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袁晓涛唐华羽(通讯作者)

双城市人民医院1501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微创脊柱外科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一组为研究组,该组患者给予后凸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研究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即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均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各自的手术方式也有其不同的手术治疗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于不同患者的手术方式,以此达到最佳的术后疗效。

关键词:微创脊柱外科;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疗效研究

据相关的临床医学调查显示[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发生脊柱病变的患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在微创脊柱外科治疗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手术模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两种。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2],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脊柱病变中,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性。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对比微创脊柱外科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不同临床疗效,对其90例压缩性骨折患者展开了手术模式探究。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压缩性骨折患者,共9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研究组中有46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均在37~69岁之间,平均年龄(49.13±3.66)岁;对照组中有4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均在36~69岁之间,平均年龄(49.12±3.67)岁。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后凸成形术进行临床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如下: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进行手术,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处理,并对其实施局部麻醉。采用骨穿刺针对患者的双侧椎根处实施进针,并在进针后,取出针芯,采用骨水泥将其内部填满,在实施填满的过程中,利用监控仪进行密切的监视,以免出现骨水泥渗透的现象。待患者的骨水泥逐渐硬化之后,除去穿刺针即可[3]。

1.2.2研究组: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进行手术,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处理,并对其实施局部麻醉。采用骨穿刺针对患者的双侧椎根处实施进针,待进针完毕之后,用工作套管将其替换。用双侧球囊经过穿刺套管通道放入内部,并对其球囊进行按压式扩张,待患者的椎体恢复至正常的高度之后,用骨水泥进行填满即可[4]。

1.3观察项目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其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

1.4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对照组中的住院费用及其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的研究数据,均在本次的研究结束之后,准确无误的记录于SPSS17.0统计系统中,其中,计数采用卡方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的形式进行表示,若P﹤0.05,则代表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项目对比表

P<0.05

3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不同之处在于骨水泥的注入方式的不同性,如:经皮椎体成形术是通过穿刺通道将骨水泥注入,而后凸成形术是在机体的椎体处建立一个足够支撑椎体发展的骨水泥区域,之后,再注入骨水泥。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均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性[5]。

据本次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研究组患者的骨水泥渗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000.12±1323.36)元,骨水泥渗透率为4.3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6523.11±1276.36)元,骨水泥渗透率为11.36%,因此,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各具有其不同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即在微创脊柱外科手术中,均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各自的手术方式也有其不同的手术治疗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于不同患者的手术方式,以此达到最佳的术后疗效。

参考文献:

[1]吕宏琳,裴静芳,刘晓阳等.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7):30-31.

[2]王业广,何升华,孙志涛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3):119-120.

[3]潘俊,杨惠林,孟斌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22(1):81-84.

[4]蒋刚.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4,(5):745-746,748.

[5]林艺靖.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脊柱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4,(9):100-100.

标签:;  ;  ;  

微创脊柱外科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