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N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对耳蜗螺旋神经元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BDN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对耳蜗螺旋神经元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章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目的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在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功能维持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近年来神经营养因子家族一些成员纷纷被克隆并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取得了可喜进展。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与外周听觉系统有着密切关系,不仅对耳蜗前庭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而且对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存活与功能重塑也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n BDNF,hBDNF)进行克隆,构建hBDN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DNF,并用该载体转染人胚胎肾293细胞(human embryo kidney 293 cells,HEK293)后检测BDNF的表达,为耳聋防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因来源。方法RT-PCR扩增人胚胎脑组织hBDNF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与pcDNA3.1(-)质粒连接制成重组质粒。转化、筛选及扩增重组质粒,用EcoRⅠ和BamHⅠ酶切分析鉴定BDNF是否插入重组质粒。小量提取重组质粒后进行测序分析,将酶切检测和测序正确的pcDNA 3.1(-)-BDNF重组质粒用QIAGEN-TIP100大量提取。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BDNF的表达。结果应用RT-PCR技术克隆出hBDNF基因。将hBDNF片段与pcDNA3.1(-)连接,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BDNF。酶切鉴定、DNA序列测定结果证实插入片段为hBDNF基因全长片段。Western Blot法检测到转染pcDNA3.1(-)-BDNF的HEK293细胞中有BDNF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BDNF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DNF,为开展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基因来源。第二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电穿孔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BMSCs)在转染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后在体外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功能。方法人BDNF基因克隆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取5只豚鼠的骨髓,分离培养贴壁细胞,观察其形态。CD34、CD44、CD45抗体流式细胞术鉴定所培养的细胞为BMSCs。将人BDNF基因电穿孔法转染BMSCs,G418筛选后用维甲酸(RA)诱导分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免疫细胞化学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BMSCs形态和标志,人BDNF基因电穿孔法转染BMSCs的转染率约为25%,转染诱导后的细胞在外观上类似神经细胞,表达NSE、Nestin和GFAP。结论BDNF基因转染的BMSCs在体外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电穿孔法能提高转染率,RA有促诱导作用。第三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耳蜗内移植初步观察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受损耳蜗内的分化及保护功能。方法将转染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并在体外诱导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NF-BMSCs)标记后,通过鼓阶注射植入阿米卡星致聋的豚鼠耳蜗内。并设耳蜗单纯注射人工外淋巴液、BMSCs、BDNF基因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注射后1W、2W、4W取耳蜗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耳蜗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SGNs密度;了解BMSCs的分布;NSE、Nestin和GFAP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MSCs在蜗内的分化和SGNs的存活情况。结果阿米卡星致聋后豚鼠耳蜗结构受到损伤,SGNs数减少。诱导分化前后的BMSCs在耳蜗内均能成活并分布到一定的区域。NSE、Nestin和GFAP免疫化学可见诱导分化后的BMSCs部分细胞阳性染色,而未诱导分化的BMSCs阳性细胞较少。用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析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耳蜗内BDNF-BMSCs在1W、2W时保持了较高的AOD值,和体外比较无明显区别,但在4W时显著下降(P<0.05);在各时间点,BDNF-BMSCs组AOD值均显著高于BMSCs组(P<0.01)。耳蜗内植入BMSCs、BDNF基因、BDNF-BMSCs均可拮抗阿米卡星的耳毒性损伤,其中BDNF-BMSCs保护作用最明显,表现为SGNs形态变化小,密度和NSE免疫化学AOD值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DNF基因体外诱导的BMSCs耳蜗内移植后,其分化能力在一定时间内(约2W)保持不变,在4W时下降。耳蜗内移植BDNF-BMSCs比单纯移植BMSCs或BDNF基因具有更好的内耳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章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RT-PCR获得BDNF基因CDS序列
  • 1.2.2 重组pcDNA3.1(-)-BDNF质粒的筛选和鉴定
  • 1.2.3 Western blot检测BDNF的表达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二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电穿孔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2 结果
  • 2.2.1 BMSCs形态特征和免疫原性
  • 2.2.2 BDNF基因转染BMSCs
  • 2.2.3 BDNF-BMSCs诱导分化
  • 2.2.4 免疫细胞化学
  • 2.3 讨论
  • 2.3.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特性
  • 2.3.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 2.3.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表型
  • 2.3.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
  • 2.3.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的检测
  • 2.3.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 2.3.7 问题与展望
  • 2.4 小结
  • 第三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耳蜗内移植初步观察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豚鼠ABR听阈检测
  • 3.2.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诱导分化后细胞的标记
  • 3.2.3 耳蜗切片病理组织学观察
  • 3.2.4 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密度
  • 3.2.5 耳蜗标本荧光观察
  • 3.2.6 免疫化学结果
  • 3.3 讨论
  • 3.3.1 移植细胞的标记
  • 3.3.2 蜗内移植细胞的生存和分布
  • 3.3.3 蜗内移植细胞的分化
  • 3.3.4 耳蜗病理组织学改变
  • 3.3.5 细胞移植或基因治疗对耳蜗的保护作用
  • 3.3.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基因治疗
  • 3.3.7 存在问题和展望
  • 3.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 2014(06)
    • [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0)
    • [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研究进展[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9(02)
    • [4].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雪旺氏细胞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01)
    • [5].IκBα基因转染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炎症反应[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9(11)
    • [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转染[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40)
    • [7].VEGF_(165)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后目的基因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05)
    • [8].超声微泡与阳离子多聚物联合应用促进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12)
    • [9].肾上腺髓质素基因转染改善缺氧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抗凋亡能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32)
    • [10].HA-His/PEI-His/DNA纳米复合载体的制备及基因转染研究[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06)
    • [11].BDNF基因转染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12].JAK1/STAT3参与的eNOS基因转染对心肌梗死后血管形成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0(19)
    • [13].阳离子脂质材料及其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J]. 西北药学杂志 2017(06)
    • [14].双基因转染BMSCs诱导成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4(12)
    • [15].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转染桡动脉的表达[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8)
    • [16].超声-微气泡介导的基因转染研究进展[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5(05)
    • [17].基因转染猪皮在深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04)
    • [18].超声联合阳离子微泡造影剂体外增强基因转染[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02)
    • [19].sFlt-1基因转染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J]. 癌症 2010(01)
    • [20].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11)
    • [21].bFGF基因转染MSC的鉴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6)
    • [22].基因转染猪皮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10)
    • [2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J]. 广东医学 2016(16)
    • [24].超声及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安全性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5(02)
    • [25].STAT1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J]. 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3(07)
    • [26].VEGF 165基因转染HUVEC促进大鼠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7(03)
    • [27].CYP2J3基因转染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28].超声及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的可行性研究[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5)
    • [29].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J]. 口腔生物医学 2012(03)
    • [30].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人表皮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研究[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  ;  ;  ;  

    BDN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对耳蜗螺旋神经元保护作用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