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犁头霉论文-曹通

蓝色犁头霉论文-曹通

导读:本文包含了蓝色犁头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蓝色犁头霉,甾体11-β羟化,氢化可的松,细胞色素p450

蓝色犁头霉论文文献综述

曹通[1](2016)在《蓝色犁头霉甾体11β-羟化酶基因的克隆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甾体激素类药物是临床上一类重要的药物,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心血管、抗肿瘤等疾病。其中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HC)主要用于治疗胶原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及阿狄森氏病,也用于昏迷、休克、严重感染的抢救等。目前国内工业上主要采用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将底物RS-21醋酸酯(cortexolone-21 acetate,RSA)转化为氢化可的松,但其投料量偏低、羟化特异性较差是限制工业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已有的研究表明蓝色犁头霉甾体11β-羟化酶属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P450,CYP)酶系,但编码该羟化酶的基因尚不清楚,因此无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生产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造。为了克隆和鉴定蓝色犁头霉11-β羟化酶基因,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诱导实验验证了蓝色犁头霉生产菌种的11-β羟基化活性是受底物RSA诱导的;(2)在底物诱导的条件下提取蓝色犁头霉的总RNA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到15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3)利用荧光定量PCR对上述细胞色素P450基因分别在底物诱导和非诱导的条件下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了 CYP-7、CYP-8和CYP-15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底物高度诱导;(4)构建CYP-7和CYP-8基因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并获得了相应基因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对重组酿酒酵母进行留体转化实验,结果显示CYP-7基因的重组酵母对底物RSA有转化活性,转化产物经TLC、HPLC、NMR分析确定为氢化可的松;(5)确定CYP-7基因为蓝色犁头霉留体11-β羟化酶基因,命名为CYP5311B2,该基因全长1988bp,包括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83bp,预测编码527个氨基酸。(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王伟平,陈维,韩凤云,杜予民[2](2011)在《蓝色犁头霉深层发酵产壳低聚糖生长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蓝色犁头霉产壳低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的模型。方法:在10L发酵罐中,将蓝色犁头霉分批发酵培养,对蓝色犁头霉菌丝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蓝色犁头霉发酵过程菌体生长、壳低聚糖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利用1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结果:研究得到了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86、0.992。结论:研究表明蓝色犁头霉多糖合成和菌体生长呈生长偶联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模型准确度较高。(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王云阳,李元瑞,张丽,陈香维[3](2007)在《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和方法,并进行了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蓝色犁头霉较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5%,牛肉膏1.2%,K2HPO4 0.075%,生物素0.0003%;其较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5℃,周期48h,pH 6.0,摇瓶装液量75 mL/250 mL。但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及壳聚糖的产量不高,与用化学法相比并不经济,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尚需寻找新菌种或采用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等手段以制造出高产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工程菌。(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11-01)

王伟平,杜予民,李艳,石征易[4](2007)在《利用廉价原料培养蓝色犁头霉生产壳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犁头属真菌蓝色犁头霉发酵生产壳聚糖,探索了廉价并能高产壳聚糖的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对比农副产品对菌丝体产率的影响,最终确定出最佳的培养基组份为:糖蜜8%,棉籽壳20%,硫酸铵1%。得到菌丝干重为17.3g/L,粗壳聚糖为1.4g/L,通过检测得到该产品脱乙酰度为84.47%,纯度为79.5%。(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20期)

