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资本市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上市公司,其融资行为的方式是否合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股东的利益以及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而且还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还难以达到规范和合理。某些上市公司把股票市场当作获取廉价资金的场所,往往无视自身实际情况,纷纷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融资;有的上市公司为了再融资,甚至不惜以造假等违法手段欺骗广大中小投资者:还有的上市公司没有把募集到的资金有效地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其结果导致上市公司资产质量下降,效益下滑,甚至出现连年亏损。很多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完全偏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基本目标。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分析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般理论入手,着重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以及相关的非理性融资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在防范我国非理性融资的对策中引入了财务治理,重点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这种非理性融资行为的方法,同时提出了其他防范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有效对策。本文共分五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本章重点介绍了研究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背景与意义,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框架安排与主要内容,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对中西方融资行为理论作了系统的回顾和介绍,为后面各章的研究做了理论的铺垫。第二章上市公司融资的一般理论。本章详细介绍了上市公司融资的概念、种类以及融资的分类方法,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方式做了介绍。同时对于西方国家经典的融资行为理论做了逐一的介绍,归纳出上市公司最优的融资次序的方式。第三章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表现及融资结构现状。本章对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具有以下几大特征:一是重视外源融资,忽视内源融资;二是股权融资高于债权融资:三是债务融资比例非理性;四是过度的融资行为。同时总结归纳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第四章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本章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非理性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总结出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根本原因。第五章防范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对策。本章详尽论述了如何有效的防范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行为,引入了财务治理的概念,介绍了公司财务治理实施的具体的方案和框架,提出了如何运用财务治理方案优化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同时总结出要通过政府监督和财务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来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最后,对全文做出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安排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一般理论
  • 2.1 融资的方式及分类
  • 2.2 西方各种融资行为理论概述
  •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表现及融资结构现状
  • 3.1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主要表现
  •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 3.3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危害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 4.1 我国上市公司重视外源融资而忽视内源融资
  • 4.2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较小
  • 4.3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 4.4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根本原因
  • 第五章 防范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对策
  • 5.1 从财务治理入手,深入优化上市公司内外部财务治理结构
  • 5.2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证券市场运行规则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