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舒通胶囊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冠心舒通胶囊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壁上聚集了许多脂质颗粒、胞外基质纤维和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冠心病、某些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早的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中,可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归结于“痰瘀互结”,随着抗AS的药物研究的不断的深入,中医药抗AS取得了明确的效果,其优点在于其调理能力强,而副作用又较小,不会产生药物依赖性,在1)调节血脂代谢的环节,2)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3)抗炎症反应的作用上,4)以及稳定斑块等方面发挥着突出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实验虽多,但是缺乏规范化,缺乏在深层机制层面的阐述研究。冠心舒通胶囊主要用于口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其抗AS的作用和相关机制还未曾研究。为了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本课题拟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喂养Wistar大鼠加注维生素D1,以及高脂饲料喂养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通过灌服冠心舒通胶囊,分别检测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反应的指标,以及AS斑块稳定性及大小,来初步阐述其在体内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途径。实验一研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首先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NC)、正常+冠心疏通胶囊药物组(NG)、高脂组(HG)、高脂+冠心舒通胶囊药物组(GG),共4组,每组8只。正常组及正常+药物组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及高脂+药物组给予高脂饲料,给药组灌胃给予冠心舒通胶囊,按1.8g/kg,1次/d,连续8周;实验结束后,将大鼠麻醉,直视下心脏穿刺取血,一部分立即送临床检验科检测血脂两项:TC,TG;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屈服应力),另一部分于实验室内ELESIA法测定血LDL、NO、ET-1、MDA等指标,Western-blot法测定血管组织VCAM-1表达情况,胸主动脉中段冰冻切片,HE染色查看血管大体病变情况。研究结果:4组Wistar大鼠喂养8周后,HG组大鼠血管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出现明显病变,内皮增厚、内皮下组织结构明显异常,出现空泡,血管平滑肌层破坏严重,与NC组差异明显。而GG组的大鼠血管病变则较轻,血液标本检验显示冠心舒通胶囊胶囊可强有力对抗模型大鼠TC和TG的升高、和LDL的上升(P<0.05),而对正常喂养大鼠的血脂则无明显影响;并可通过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指数等(P<0.05)从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血浆NO与ET-1,以及MDA检测HG组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管组织VCAM-1的表达,可以看出冠心舒通胶囊有效抑制了AS血管的炎症反应。实验二研究方法:30只8周龄ApoE-/-小鼠适应性喂养,12weeks后,(高脂饲料配方为:15%脂肪,0.25%胆固醇,84.75%基础饲料)分为单纯高脂喂养组(HF),高脂喂养+冠心舒通胶囊高剂量(1.8g/Kg/天)灌服组(HH),高脂喂养+冠心舒通胶囊低剂量(0.6g/Kg/天)灌服组(HL)。12周后取各组ApoE小鼠主动脉中段分别行油红染色查看大体病变情况;Immunofluorescencemethod染色检测MMP-9于血管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3组ApoE-/-小鼠12w后,油红染色标本,AS斑块着红色,与模型组相比,主动脉AS斑块冠心舒通胶囊组面积明显减小(P<0.05),MMP-9表达受到抑制(P<0.05),且HH组斑块面积比例低于HL组,HH组荧光强度弱于HL组。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以通过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使AS斑块不易破碎等方面、多靶点作用来预防或者治疗AS病变。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实验一 冠心舒通胶囊干预高脂喂养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实验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 讨论
  • 实验二 冠心舒通胶囊对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 MMP-9 表达的影响
  • 1 .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健康体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知识健康教育需求现状调查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
    • [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 2018(06)
    • [3].肥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10)
    • [4].《动脉粥样硬化学》书评[J]. 生理科学进展 2018(02)
    • [5].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纪事(十二)[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12)
    • [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6)
    • [7].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十一)[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11)
    • [8].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七)[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07)
    • [9].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八)[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08)
    • [10].中西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J]. 健康之家 2020(11)
    • [11].白介素-37b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9(05)
    • [1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9)
    • [13].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12)
    • [14].牙周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双向关系[J]. 云南医药 2018(05)
    • [15].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19)
    • [16].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营养膳食探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03)
    • [17].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九)[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09)
    • [18].认识动脉粥样硬化[J]. 中华养生保健 2014(09)
    • [19].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四)[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04)
    • [20].中国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纪事(六)[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4(06)
    • [21].关口前移,多学科联手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孟晓萍教授[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36)
    • [2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J]. 医学研究杂志 2010(08)
    • [23].致力于推动国内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事业发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9(03)
    • [24].炎症、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06)
    • [25].老年人随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异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性[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9(11)
    • [26].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钙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20(07)
    • [27].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11)
    • [28].动脉粥样硬化中药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1)
    • [29].动脉粥样硬化血浆标志物概述[J]. 中国疗养医学 2019(08)
    • [30].茶、咖啡与动脉粥样硬化关联的研究进展[J]. 营养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冠心舒通胶囊对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机制的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