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乔进,赵彦,陈霞,施凯,窦志华[1](2021)在《2017—2019年临床药师持续干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医院骨科清洁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干预,规范骨科清洁手术前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医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与考核,建立医嘱点评与考核系统,收集持续性干预3年(2017-2019年)的医院骨科清洁手术出院病历4 430份,对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率、人均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及使用疗程进行分析与点评。结果临床药师持续干预期间,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2017年的(2 073.6±26.7)元下降至2019年的(255.3±8.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2017年的70.72%下降至2019年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的选用比例逐年下降,第1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的选用比例逐年升高。2017—2019年,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疗程<24h的例数逐年增加,使用疗程>48h的例数逐年下降,2017年与201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医院骨科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可明显促进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宋微微[2](2020)在《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为了解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而为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系统等,收集江西省某市6家“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连续五年外科手术病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家“三甲”医院连续5年共收集的190612份外科手术病例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754例,感染例次率为0.40%;2、在发生感染病例病原体检出方面,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54.61%;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麻醉类型、围手术期是否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是否急诊手术、ASA评分及NNIS评分等为影响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本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手术部位感染例次率为0.40%,低于全省平均发生水平(0.61%)及全国平均发生水平(1.39%)。2、医疗机构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尤其应该加强围手术期风险防控工作,以控制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代璐璐[3](2020)在《M公司抗菌药物营销策略分析与优化》文中指出

孔雨薇[4](2020)在《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使用趋势与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次研究基于国内抗菌药物数据库的数据(2012-2018年)进行分析,通过了解过去7年北京地区抗生素用药消费的新特点和趋势,分析评价抗菌药物消费量的变化,以期找到新的变化特征和原因,协助分析耐药性的上升等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或调整用药、政府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PDB药物综合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收集,该系统对国内重点城市等级医院的购药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检索功能对北京市医院(该系统包括北京市46家医院购药数据:三甲医院36家;二甲医院9家;一甲医院1家)2012-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医药品通用名、剂型、规格、给药的途径、数量和金额等关键信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解剖治疗化学系统(ATC)分类标准对抗菌药物中的抗生素、抗结核药物进行分类;采用成人的药物日平均量(DDD)对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规格的药物进行分类归纳;采用用药频度(DDDs)分析药物的使用倾向;限定日费用(DDC)反应该患者使用该药物的日平均费用;金额与用药频率排序比(B/A)分析用药频率和价格的同步性。统计数据汇编录入Excel 2003整理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标准化后的销售量为单位数量×单位剂量(g)。年份为自变量,药物金额或用药频率为因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药物使用的时间趋势。采用SPSS 22.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根据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β来估计药物使用情况随年份变化的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生素销售金额显示:2012-2014年起,抗生素销售总金额逐年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β<0,P=0.009);其中,注射用抗生素呈下降趋势(β<0,P=0.003),口服类抗生素销售金额保持平稳(P=0.128);注射类抗生素销售金额始终高于口服类抗生素,且为口服抗生素的23倍。