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探索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探索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机遇。城市历史遗产是具有多元价值的社会文化资源,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的发育可以促进城市历史遗产的市场化利用,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与历史遗产的结合,促使日益衰退的资源得到价值重现;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的经济,多元化的利益主体面临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回报周期,使历史遗产的保护出现大量的市场化利益冲突,并由此带来的“破坏性开发”与“破坏性保护”正在大量的吞噬着我国日益稀少而珍贵的历史遗产资源。“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首先要探讨的是如何建立一个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管理体制。由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规划管理体系根植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面对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快速变革,已经显得滞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尝试将经济学的概念引入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以城市历史遗产的本身所在的多元化价值入手,寻求市场经济对其价值的实现的过程,探索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宏观决策与微观改革方向,力图探求历史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双赢”的目标。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论文第一部分(第一、二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研究工作的框架与方法。然后着重回顾近现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历史进程,文章以时间发展为序列,以大规模的社会变革为阶段,介绍各历史时期我国保护管理发展的社会背景、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试图理清近现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发展脉络,了解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缘起。论文的第二部分(第三章)以市场经济转型期为切入点,对比分析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特点和这种背景条件下城市历史遗产管理呈现出来的特色。而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出现,使城市历史遗产的各种价值得到市场的实现才导致当前城市遗产空前重视、空前破坏的局面,为此本文引入经济学的概念,以商品经济的视角分析城市历史遗产的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并对当前我过程是历史遗产保护规划管理进行介绍,并扼要列举当前出现的问题,为保护管理的宏观决策和微观改革提供研究背景。论文的第三部分(第三章)分析规划管理的宏观策略,以城市政府的角度,讨论城市历史遗产这个公共产品的属性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寻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决策;新旧分区发展的决策和“保用结合”的整体性保护策略。论文第四部分(第四章)主要是对城市历史遗产保护微观管理入手,以管理法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作为研究对象,对保护管理的改善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选题及意义
  •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市场经济
  • 1.2.2 历史文化遗产/城市历史遗产
  • 1.2.3 历史文化名城
  • 1.2.4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2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发展历程
  • 2.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发展前期(1840~1949)
  • 2.1.1 清末时期(1840~1911)
  • 2.1.2 民国时期(1911~1949)
  • 2.2 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 2.2.1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时期(1949~1966)
  • 2.2.2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 2.2.3 “拨乱反正”与社会经济恢复时期(1976~1982)
  • 2.3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 2.3.1 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时期(1982~1985)
  • 2.3.2 历史街区保护与国际交流开展时期(1986~1996)
  • 2.3.3 “自下而上”的地方保护推动时期(1997 至今)
  • 2.4 本章小结
  • 3 市场经济转型期对城市历史遗产的相关认识
  • 3.1 经济体制与历史遗产管理特征
  • 3.1.1 计划经济条件下遗产保护管理
  • 3.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遗产保护管理
  • 3.2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遗产价值解析
  • 3.2.1 以城市历史遗产的存在定义的价值
  • 3.2.2 以城市历史遗产的使用定义的价值
  • 3.2.3 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遗产使用价值的实现途径
  • 3.3 我国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规划管理程序与方法
  • 3.3.1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 3.3.2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规划管理的程序
  • 3.3.3 当前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管理的积弊
  • 3.4 本章小结
  • 4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的宏观决策
  • 4.1 城市历史遗产的公共管理
  • 4.1.1 城市历史遗产的公共属性
  • 4.1.2 遗产保护中的市场失败与政府失败
  • 4.1.3 公平优先与兼顾效率
  • 4.2 保护与发展的经济决策
  • 4.2.1 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经济学原理
  • 4.2.2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
  • 4.3 “保留旧城、另建新城”决策的经济分析
  • 4.3.1 西方城市新旧分区发展
  • 4.3.2 新旧分区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 4.3.3 我国新旧分区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 4.3.4 名城保护新旧分区发展的探讨
  • 4.4 城市历史遗产“保、用”结合的管理模式
  • 4.4.1 适应性再利用
  • 4.4.2 整体性保护
  • 4.5 本章小结
  • 5 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微观管理
  • 5.1 完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
  • 5.1.1 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法规简介
  • 5.1.2 对当前城市历史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分析
  • 5.1.3 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的解析
  • 5.1.4 完善我国城市历史遗产法规建议
  • 5.2 深化城市历史遗产管理机构改革
  • 5.2.1 西方典型历史文化遗产官方管理机构设置
  • 5.2.2 我国城市历史遗产管理机构设置
  • 5.2.3 城市历史遗产官方管理机构存在问题研究
  • 5.2.4 城市历史遗产官方管理机构改进建议
  • 5.3 健全适应时代需要的保护制度
  • 5.3.1 登录制度
  • 5.3.2 所有权制度
  • 5.3.3 资金保障制度
  • 5.3.4 公众参与制度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殊途同归——走向时代发展的变革之路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 B. 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法律法规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管理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