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 ——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 ——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论文摘要

千年以来,中国以天朝大国的绝对优势保持着与日本以和平友好为主的的交往,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增强,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两国实力的变化使得中日关系发生了改变,近代国人的对日观念也随着产生相应的变化。近代国人对日本认识的变化呈现着显著地从轻视到正视、从友好到敌对的变化过程。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从历史的客观事实出发,以《申报》为主要资料并结合相关其他大量历史史料,利用归纳演绎法、辩证思维法、和比较鉴别法等多种历史研究方法从多层面探讨从《申报》建立之初到日本吞并琉球(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十余年间国人日本观的变化。本文的主要观点认为这十余年是国人日本观变化的重要和过渡性的时期。在《申报》建立初期,国人一直持续着传统上对日的蔑视和漠视的态度,但是随着日本的发展和出兵台湾及吞并琉球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国人的对日观念逐渐摆脱对日本自古以来的传统态度,在对日关系上逐渐放下了“天朝上国”的姿态,从最初的放眼看世界的一批人的对日本的漠视,到日本明治之初对日本的轻视,再到对日本一些器物改革的肯定和对制度改革的怀疑,再到台湾事件之后对日本的谴责和戒备,最后到琉球被吞并后由于日本的改变而产生的警醒,以把日本作为敌人之一。这些对日观念的变化都发生在这短短的十余年之中。这一时期是近代以来国人对日观念重要的转折时期,为甲午之后的师日、反日心理做了铺垫;同时也是国人对日观念日渐冷静、客观的重要时段。这十年间国人开始对两国国情及两国关系进行分析,逐渐摒弃盲目的对日观念,不管是对日本还是本国都形成了更为透彻的认识。历史学的一大作用就是为当今世事提供借鉴意义,为未来的道路点亮指路明灯,对近代国人日本观的研究会让我们用史实为依据,指引我们更加透彻的认识现今中日之间的种种。利于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提供正确看待外国的态度,避免历史的惨剧再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概述
  • 0.2 研究现状
  • 0.3 选材 《申报》 的几点理由
  • 1 《申报》 早期对日报导
  • 1.1 对 《中日修好条规》 的报道与评价
  • 1.2 对日本与朝鲜交流的报道与评价
  • 1.3 对明治维新的报道与评价
  • 2 《申报》 对日本侵台事件的反应
  • 2.1 台湾事件的因由及报导
  • 2.2 对日本侵略性的认识和警惕心理的产生
  • 2.3 日本出兵台湾所引发的自强呼声
  • 3 《申报》 对日本吞并琉球的反应
  • 3.1 日本吞并琉球事件及其报导
  • 3.2 日本吞并琉球的一系列举动所引起的反应
  • 3.3 日本吞并琉球引发国人对加强军备的热议
  • 4 从 《申报》 相关报导看国人对日本认识变迁
  • 4.1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对日观念变化
  • 4.2 甲午时期国人对日观念的变化趋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近代中国人日本观综述[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2].国人日本观的演进与检讨[J]. 亚非研究 2016(01)
    • [3].醒梦之间:1895年后中国人日本观的变化[J]. 历史教学问题 2013(05)
    • [4].当代中国人的日本观研究述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5].从高旭的涉日诗歌看晚清中国人的日本观[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6].他影响了中国人的“日本观”——步平先生的学术情怀[J]. 博览群书 2016(10)
    • [7].戴季陶的日本观——以五四时期为中心[J]. 史林 2012(06)
    • [8].它,改变了我的日本观[J]. 黄金时代(学生族) 2011(04)
    • [9].调查显示千名中国青年的日本观 情感上拒绝,理性上认同[J]. 小康 2010(11)
    • [10].对人大附中学生日本观及产生原因的调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15)
    • [11].中国青年的日本观调查:情感上拒绝理性上认同[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1(01)
    • [12].日本观评课的做法值得学习[J]. 辽宁教育 2016(16)
    • [13].1920年代中国学生群体赴日考察研究[J]. 民国研究 2018(01)
    • [14].暧昧日本观与外交的“公共参与”[J]. 社会科学论坛 2012(10)
    • [15].伏尔泰的日本观[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4(04)
    • [16].黄庆澄《东游日记》及其日本观[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17].甲午战争前清政府的日本观——从决策者的知觉与错误知觉角度分析中国甲午战败的成因[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18].王先谦的“日本观”[J]. 兰台世界 2011(17)
    • [19].甲午战争前后《申报》的日本观[J]. 文史春秋 2016(10)
    • [20].“大中华”/“大西方”日本观的终结[J]. 世界知识 2008(23)
    • [21].从足球队经理到观光厅长官 专访日本观光厅长官沟畑宏[J]. 世界博览 2011(22)
    • [22].从《菊与刀》中文化的“矛盾性”看美国人的日本观[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9)
    • [23].从民族心理的角度考察日本的国民性——王朝佑的《我之日本观》对日本国民性的研究[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读刘岳兵著《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有感[J]. 抗日战争研究 2013(03)
    • [25].被忘却的“万人坑”[J]. 新民周刊 2013(15)
    • [26].从鲁迅的作品看其日本观[J]. 芒种 2013(22)
    • [27].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日本论”?[J]. 中国图书评论 2013(07)
    • [28].《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的“日本观”[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29].探析厨川白村在中国传播之初的“媒介”作用[J]. 名作欣赏 2012(30)
    • [30].晚清国人对日本认识的演变[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6(02)

    标签:;  ;  ;  

    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国人日本观变化 ——以《申报》为考察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