2.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生素销售量显示:销售总量呈小幅度上下波动状态,销售总量变化基本平稳。不同类别抗生素构成占比排序基本未变,构成比大小存在一定变化,头孢类药物下降最明显,占比减少7%,抗菌药物组合增加3%。2012-2018年,每100位患者每天的DDD值逐年增加(P=0.033)。3.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不同种类抗生素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医院可用药物种类比2012年药物种类明显减少;四环素类、氯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均存在一些药物用药频率强度增加、限定日价格不合理、集中长期用药的情况。4.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结核药分析显示:销售金额逐年升高,销售量在2016年到达高峰后缓慢下降;2012年和2018年相比抗结核的药物种类构成变动不大,各类药物销售金额构成变化较大;抗结核药物以一线、口服为主,二线、注射为辅,且二线用药的销售金额、DDDs和注射用药的销售金额有上升的趋势(P均<0.05);抗生素销售单价以注射类经济负担最重,且2018年较2012年,大部分种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增长。结论1.总体而言,北京地区抗生素销售总金额呈现下降趋势;销售总量呈小幅度上下波动状态;抗生素使用频率、使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增长趋势,部分抗生素限定日销售金额居高不下。说明政府在调控管理抗生素的等政策有一定作用,但对抗生素滥用的问题仍需要继续采取一系列的规范措施。2.北京地区抗结核药物的用药频度在2012-2018年间保持平稳,但大部分种类抗结核药物的限定日消费金额都出现上升趋势,患者经济负担增大,且抗结核药物使用存在用药集中的现象,带来的耐药风险不容忽视。

夏如玉[5](2020)在《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抗生素耐药是一项重大的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可能会引起住院时间、死亡率和经济负担增加等潜在的严重后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excluding pneumonia),ALRTIs(eP))85%-95%由病毒感染引起,绝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抗生素的使用不仅无法有效地缓解症状还可能会带来副作用。该病是抗生素滥用的高发人群。推广有效药物以及提高医患的认知是改善这一现状,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方法。以ALRTIs(eP)的中西医治疗为着力点,本研究对医生和患者对抗生素和中药使用的认知、经验和态度进行调查和访谈研究,从发现有效药物以及提高医患的认知的角度,探索利用中药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可能性;并系统总结现有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的证据,与前述调查和访谈研究的发现相互比较和补充,从多角度探索中药减少ALRTIs(eP)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可行性,并提供证据。研究方法(研究一)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医生对2012年实施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最严限令)的认知、态度和体验,包括(1)限令实施后,医生经历了什么;(2)医生对抗菌药限令的了解程度如何;(3)医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限令的感受;(4)医生使用了哪些对策。调查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微信和电子邮件招募医生。除描述性统计外,还比较了最严限令实施初期和实施5年后医生认知、态度、体验的差异,并比较了不同学历、资历、医院级别、区域以及中医与西医医生间的差异。(研究二)对北京和合肥四所医院呼吸科门诊和两所社区医院的医生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化访谈。访谈过程为20-30分钟,采用录音形式记录。访谈内容包括医生治疗ALRTIs(eP)的处方行为,对不同治疗措施的态度,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观点等,以了解医生的处方过程,探索减少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措施。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通过主题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通过NVIVO 11软件完成。(研究三)采用回顾性治疗结局研究设计,通过网络问卷收集最近3个月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急性咳嗽者的回顾性数据,问卷关键问题包括:(1)最后一次咳嗽时使用了什么治疗方法;(2)咳嗽进展如何;(3)各项治疗对咳嗽症状的疗效如何。采用滚雪球抽样法,通过微信招募参与者。分析急性咳嗽中抗生素、非抗生素类西药、中药、非药物疗法的使用率,各类疗法症状缓解效果Likert量表评分及后续使用抗生素情况。(研究四)系统评价检索了 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重庆维普、Sino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更新至2020年2月,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两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并采用GRADEpro GDT软件制作证据概要表。同时,我们还检索了该病相关的指南,用AGREE II工具进行评价,并对系统评价中纳入试验涉及的中成药与指南中推荐的中成药进行对比。结果研究一来自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7名医生完成了问卷,平均年龄39岁。90.8%医生报告自己所在医院限制抗菌药使用的行政管理要求比较严格或非常严格。医院组织了较多或非常多抗菌药限令相关培训(2012年59.1%,2016年68.5%,P<0.001)。65.1%医生宣称他们熟悉或非常熟悉2012年最严限令,但只有46.8%正确回答了三题抗菌药处方知识测试题,一级医院医生(P=0.013)、中医医生(P=0.001)的正确率相对其他医生更低。