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苯丙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L-苯丙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论文摘要

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 L-Ph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添加剂以及医药等领域中的必需氨基酸,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为原料廉价易得,环境污染小的微生物发酵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用于工业生产的大肠杆菌经常会感染噬菌体病毒;L-酪氨酸(L-Tyr)作为对缺陷型生产菌株发酵过程的重要限制性底物,其补料方式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有产生乙酸等副产物等缺点,尚未有新的可能性替代碳源的开发研究。根据上述问题,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从经常受到噬菌体感染的菌株WSH-Z06 (pAP-B03)的异常发酵上清液中利用双层平板法分离得到了两株不同的噬菌体BP-1及BP-2。以大肠杆菌WSH-Z06为出发菌株,通过在紫外诱变后培养阶段直接加入纯化后的两种噬菌体进行淘汰培养后筛选到一株双重噬菌体抗性的菌株WSH-BR165 (pAP-B03),其L-Phe的生产能力与出发菌株相当,而且在添加了噬菌体的发酵过程中表现稳定。2在发酵过程中恒速流加L-Tyr可促进细胞保持着比生长速率不断减小的生长状态,提高菌体量并提高L-Phe的生产强度,缩短发酵时间。同时指数流加L-Tyr和葡萄糖可将流加阶段的菌体生长速度保持在恒定值,通过分别在升温诱导后/前进行双指数流加实现高密度的两组实验,分别实现了L-Phe的生产和菌体的生长的相结合/分离,从而对比研究了在大肠杆菌WSH-BR165 (pAP-B03)不同生理条件下的L-Phe生产过程。在L-Phe的生产过程中保持着菌体的生长可以在节约底物的同时实现较高的生产量和生产强度,而当L-Phe的生产与菌体的生长相分离时则需消耗更多的底物,是比较不经济的高密度培养方法。通过高密度培养条件下对稳定期和生长期的L-Phe生产情况的对比得出,提高的生产强度不仅由提高的高浓度菌体引起,比生产速率也是其原因之一。在诱导后保持μset =0.09 h-1的生长阶段生产L-Phe的过程中,最终的菌体干重为43.16 g/L (对照的3.04倍,对照为未双指数的发酵过程),葡萄糖的总消耗量为191.66 mL(对照的84.7%),L-Phe的产量为44.53 g/L(对照的1.06倍),生产强度为1.484 g/L/h(对照的1.69倍)。3以甘油替换葡萄糖进行发酵过程的研究,根据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优化了初始培养基中甘油的浓度,得出最优的初始甘油添加量为30 g/L。在甘油的补料分批发酵的条件下,考察了在pH-stat流加(对照),恒速流加和恒底物浓度流加三种流加方式下的L-Phe发酵过程,得出在底物浓度保持在5 g/L时的发酵过程最优,最终的L-Phe产量为48.61 g/L(对照的1.32倍),生产强度为0.972 g/L/h(对照的1.42倍)。保持5 g/L恒底物甘油浓度的发酵过程与同样流加方式下的葡萄糖为碳源的过程相比,L-Phe的产量提高了15.6%,而产物对底物的质量得率提高了18.9%,说明了在L-Phe的发酵过程中甘油较葡萄糖而言是较优的碳源。根据对甘油消耗量和氨水消耗量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两者间的线性拟合关系式y=6.686x+89.329,在实际发酵操作中,保持甘油流加速率是氨水流加速率的5.67倍时的发酵过程重要参数同于5 g/L的恒底物发酵过程,而甘油浓度一直被保持在10 g/L以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L-苯丙氨酸的性质和用途
  • 1.2 L-Phe 的市场需求和生产方法
  • 1.3 L-Phe 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方式
  • 1.4 提高L-Phe 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策略
  • 1.4.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L-Phe 高产菌株
  • 1.4.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和策略促进L-Phe 生产
  • 1.5 立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质粒,菌种及噬菌体
  • 2.2 仪器
  • 2.3 噬菌体相关操作
  • 2.3.1 噬菌体增殖裂解液的制备
  • 2.3.2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 2.3.3 噬菌体的电镜观察
  • 2.3.4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 2.3.5 紫外诱变及加入噬菌体的后淘汰培养
  • 2.4 质粒的提取及电转化方法
  • 2.4.1 质粒的提取方法
  • 2.4.2 质粒的电转化方法
  • 2.5 培养基
  • 2.5.1 蛋白胨水
  • 2.5.2 TY 培养基
  • 2.5.3 LB 培养基
  • 2.5.4 发酵培养基
  • 2.5.5 补料分批发酵的补料液
  • 2.6 培养方法
  • 2.6.1 斜面活化培养
  • 2.6.2 种子培养
  • 2.6.3 发酵培养
  • 2.7 分批补料发酵的补料流加方法
  • 2.7.1 pH-stat 流加
  • 2.7.2 恒速流加
  • 2.7.3 恒底物浓度的流加(间歇性调速的非线性流加)
  • 2.7.4 双指数流加
  • 2.7.5 发酵参数关联的补料方式
  • 2.8 分析方法
  • 2.8.1 细胞干重的测定
  • 2.8.2 残糖的测定
  • 2.8.3 L-Phe 和L-Tyr 含量的测定
  • 2.8.4 甘油浓度的测定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具有双重噬菌体抗性的大肠杆菌的筛选及两种噬菌体的初步研究
  • 3.1.1 BP-1 与BP-2 噬菌体显微结构及噬菌斑形态观察比较
  • 3.1.2 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及诱变前后的菌株的L-Phe 的发酵比较
  • 3.2 L-Tyr 恒速流加和高密度发酵生产L-Phe 的研究
  • 3.2.1 L-Tyr 流加浓度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3.2.2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 WSH-BR165 (pAP-B03) 及不同生理阶段下的生产 L-Phe 的 发酵过程的对比研究
  • 3.3 以甘油为碳源的补料分批L-Phe 发酵过程优化
  • 3.3.1 初始培养基中甘油浓度的确定
  • 3.3.2 不同甘油流加方式下的L-Phe 发酵过程的比较
  • 3.3.3 甘油消耗关联氨水消耗以保持恒定底物浓度的流加方式研究
  • 3.4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L-苯丙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