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的研究

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的研究

论文摘要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在中青年人群中高发,大部分脊髓损伤是由交通事故造成,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及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对于脊髓损伤后病变发生机制的研究成为了目前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是指脊髓最初受到机械性损伤而产生的局部的神经组织的破坏;继发性损伤发生于原发性损伤后,主要表现为损伤区的不断扩大及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由于脊髓中血管丰富,所以在脊髓损伤后脊髓中的血管也受到破坏,影响血脊髓屏障的功能。小胶质细胞作为神经系统中存在的免疫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也发生激活,迁移到损伤区吞噬坏死组织并生成炎性因子,与脊髓继发性损伤有密切的关系。在研究脊髓损伤后的机理上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的改变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清楚。为此我们以大鼠挤压伤为模型,研究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与小胶质细胞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脊髓挤压伤模型,选用伤后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脊髓损伤激活小胶质细胞后BSCB的功能状态。在实验中,我们应用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测量了SCI后0h、8h、24h、72h、1w、2w、4w时的损伤区面积,在各时间点分别为0.47±0.11mm2、1.60±0.60mm2、1.80±0.57mm2、3.88±1.86mm2、3.51±1.29mm2、2.33±0.53mm2、2.23±1.44mm2。同时我们用小胶质特异性标记物OX-42的免疫荧光组化观察小胶质细胞,股静脉伊文思蓝注射观察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伤后24h组可观察到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其后一部分迁移入损伤区内,吞噬坏死组织,形成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而1w时脊髓内已无伊文思蓝,血脊髓屏障恢复正常。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血脊髓屏障的关闭在时称上是不一致,说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不足以破坏血脊髓屏障。综上所述,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血脊髓屏障的关闭在时间上不一致,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不能影响到血脊髓屏障的关闭。继发性损伤在72h时损伤区面积达到最大,到2w时形成空洞,损伤区趋于稳定。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回顾
  • 正文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图版说明
  • 附图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血脊髓屏障的变化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