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控制器论文-高慧

模式控制器论文-高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式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实训》,信息化,教学模式

模式控制器论文文献综述

高慧[1](2019)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化教学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成为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首先应该研究的话题。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对《可编程控制器实训》课程教学的作用,本文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入手,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在《可编程控制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产业与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9期)

王晓军[2](2019)在《“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聚焦于课堂教学,有效的实现课堂的全过程跟踪。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课堂现状的分析研究,研究设计一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9年06期)

张一凡[3](2019)在《一种主机与控制器协同工作模式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系统需要协同处理大量物理设备,进而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和流程。传统设备控制器往往基于单片机,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但其计算能力不足,功能扩展性有限。而传统主机具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和较强的处理能力,但难于保证实时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通过主机(上位机)和多个设备控制器(下位机)协同工作,融合二者各自优点,方便实现复杂应用。为了更好地实现主机和控制器的高效协同,首先提出并实现叁层协同控制模式。全局业务逻辑层位于上位机,执行高级流程逻辑;中间控制逻辑层实现基本功能和通讯的封装;下位机实现基本控制逻辑层,为主机提供基本硬件功能。其次,根据业务需求分析抽象出四类延迟类型:平均响应延迟、控制指令执行间隔延迟、事件发生到响应延迟、具有严格时序外设的操作延迟。根据控制指令执行间隔延迟,设计执行器模块,可以进行批处理,降低了指令的平均延迟;为事件发生到响应延迟,设计判断管理器模块,通过快速的轮询,从而保证不同操作的延迟控制。最后,实现了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主机控制协同系统,并针对四项延迟需求开发了对应的任务发生器。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使用串口的传统方式,平均响应时间约缩短了26.8倍;执行器模块调度的指令间延迟没有波动,指令间平均延迟比传统方式缩短的45倍,明显优于传统方式。下位机单独任务的响应延迟低于传统方式;主机任务的最大响应延迟为传统方式的1/1675,均能满足预期指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吕振刚,谢诗,张辉亮,刘俊[4](2019)在《基于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子站受控模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控制器网络组网方式,并结合其通讯标志位和PLC编程,设计能够由系统主站决定网络中任意一台系统子站的"联网"与"本地"的工作模式,以及当系统子站断开与主站的连接或未接入网络中时,自动切换成"本地"模式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博览》期刊2019年03期)

缪永来,王冰,陈献慧,李伟[5](2019)在《充电模式下飞轮储能单元的协调无源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线性因素在飞轮储能单元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文章基于双输入的飞轮储能系统提出了一种分步设计方法;通过Backstepping控制和无源性设计思想的有效结合,使系统转速和电流达到稳定输出。首先,基于双输入飞轮储能单元的充电模型,由Backstepping方法设计飞轮储能系统的q轴控制器;再者,利用协调无源性设计系统的d轴控制器,使得整个系统达到反馈无源,保证了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整个设计过程没有采用任何线性化处理,保证了整个控制律在非线性系统中的适用性,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能。通过仿真结果的对比可知,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付强,杜文娟,王海风[6](2019)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流型潮流控制器引发的模式谐振现象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该文分别建立主从控制下多端柔性直流系统和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线性化传递模型,阐述二者能够引起模式谐振的模型特征。然后,对比分析2种主要谐振现象(闭环模式谐振和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条件和判定依据,论证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可知开环模式谐振和闭环模式谐振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数学描述,且开环模式谐振点对系统稳定性的危害要大于闭环模式谐振点。最后,在Matlab软件平台中搭建含电流型潮流控制器的多端直流系统,得出直流系统控制系统与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以及多个电流型潮流控制器间均会发生模式谐振现象,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刻画了模式谐振对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的影响,可为实际工程的参数整定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蔡子琨,袁乐,杨喜军,唐厚君[7](2019)在《断续导电模式单相AC/DC变换器的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功率开关置于整流器桥臂内部的可升降压型单相AC/DC变换器,建立其平均模型、小信号模型,采用合适的电压补偿器,得到系统的控制结构。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使得控制系统具有较大裕量的开环幅频与相频特性。对采用该控制结构和电气参数的单相AC-DC变换器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果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8](2018)在《美高森美凭借24G SAS和PCIe Gen 4叁模式存储控制器技术引领行业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 Corporation,Microchip Technology Inc.全资子公司),充分利用其在24GSAS和PCIe Gen 4叁模式控制器技术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发布SmartROC 3200和SmartIOC 2200存储控制器。这些新器件包含了专门设计的关键技术,可以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对存储性能和灵活性的严苛要求。包括多执行器硬盘和MultiLink SAS SSD在内的(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单河坤,袁旺,张志林,钱燕娟[9](2018)在《一种适应多控制模式的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强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应用的灵活性,解决每一路超控信号只能控制固定的功率通道,避免一旦发生固态功率控制器的控制模式改变就必须更改电子硬件逻辑,设计了一种基于CPLD逻辑控制的通用固态功率控制器,它能满足当前固态功率控制器所有控制模式的需要,包括配电控制、总线控制、超控开+总线、超控关+总线、既超控开又超控关等控制方式。利用Saber软件进行了逻辑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用固态功率控制器能适应多种控制模式的需要,能根据输入信号输出相应的MOS管开关驱动信号。(本文来源于《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期刊2018-09-18)

任必兴,杜文娟,王海风[10](2018)在《并网统一潮流控制器影响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转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别于传统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附加阻尼控制,从UPFC的电压源换流器的控制特性角度,研究并网UPFC对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动态影响。并网UPFC能够改变系统潮流分布,并与电力系统发生动态交互。UPFC影响系统机电模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UPFC调节系统潮流分布,影响系统机电模式;二是UPFC与系统同步机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影响系统机电模式。新建立的一种含UPFC的多机电力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型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该模型将UPFC在电力系统中视为多输入—多输出的"功率—电压"型反馈控制器。在所提出该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阻尼转矩分析理论量化分析了UPFC与系统的动态交互作用对电力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影响。采用经典的新英格兰10机算例系统,详细分析了UPFC稳态潮流调节、UPFC控制系统动态特性对系统机电模式的影响。非线性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8年17期)

模式控制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聚焦于课堂教学,有效的实现课堂的全过程跟踪。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课堂现状的分析研究,研究设计一种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式控制器论文参考文献

[1].高慧.《可编程控制器实训》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

[2].王晓军.“互联网+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以《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为例[J].时代农机.2019

[3].张一凡.一种主机与控制器协同工作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吕振刚,谢诗,张辉亮,刘俊.基于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子站受控模式设计[J].自动化博览.2019

[5].缪永来,王冰,陈献慧,李伟.充电模式下飞轮储能单元的协调无源控制器设计[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

[6].付强,杜文娟,王海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电流型潮流控制器引发的模式谐振现象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7].蔡子琨,袁乐,杨喜军,唐厚君.断续导电模式单相AC/DC变换器的控制器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8]..美高森美凭借24GSAS和PCIeGen4叁模式存储控制器技术引领行业创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8

[9].单河坤,袁旺,张志林,钱燕娟.一种适应多控制模式的固态功率控制器设计[C].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专刊论文集.2018

[10].任必兴,杜文娟,王海风.并网统一潮流控制器影响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阻尼转矩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

标签:;  ;  ;  

模式控制器论文-高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