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论文摘要

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在晚年时期基于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考察提出的,简称“马克思跨越论”。马克思跨越论主要是指以俄国农村为代表的东方社会落后国家,通过吸取资本主义制度的肯定成果,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来源于罗马典故,“卡夫丁峡谷”一词意指遭受极大的侮辱和痛苦,如今学术界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一律定义为,不遭受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所带来的痛苦与灾难。马克思跨越论内容丰富、庞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社会形态更替、共产主义起点、实现跨越的战略以及对跨越的界定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当时,俄国农村公社成功实现跨越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俄国农村公社国内、国外条件相互作用的历史结果。马克思跨越论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之后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人又对马克思跨越论进行了合乎实际的补充和完善,回答了落后国家在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跨越之后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成功实现了对马克思跨越论的接力,概括地说马克思跨越论形成于马克思,补充于恩格斯,初试于列宁,发展于毛泽东,成熟于邓小平,完善于江泽民,而且我国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马克思跨越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先后成功实现了我国社会制度、生产力和技术的跨越发展,可见马克思跨越论是与时俱进的,是适合东方社会一切落后国家的。马克思跨越论在历史的前进中,一方面不断发展并完善,实现了对唯物史观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原理、“世界历史”思想、人类社会形态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四个方面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另一方面,马克思跨越论揭示了社会历史多样性和独特性,对各国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尤其对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来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跨越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与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脉相承的,它在继承马克思跨越论的基本要核的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政治保障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这八个方面实现了对马克思跨越论的突破和新发展,值得每一个实现跨越发展的国家来借鉴和学习。马克思跨越论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认真研读马克思跨越论,我们可从中得到宝贵启示,即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坚持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程中,我们仍应以马克思跨越论为理论基础,统筹兼顾,由局部跨越发展转为全面发展,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的奋斗目标;坚持改革开放,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地毯”经济模式;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充分配置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不断发展生产力,实现对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双重跨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马克思跨越式发展理论的提出及形成
  • 第一节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由来
  • 第二节 马克思跨越论的基本内容及实现条件
  • 第二章 马克思跨越论的深化与发展
  • 第一节 恩格斯对马克思跨越论合乎实际的发展
  •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跨越论的进一步完善
  • 第三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跨越论的中国式探索——实现社会制度的跨越发展
  • 第四节 邓小平对马克思跨越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 第五节 江泽民对马克思跨越论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 第三章 马克思跨越论的理论意义
  • 第一节 对马克思跨越论的哲学思考
  • 第二节 马克思跨越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来源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跨越论的深化与发展
  • 第四章 马克思跨越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 第一节 马克思跨越论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途径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发展理论对于中国发展现状的指导意义[J]. 学理论 2020(04)
    • [2].试析中国共产党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8(07)
    • [3].“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价值[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03)
    • [4].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7(02)
    • [5].基于SWOT职业发展理论下的基层公务员学习能力研究[J]. 价值工程 2017(18)
    • [6].五大发展理念:党对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J]. 政工导刊 2015(12)
    • [7].试论五大理念发展理论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贡献[J]. 兰州学刊 2016(07)
    • [8].论马克思恩格斯发展理论的分期[J]. 理论月刊 2016(11)
    • [9].学生发展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借鉴运用[J]. 思想理论教育 2015(04)
    • [10].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先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 赤子(上中旬) 2015(24)
    • [11].基于发展理论,建构数学生本课堂[J]. 黑河教育 2017(10)
    • [1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1(06)
    • [13].基于教育发展理论下军事职业教育的发展意义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35)
    • [14].浅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J]. 时代教育 2017(01)
    • [15].前沿[J]. 科学家 2016(17)
    • [16].新教师培训的“新”策略[J]. 学校管理 2017(01)
    • [17].基于学生发展理论的研究生组织自治问题研究[J]. 高等教育评论 2016(01)
    • [18].非连续性发展:教师成长的超越与平衡[J]. 福建教育 2017(15)
    • [19].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成长案例——以Y老师的参赛经历为例[J]. 成才 2017(04)
    • [20].积累事例经验 为教师自主生长式发展打好基础[J]. 成才 2017(05)
    • [21].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我见[J]. 成才 2017(06)
    • [22].社会变革视野下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创新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45)
    • [23].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生态学解读[J]. 成才 2017(08)
    • [24].基于品牌价值发展理论的品牌资产价值测算方法研究——以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测算为例[J]. 品牌研究 2019(01)
    • [25].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对现代发展理论的诠释[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 [26].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的哲学意蕴与当代启迪[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27].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演进与创新——兼论五大发展理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24)
    • [28].列宁渐进发展理论的研究述评[J]. 传承 2015(07)
    • [29].科学发展观推进了人类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英文)[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2(S1)
    • [30].基于学生发展理论下高校学生管理改革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2)

    标签:;  ;  ;  ;  

    马克思跨越发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