超过65%的医生有时担心或常常担心那些“有风险”患者的临床预后。2012年,有32%的医生选择继续处方原抗菌药(限令禁止使用的抗菌药)或建议患者院外自行服用原抗菌药,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下降到22.6%。处方其他药物来替代抗生素的医生选择的替代药物95%以上是中药。研究二共访谈26名临床医生,平均年龄41.9岁,平均门诊工作时长为11.8年。数据分析在6个领域中得到11个主题。医生一致认为对没有细菌感染指征(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和/或黄痰、发热等)的ALRTIs(eP)患者,不会处方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二代和三代头孢菌素。无论是否处方抗生素,多数医生会处方对症治疗西药和(或)中药。几乎所有医生认为中药能改善该病的症状,缩短病程。有医生认为中药可以减少抗生素使用。医生报告的抗生素滥用原因包括患者的错误观念,该病诊断的不确定性,医生担忧患者预后及额外的医疗责任,抗生素管理不够严格等。研究三来自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的25583名急性咳嗽者完成了问卷,年龄中位数25岁,65.8%伴有痰。分别有45.3%、39.4%、27.1%、20.9%急性咳嗽患者使用了抗生素、中药、非抗生素类西药、非药物疗法。使用最多的抗生素是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各疗法症状缓解效果的Likert量表评分较接近。使用中药后续使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14.4%)低于非抗生素西药后续使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24.5%)。综合症状缓解效果和减少抗生素使用效果的总体效果排序结果显示,排在前五的中药为中药汤药、肺宁颗粒、小青龙(颗粒/合剂)、十五味龙胆花丸、川贝枇杷膏。研究四(1)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纳入33项试验(6103名受试者)。与安慰剂相比,中成药对咳嗽症状缓解效果更优(3个试验,949名患者,风险比(RR)2.50,95%CI(置信区间)1.16至5.43;低确定性证据);治疗有效率更高(3个试验,948名患者,RR 1.70,95%CI 1.44至2.01;中等确定性证据)。23项试验比较了 40种中成药。没有试验报告抗生素使用情况相关结局。(2)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纳入8篇指南和专家共识,共推荐了 29种口服中成药。AGREE II评价结果显示纳入指南评分偏低。(3)对比:有4种中成药(冬菀止咳颗粒、通宣理肺口服液、感咳双清胶囊、蛇胆陈皮液)同时在随机对照试验和指南中出现。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这4种中成药存在6项试验,但其中只有2项试验被指南作为证据引用。指南中93%(27/29)的中成药推荐没有基于试验证据。91%(41/45)存在证据(尽管质量不高)的中成药没有被指南提及。结论2012年最严限令促进了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医生对限令的态度和行为有所改善,但对“有危险”患者预后的担忧仍然普遍存在,部分医生使用中药替代了抗生素以缓解担忧。医生们均认为不应该为非细菌感染ALRTIs(eP)患者处方抗生素,但处方抗生素与否的具体原则差异很大,抗生素处方的决策中仍存在患者的观念错误、诊断的不确定性、医生担忧患者预后及额外的医疗责任、缺乏适合临床实践的指南、医院缺乏严格管理的关键障碍。不管是否使用了抗生素,大多数医生都通过开具对症治疗西药或中药来缓解症状;医生认为中药能改善该病的症状、缩短病程,可能可以减少该病抗生素使用。患者调查显示45.3%的急性咳嗽患者还是使用了抗生素,39.4%使用了中药。患者认为不同疗法的症状缓解效果较为接近;但使用了中药的患者,后续需要加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更低。上述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了利用中药替代或补充抗生素在ALRTIs(eP)的治疗中使用的医患认知基础和实践选择,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却发现中药治疗该病的原始研究不足且证据薄弱;同样,我们也发现指南中推荐的中成药种类和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的中成药种类,存在很大的不一致。这提示虽然利用中药来减少ALRTIs(eP)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医患认知基础和比较广泛的有效体验,但临床实践却并非基于指南或临床研究证据;当前中药,特别是中成药大品种,临床研究匮乏,且证据薄弱,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也并非基于研究证据。因此,卫生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宣传和政策管理等方面继续加强医患对于限令的认知和遵守程度;一方面需要加强中药,特别是中药大品种的临床研究,产生更好证据,支持临床实践,并提高临床实践指南的方法学质量和实用性。

王梓瑜[6](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姜旭[7](2020)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内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的发生规律,了解其感染途径、主要致病菌以及药敏情况,进一步探讨N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控NI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本院NICU内所有住院时间超过48小时且病史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近4年本院NICU内NI的发病率、感染类型、病原菌分布、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先对院感组与非院感组之间患儿的一般状况、个人史、母孕史以及诊疗经过等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其中存在显着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确定变量与NI发病率之间的独立相关性。结果:1、NI的发病率:本研究共收集了 NICU内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新生儿3515例,其中发生NI的有181例,NI发病率为5.15%;发生NI的例次数为209次,NI例次发病率为5.95%。