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消息交换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即时消息交换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即时消息传递(IM—Instant Messaging)是Internet上日渐流行的通信技术。与电子邮件不同,IM具有方便、快捷、廉价和自然的双向交互等特点,成为解决分布式进程控制和分布式协作类应用的最好方法,因此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源自网络聊天的个人应用背景,现存的IM系统在安全性、可靠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级应用的需求。而且现存的各个IM系统遵循不同的模型和通信协议,互通困难。许多个人和工作组都在致力于IM模型和通信协议的研究。 本文从推动IM技术健康发展的目的出发,研究了即时消息相关的一些技术。主要工作包括: 为了提高即时消息传递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引入主动数据库技术(aDBS)。简单介绍了aDB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结构,引入该技术对传统IM系统的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个新的IM体系结构;分析列举了新模型中数据库应该具有的主动功能,最后就一些具体实现问题进行了分析。IM系统的部分功能由逻辑控制层面转移到经过优化的数据库层面,对于提高系统的实时处理效率和保障数据一致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细分析了当前IM系统在认证方案上的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安全威胁。结合数据摘要技术和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法,对IM系统层对层文件传输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系统认证方案。该方案面向企业级应用,能够满足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 以IBM Workplace的客户端技术为例,研究了富客户端技术的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与即时消息交换系统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可用于Windows平台的IM系统富客户端技术方案。 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

论文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即时消息交换概述
  • 1.1.1 即时消息交换简史
  • 1.1.2 即时消息交换的优点
  • 1.1.3 对即时消息交换的需求
  • 1.2 即时消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面临的安全问题
  • 1.2.1 即时消息交换技术的现状
  • 1.2.2 即时消息传递面临的安全威胁
  • 1.3 本文贡献
  • 1.4 内容组织
  • 第2章 IM系统分析
  • 2.1 IM通信模型
  • 2.1.1 Client-server即时消息传递系统
  • 2.1.2 Peer-to-peer即时消息传递系统
  • 2.2 IMPP体系结构
  • 2.2.1 约定
  • 2.2.2 IMPP系统模型
  • 2.2.3 IMPP SERVER
  • 2.2.4 IMPP CLIENT
  • 2.2.5 工作过程
  • 2.3 本章小节
  • 第3章 基于主动数据库的IM体系结构
  • 3.1 主动数据库概述
  • 3.1.1 主动数据库系统结构
  • 3.1.2 主动规则
  • 3.1.3 主动数据库实现途径
  • 3.2 主动数据库在IM中的应用模型
  • 3.2.1 aDBS在IM中的应用体系
  • 3.2.2 系统工作流程
  • 3.3 IM中主动数据库功能及实现
  • 3.3.1 主动功能
  • 3.3.2 主动功能实现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一种改进的即时消息传递系统认证方案
  • 4.1 当前IM系统认证方案的不足
  • 4.2 S/Key口令协议及其安全性分析
  • 4.2.1 S/Key口令协议
  • 4.2.2 S/Key协议分析与改进
  • 4.3 一种改进的IM系统认证方案
  • 4.3.1 单向哈希函数
  • 4.3.2 一种改进的IM系统认证方案
  • 4.4 方案分析
  • 4.4.1 安全性分析
  • 4.4.2 效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富客户端技术的IM系统实现方案
  • 5.1 富客户端技术
  • 5.1.1 富客户端技术定义
  • 5.1.2 富客户端技术简史
  • 5.1.3 系统模型
  • 5.1.4 工作原理
  • 5.1.5 安全机制
  • 5.2 IM系统富客户端技术设计方案
  • 5.2.1 富客户端技术的现实需求
  • 5.2.2 富客户端技术方案
  • 5.2.3 富客户端技术方案的实现模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原型的实现与测试
  • 6.1 消息服务器的实现
  • 6.1.1 服务器的功能模块
  • 6.1.2 数据表结构
  • 6.1.3 消息服务器的实体
  • 6.2 富客户端的实现
  • 6.2.1 TMsg
  • 6.2.2 TMsgList
  • 6.2.3 TMsgRefr
  • 6.2.4 TMsgExch
  • 6.3 消息服务器性能测试
  • 第7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部署即时消息服务器[J].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 2018(01)
    • [2].即时消息快意聊[J]. 自然与科技 2012(03)
    • [3].即时消息系统的好友关系网络拓扑建模与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11(08)
    • [4].安全监督系统中即时消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20)
    • [5].一种移动代理协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9(08)
    • [6].基于即时消息软件待办信息推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02)
    • [7].面向企业即时消息交换系统服务器设计[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4(19)
    • [8].移动学习终端即时消息数字化推送方法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9(04)
    • [9].电力内外网隔离环境即时消息安全传输的研究与实现[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31)
    • [10].关于业务转移实现机制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07)
    • [11].一种基于XMPP的企业即时消息技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26)
    • [12].基于SIP/IP网络的即时消息系统分析和设计[J]. 电子制作 2019(20)
    • [13].融合通信中即时消息业务安全监测与处置技术要求[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8(11)
    • [14].基于Openfire、SparkWeb构建即时消息平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03)
    • [15].安全使用IM的十大诀窍[J]. 计算机与网络 2010(06)
    • [16].一种基于社会网络的SIP垃圾即时消息的检测方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2(08)
    • [17].告诉你十大精神集中法则[J]. 商学院 2016(10)
    • [18].QQ里的“漏网之鱼”[J]. 电脑爱好者 2009(12)
    • [19].安全便捷的互联网消息平台[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0].一种移动即时通讯消息重传改进机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21].促进肌肉增长的多重任务[J]. 科学健身(健美先生) 2008(10)
    • [22].一个基于Visual C++的“点对点”即时消息传递模型[J]. 电脑与电信 2009(05)
    • [23].基于SIP和CMPP的即时消息网关的设计和实现[J]. 通信技术 2008(12)
    • [24].小抄速记[J]. 电脑爱好者 2008(20)
    • [25].研究表明打电话比发短信更能助减压[J]. 药物与人 2013(01)
    • [26].IN词[J]. 中国品牌 2014(01)
    • [27].基于XMLHTTP改善办公协同平台站内即时消息系统[J]. 福建电脑 2009(05)
    • [28].公司的“时间资产”[J]. 科学大观园 2017(22)
    • [29].中东:面对“新世界”的陌生[J]. 同舟共进 2013(04)
    • [30].最快乐那一年[J]. 中学生百科 2016(05)

    标签:;  ;  ;  ;  ;  

    即时消息交换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