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交通建设及水利、矿产资源开发等有关的地下空间工程越来越多,它们的安全性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急需要开展隧道、地下厂房等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和运行期间稳定性及风险分析研究。相对于隧道、边坡等其他岩石工程,地下厂房类洞室群的风险分析方面的相关研究却很少。本文研究针对地下厂房类洞室群的特点,以进行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研究的理论和实用方法为目标,在其基本理论体系、关键基础问题、基本评估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借助系统的方法和模糊数学对工程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继而建立适合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的风险评价体系,这是预防地下工程事故的有效措施,也对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稳定性维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稳定性风险研究进展、现状以及风险分析在岩石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风险的基本概念,深入讨论各种分析方法,研究了稳定性及风险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指出目前“半定量半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仍是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风险分析中可操作性强的办法;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对地下洞室群结构进行风险识别,研究了在地下隐蔽工程中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决定了稳定性风险分析的随机性、模糊性、动态性;对地下工程失稳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力学理论角度,确定了会导致洞室群失稳的风险指标因素。系统地研究了地下工程稳定性判据,以及各类判据的应用方法。以改进的“弹塑性位移相对值”判据为主,其它判据为辅,定义了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判别指标“SI”;根据不同的稳定性风险判别指标来划分不同的稳定等级,对洞室的稳定性进行判断。构造多因素多层次评价模型,将模糊数学和系统论方法应用到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洞室稳定的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得出多级层次各因素的权重;当洞室群稳定影响因素取不同的分位值时,利用已有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在建或已建的工程进行各种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提取位移结果计算得到风险失稳指标“SI”,所有指标汇总值组成“模糊隶属数据库”,用确定性方法表达了岩石工程中的不确定性,解决了洞室群在进行多因素综合模糊评判时最关键的问题。今后,某个具体工程各个因素对评价集的隶属度可以直接在库中查询到,然后逐级评判,最终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给出洞室群的稳定性的模糊级别,对洞室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在得出洞室群稳定性等级的基础上,整体研究洞室群工程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体系,用综合模糊评判模型将风险的两大要素“概率”和“后果”联系起来,并引入“监控程度”和“重视程度”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四大因素,建立了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评价风险等级、各评价因素的隶属函数,将不精确的表达和处理数字化,使评估过程更趋科学化。为进行科学合理的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洞室群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今后新建地下洞室群的风险评估提供了借鉴。将前面风险分析研究应用在风险控制中,用VB语言开发了Stability RiskAssessment Analysis软件;结合沪蓉西高速公路乌池坝隧道工程施工中的突发事件紧急预案演练为例讲述了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最后,对地下工程风险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展望,明确了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地下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的意义和必要性
  • 1.1.1 地下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性
  • 1.1.2 地下工程风险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
  • 1.2 关于“风险”的概述
  • 1.2.1 风险的定义
  • 1.2.2 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
  • 1.2.3 风险分析研究基本方法
  • 1.3 地下岩体工程风险研究现状
  • 1.3.1 风险理论的发展
  • 1.3.2 国内外风险理论的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工程领域风险研究现状
  • 1.4 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现状
  • 1.4.1 计算分析方法
  • 1.4.2 现场监测
  • 1.4.3 模型试验研究
  • 1.4.4 其他方面
  • 1.5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地下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
  • 2.1 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系统
  • 2.2 风险识别简介
  • 2.3 地下工程的不确定性研究
  • 2.3.1 岩体材料本身的不均匀性
  • 2.3.2 模拟模型不准确引起的不确定性
  • 2.3.3 荷载不确定性
  • 2.3.4 描述方法的局限带来的不确定性
  • 2.4 地下工程破坏机理
  • 2.5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的因素
  • 2.5.1 岩体质量及地质结构
  • 2.5.2 初始地应力
  • 2.5.3 工程因素
  • 2.6 整个地下工程风险影响因素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判据研究
  • 3.1 地下工程整体失稳应力判据
  • 3.1.1 单项应力强度指标
  • 3.1.2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理论
  • 3.2 地下工程围岩失稳位移判据
  • 3.2.1 以位移做稳定判据的优点
  • 3.2.2 地下洞室稳定性位移判别准则的表达方式
  • 3.3 地下工程围岩失稳其它判据
  • 3.3.1 围岩塑性区和洞室截面积相对比值判别法
  • 3.3.2 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
  • 3.3.3 力学判据
  • 3.3.4 其它判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因素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
  • 4.1 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介绍
  • 4.1.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择的依据
  • 4.1.2 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的基本概念
  • 4.1.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基本计算步骤
  • 4.2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影响因素权重研究
  • 4.2.1 层次分析法(AHP)方法简述
  • 4.2.2 洞室群稳定影响指标选择
  • 4.2.3 层次分析法
  • 4.3 多因素洞室群工程稳定性评价
  • 4.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3.2 指标权重分析
  • 4.3.3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4.3.4 确定稳定等级
  • 4.4 工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5.1 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风险的含义
  • 5.2 地下洞室群风险分析评估
  • 5.2.1 选择整体风险评估方法的依据
  • 5.2.2 建立整体稳定性风险评估层次模型
  • 5.2.3 确定权重
  • 5.2.4 建立地下工程风险评价集
  • 5.2.5 构造风险模糊评判矩阵
  • 5.2.6 风险接受准则
  • 5.3 工程应用
  • 5.3.1 泰安抽水蓄能电站
  • 5.3.2 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
  • 5.4 小结
  • 第六章 地下洞室群工程灾害预报及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 6.1 风险评估机制
  • 6.1.1 程序的界面设计
  • 6.1.2 应用程序流程图
  • 6.2 风险预警机制
  • 6.2.1 风险回避
  • 6.2.2 风险自留
  • 6.2.3 风险转移
  • 6.3 风险处理机制
  • 6.4 风险后评估机制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项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稳定性风险评估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