种抗旱生理特性的比较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旱稻、水稻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比较
  • 5.3 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5.4 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
  • 5.5 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
  • 5.6 旱作条件旱稻、水稻品种抗旱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 5.7 讨论
  • 5.8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十个旱稻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2(06)
    • [2].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北方水稻 2010(05)
    • [3].浅析辽东地区中晚熟旱稻品种产量结构特点[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6)
    • [4].3个旱稻品种杂交配合力及其应用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 [5].农家旱稻品种特性的鉴定[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0(01)
    • [6].6个旱稻品种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J]. 耕作与栽培 2014(04)
    • [7].不同旱稻品种在南方红壤地区抗旱适应性评价[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8].“宝旱1号”在刚果(金)的引种试验[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7)
    • [9].旱稻品种引进比较试验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07)
    • [10].不同旱稻品种灌浆期抗旱生理适应性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04)
    • [11].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中国稻米 2020(04)
    • [12].河南黄淮麦茬稻区适宜旱稻品种及鉴定指标的筛选[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01)
    • [13].超级旱稻筛选试验初探[J]. 耕作与栽培 2010(02)
    • [14].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水稻、旱稻品种产量和生理生态性状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6)
    • [15].NaCl胁迫对不同品种旱稻种子发芽的影响[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6].节水抗旱稻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J]. 核农学报 2016(10)
    • [17].旱稻的抗旱性及遗传改良研究现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04)
    • [18].旱稻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影响因子关系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 [19].镉对不同品种旱稻萌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 2009(01)
    • [20].节水灌溉下节水抗旱稻品种沪优2号产量优势及其生理基础[J]. 中国稻米 2019(02)
    • [21].津原85旱稻在黄淮稻区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1)
    • [22].吉林省的旱稻研究及其发展前景[J]. 北方水稻 2009(02)
    • [23].河南主推旱稻品种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14(02)
    • [24].淮安市旱稻品种展示比较试验[J]. 种子世界 2010(02)
    • [25].沿黄稻区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评价[J]. 植物保护 2009(05)
    • [26].不同旱稻产量构成性状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09(06)
    • [27].徐旱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 2008(03)
    • [28].早稻新品——新旱1号[J]. 乡村科技 2012(02)
    • [29].旱稻新品种比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7)
    • [30].文稻8号在贵阳市的引种表现[J]. 种子科技 2014(09)

    标签:;  ;  ;  ;  ;  

    旱稻抗旱解剖结构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