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在我国的实现方式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在我国的实现方式

论文摘要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内容是风险隔离,即是否存在有效且低成本的风险隔离机制决定了资产证券化的成败。笔者试图在分析资产证券化商务概念和法律概念的基础上,了解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特征;在研究资产证券化的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了解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动因,及各种动因对制度的要求;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评价风险隔离机制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地位及其实现方式。转让、信托和担保都是风险隔离机制的备选方案,而不仅仅是SPV(特殊目的载体)。国内外学界现有的通识认为风险隔离机制中必然包括SPV的建立,认为SPV是风险隔离机制。但是资产证券化是地域性较强的制度安排,无法机械照搬某一国的模式,而是与母国的法律体系紧密相关。在美国,担保制度和破产制度无法有效率地将证券化资产与发起人资产进行破产隔离,因此需要SPV来实现证券化资产的风险隔离;而我国的别除权制度面对破产重整制度对担保债权的严重削弱力量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地满足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要求,仍然需要SPV制度才能有效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要求。本文先后分析了美国、德国和中国资产证券化中SPV具体法律形式的相关制度,以期借鉴外国既有经验为我国的SPV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公司制SPV没有存在空间,境外SPV也难以实现。因此,我国最可行并且已经开始存在的方式便是信托制SPV,但信托模式下的资产证券化面临重大的理论矛盾和实践约束,必须进一步调整改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风险隔离机制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地位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二节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 风险隔离机制的地位
  • 第二章 风险隔离中特殊目的载体(SPV)是否必需
  •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概念与SPV
  • 第二节 风险隔离机制与担保制度、破产制度
  • 一.概述
  • 二.美国的担保和破产制度与风险隔离机制
  • 三.我国的担保和破产制度与风险隔离机制
  • 第三章 我国SPV制度的选择
  • 第一节 SPV的基本特点
  • 第二节 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SPV制度
  •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SPV
  • 二.美国SPV与美国破产制度
  • 三.美国SPV的成本控制
  • 四.本节结论
  • 第三节 德国的SPV制度
  • 一.德国SPV形式与德国破产法
  • 二.SPV形式与成本控制
  • 三.本节结论
  • 第四节 我国的SPV制度选择
  • 一.本土公司制SPV(SPC)
  • 二.本土信托制SPV(SPT)
  • 三.域外SPV
  • 四.本节结论
  • 第四章: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隔离在我国的实现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