赵荣,王敏,骆健美,杜连祥[5](2006)在《蓝色犁头霉JY-2~#的选育与发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经过紫外线诱变的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倾注于含有化合物RSA(17α-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21-醋酸酯)的高渗再生培养基平板上,选育具有RSA抗性的氢化可的松生产菌株。获得60株抗性突变株,其中8株突变株的氢化可的松转化率高于出发菌株。突变株JY-2#的氢化可的松转化率达81.63%,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1%。初步研究了突变株JY-2#在5 L发酵罐的转化工艺和转化反应动力学。(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乔长晟,徐旭,贾士儒[6](2006)在《加压介质对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及甾体转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N2、高纯空气[V(O2):V(N2)=21:79]和CO2为加压介质,研究高压条件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的变化情况。在3种不同加压介质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显示出相同的变化规律,随压力升高,孢子存活率逐步降低;压力一定时,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随保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相同压力和保压时间下,蓝色犁头霉孢子在高纯空气中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在N2和CO2中的孢子存活率,其中蓝色犁头霉孢子在CO2中的存活率始终低于其他两种加压介质;在适宜的压力和加压介质条件下,压力可显着提高蓝色犁头霉氢化可的松产量。(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王云阳,李元瑞,张丽,陈香维[7](2005)在《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以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和方法,并进行了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蓝色犁头霉较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5%,牛肉膏1.2%,K2HPO40.075%,生物素0.0003%;其较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5℃,周期48h,pH6.0,瓶装液量75mL/250mL。但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及壳聚糖的产量不高,与用化学法相比并不经济,要实现工业化生产,尚需寻找新菌种或采用基因工程、诱变育种等手段以制造出高产甲壳素和壳聚糖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工程菌。(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王敏,王春霞,路福平,杜连祥[8](2001)在《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氢化可的松生产菌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通过对溶解酶系统的选择 ,影响原生质体形成的因素如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菌龄、菌丝培养基和培养方式等因素进行考察 ,发现以 0 .4mol/LNH4 Cl做为稳定剂、2 .5mg/mL溶壁酶和 5mg/mL纤维素酶组成的混合酶液溶解菌丝 ,4h后原生质体量可达 10 6 cell/mL。通过显微镜观察原生质体的形成过程以及在高渗培养基上的再生情况 ,再生率为 15 .6%。(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01年02期)

魏光,李兆兰,田军,沈晓云[9](1998)在《从蓝色犁头霉中提取壳聚糖》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从蓝色犁头霉菌丝体细胞壁中提取壳聚精的简便方法。经72h发酵,壳聚糖产量占菌丝体干重的11.72%。纯度为89.36%,游离氨基为92.13%,1%壳聚糖的1%醋酸溶液粘度为230MPa·s,平均分子量为3×105,灰分为8.62%,水分为3.78%。(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1998年12期)

魏光,李兆兰[10](1998)在《从蓝色犁头霉中提取壳聚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从蓝色犁头霉细胞壁中提取壳聚糖的简便方法.经72h摇瓶培养,在100℃下、5%NaOH间歇处理二次,2%HCL抽提12h,天然壳聚糖产量占菌丝干重的11.72%,脱乙酰基制备的壳聚糖产量占菌丝体干重的2.58%.(本文来源于《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8年03期)

蓝色犁头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蓝色犁头霉产壳低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的模型。方法:在10L发酵罐中,将蓝色犁头霉分批发酵培养,对蓝色犁头霉菌丝体生长、产物形成和基质消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Logistic和Luedeking-Piret方程分别建立蓝色犁头霉发酵过程菌体生长、壳低聚糖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利用1stOpt软件对模型参数进行非线性曲线拟合。结果:研究得到了菌体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模型的拟合度分别为0.994、0.986、0.992。结论:研究表明蓝色犁头霉多糖合成和菌体生长呈生长偶联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有良好的拟合性,模型准确度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色犁头霉论文参考文献

[1].曹通.蓝色犁头霉甾体11β-羟化酶基因的克隆鉴定[D].天津科技大学.2016

[2].王伟平,陈维,韩凤云,杜予民.蓝色犁头霉深层发酵产壳低聚糖生长动力学研究[J].生物技术.2011

[3].王云阳,李元瑞,张丽,陈香维.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07

[4].王伟平,杜予民,李艳,石征易.利用廉价原料培养蓝色犁头霉生产壳聚糖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

[5].赵荣,王敏,骆健美,杜连祥.蓝色犁头霉JY-2~#的选育与发酵特性[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6

[6].乔长晟,徐旭,贾士儒.加压介质对蓝色犁头霉孢子存活率及甾体转化的影响[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6

[7].王云阳,李元瑞,张丽,陈香维.蓝色犁头霉发酵法制备甲壳素和壳聚糖的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5

[8].王敏,王春霞,路福平,杜连祥.蓝色犁头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工业微生物.2001

[9].魏光,李兆兰,田军,沈晓云.从蓝色犁头霉中提取壳聚糖[J].食品科学.1998

[10].魏光,李兆兰.从蓝色犁头霉中提取壳聚糖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标签:;  ;  ;  ;  

蓝色犁头霉论文-曹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