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老年人血脂状况调查分析

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老年人血脂状况调查分析

周兴亮

(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75200)

【摘要】目的了解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血脂水平,为彝族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选择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天申堂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对象;②抽取清晨空腹12小时以上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V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③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彝族地区老年人高血脂率62.02%,女性高于男性(P>0.05),彝族聚居地区汉族、彝族老年人患病率无明显差别。血脂异常类型以单纯总胆固醇升高为主,占57.61%。结论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明显偏高,超过国内其他地区水平,其主要因素是膳食不合理及不良生活习惯。采用汉、彝双语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干预,提高人群对血脂的认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彝族地区预防人群血脂升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彝族老年人血脂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15-02

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经研究发现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其血脂往往高于正常水平,严重影响健康[1]。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血脂状况调查分析,为边疆彝族老年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原天申堂乡(现撤并为沙桥镇)8个村委会年龄在60—92岁之间老年人445人,其中:男性176人,女性269人;彝族399人,汉族46人。

1.2检测方法抽取清晨空腹12小时以上肘部静脉血,由主管检验师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V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5.18mmol/L,甘油三酯(tg),≥1.7mmol/L为升高[2]。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性。

2.结果

2.1本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445人,检出血脂异常(升高)276人,患病率62.02%;其中检测男性176人,血脂异常95人,患病率53.98%,检测女性269人,血脂异常181人,患病率67.29%,女性患病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1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性别血脂异常检出比较)。

表1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性别

2.2在检测血脂445例老年人中,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汉族老年人46人,血脂异常28人,患病率60.87%,彝族60岁以上老年人399人,血脂异常检出248人,患病率62.1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260岁以上老年人汉族彝族血脂异常比较)。

表2彝族聚居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族别

2.3血脂异常(升高)的276名老年人中,胆固醇升高159人,占57.61%,甘油三酯升高16人,占5.80%,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双高101人,占36.59%。

3.讨论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心血管事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调查中,彝族聚居地区老年人高血脂患病率62.02%,患病率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35.3%和21.76的水平[3],且汉族与彝族高血脂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膳食搭配不合理是彝族聚居地区群众高血脂患病率偏高主要因素,其次为不良生活习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彝族及居住在彝族聚居地区的汉族人群均以肉食、薯类、豆类为主,常年不食蔬菜、水果,长期以啤酒解渴,膳食搭配极不合理。

关于血脂与性别关系,本组资料显示女性老年人血脂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人(P<0.05),但目前尚无有力依据证明其原因,可能与女性健康知识更欠缺、生活习惯更为不良和彝族地区对女性生活习惯的特殊要求导致。

提高人群对血脂的认识,合理安排饮食,适量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控制老年人血脂升高的关键。因此,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生活习惯干预十分必要,针对彝族地区语言交流困难的实际,建议采用汉、彝双语健康教育措施。

参考文献

[1]杨柳,卢立新.北京西城区2001-2007年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动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2009,10(5):339-341.

[2]中华医学会.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3]陈永坚,1680名健康体检测定血脂血糖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264.

标签:;  ;  ;  

南华县彝族聚居地区老年人血脂状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