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及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统评价

阿司匹林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及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统评价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阿司匹林不同剂量和给药方法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目的:给予SD大鼠于不同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分别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血小板聚集仪测定鼠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探索阿司匹林的最佳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包括对照组及实验组1(10mg.Kg-1.d-1,隔天一次)、实验组2(10mg.Kg-1.d-1,每天一次)、实验组3(30mg.Kg-1.d-1,隔天一次)、实验组4(30mg.Kg-1.d-1,每天一次)。连续灌服阿司匹林7次后,于第8,9,10次给药前眼眶静脉丛取血,并于第10次给药后0.5、1.0、1.5、1.75、2.0、3.0、4.0、5.0、7.0、9.5、12.0h取血,在标准色谱条件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并制备标准曲线,进行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在药动学研究所需血样采集结束后,将5组SD大鼠麻醉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别以花生四烯酸(500mg.1-1)及ADP(10μmol.1-1)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在血小板聚集仪上测定血小板聚集率。以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改变。结果:①药动学结果:实验组1血浆中水杨酸浓度未测出,实验组2和实验组3之间比较血浆水杨酸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实验组4相比血浆中水杨酸浓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药效学结果:无论在花生四烯酸或ADP诱导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血小板聚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实验组2与实验组3之间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实验组之间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论是药动学结果还是药代学结果均显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一次(100mg,qd)与大剂量阿司匹林隔天一次(300mg,qod)给药能起到同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第二部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系统评价目的:循证评价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因氯吡格雷1998年3月在美国率先上市,2001年8月在中国上市,故计算机检索Pubmed(1998~2007.10)、EMbase(1998~2007.10)、Cochrane图书馆(2007年第3期)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8~2007.10),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8~2007.10),万方数据库(1998~2007.10)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8~2007.10)。同时筛检了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ST-段抬高型AMI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有两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和提取资料,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并采用RevMan4.2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首先分析各纳入研究的临床异质性,然后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异质性。有统计学异质性,首先分析异质性产生的原因,如仍无法判断异质性的来源,但临床及方法学质量各组间可认为具有一致性需要合并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无统计学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时,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为效应量。结果:共纳入10个研究,52433例患者,涉及4个RCT,6个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氯吡格雷邯可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降低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RR0.92,95%CI(0.86,0.97)]、降低再发心肌梗死[RR0.81,95%CI(0.73,0.89)]、降低卒中发生风险[RR0.81,95%CI(0.68,0.96)]、降低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RR0.38,95%CI(0.20,0.71)]、减少冠脉内血栓[RR0.84,95%CI(0.77,0.90)];②在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卒中的联合终点、心力衰竭及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③安全性: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耐受性较好,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在出血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2,1.33)]。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比较,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降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任何原因)、再发心肌梗死、卒中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并能减少冠脉内血栓。在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或卒中的联合终点、心力衰竭及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方面,两者疗效相当,短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无明显出血并发症。

论文目录

  • 一、英文缩略词
  • 二、中文摘要Ⅰ
  • 三、英文摘要Ⅰ
  • 四、正文Ⅰ
  • 1.引文
  • 2.材料与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6.参考文献
  • 五、中文摘要Ⅱ
  • 六、英文摘要Ⅱ
  • 七、正文Ⅱ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参考文献
  • 八、附录
  • 九、致谢
  • 十、综述
  • 1.正文
  • 2.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ST解决方案的高清机顶盒的设计实现[J]. 通信与广播电视 2011(01)
    • [2].自由现金流量与企业价值——以ST百花为例[J]. 对外经贸 2019(11)
    • [3].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重组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12)
    •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血管生成素的变化与心肌再灌注程度的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9(12)
    • [5].老年急性心肌炎ST段抬高患者的临床特点[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01)
    • [6].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下转诊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03)
    • [7].综合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01)
    • [8].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院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和出院后病死率风险[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5)
    • [9].用不同剂量的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5)
    • [10].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17)
    • [11].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机制[J].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03)
    • [12].影响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 2020(06)
    • [13].《202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管理指南》解读——从欧洲指南看中国实践[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09)
    • [14].“黄金降落伞”能在劳动法上平稳降落吗?——从ST围海事件引发的经济补偿金问题思考[J]. 山东工会论坛 2020(05)
    • [15].ST悬浮细胞系的驯化与猪细小病毒的培养[J]. 饲料博览 2019(10)
    • [16].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J]. 智慧健康 2019(31)
    • [17].福特嘉年华ST[J]. 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2017(03)
    • [18].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6(23)
    • [19].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ST段改变的研究现状[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6(05)
    • [20].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青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J].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6(06)
    • [21].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22].售后回租对*ST常铝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业 2017(02)
    • [23].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状动脉造影影响因素[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4].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完全血运重建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A5)
    • [25].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分析[J]. 安徽医学 2017(02)
    • [26].从ST博元看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问题与改进[J]. 当代经济 2017(10)
    • [27].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02)
    • [28].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变异原因分析[J]. 中国病案 2017(05)
    • [29].平板运动试验在缺血性ST段压低诊断中的应用评估[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05)
    • [30].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4)

    标签:;  ;  ;  ;  ;  ;  ;  ;  ;  ;  

    阿司匹林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及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统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