2、NI的类型分布:肺炎68例(32.54%),败血症46例(22.01%),消化道感染23例(11.00%),口腔感染23例(11.00%),泌尿道感染12例(5.74%),中枢感染6例(2.87%),皮肤感染1例(0.48%),其他22例(10.53%)。3、NI的常见病原菌分布:共检出病原菌14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3株(占69.13%),居前三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55株(36.91%)、鲍曼不动杆菌12株(8.05%)、铜绿假单胞菌11株(7.38%);革兰氏阳性菌29株(占19.46%),居前三位的是葡萄球菌16株(10.74%)、屎肠球菌10株(6.71%)、粪肠球菌1株(0.67%);真菌15株(占10.07%),包括白色念珠菌7株(4.70%)、近平滑念珠菌7株(4.70%)、酿酒酵母菌1株(0.67%)。4、常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碳青霉烯类药物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良好,但对ESBL检测阴性的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性下降,尤其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分别为:64.29%、32.14%);另外,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而鲍曼不动杆菌虽对碳青霉烯类以及大部分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性较高,但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差。与此同时,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也出现高度耐药;常见的真菌虽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高度敏感,但近平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现象。5、NICU内N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院感组与非院感组新生儿在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1分钟Apgar评分、机械通气史、留置胃管史、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糖皮质激素、输血、脂肪乳、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联用抗菌药物以及光疗史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儿的分娩方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留置胃管史、使用PS史、输血史是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院NICU内NI的发病率较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报告结果低,主要感染类型为肺炎和败血症,居前三位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对部分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2、本院NICU内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分娩方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史、留置胃管史、使用PS史、输血史。第二部分 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研究目的:探究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在NICU内预防和控制NI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记录2018年10月01日至2019年09月30日在本院NICU内实施手卫生强化管理工作前、后,233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科室每床日手卫生用品使用量以及NI发病率等指标,对比强化管理实施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及依从情况,从而评估该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效果。结果:实施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后本院NICU内工作人员整体的手卫生依从率、合格率、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率均较强化管理前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强化管理后抗菌洗手液与免洗手消毒液使用量均较强化管理前显着增多,而NI发病率则较强化管理前明显下降。结论: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可显着提升NICU内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进而有效降低NI的发病率。

崔美頔[8](2020)在《健康传播视域下抗生素的认知“神话”与祛魅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问题与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有关。健康问题和人类健康意识也一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国人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效制止抗生素滥用也是健康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抗生素“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国人对其疗效的一种虚假信仰,也是对抗生素的偏见的、不科学的、不理性的一种认知。这使抗生素具有了一种被夸大的、赋予了神秘感的完美形象。在抗生素被神化的过程中,除了复杂的社会背景影响外,各种传播形式也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祛魅”抗生素“神话”就是帮助祛除抗生素的被过度神化的形象,使国人理性、科学的看待抗生素。在诸多影响之下,国人逐渐摒弃了抗生素作为一种“神药”的观念,开始纠正不正确的用药习惯,并树立健康、科学用药意识。本篇论文在健康传播的大视域下以罗杰斯的创新与扩散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为支撑,运用了资料分析法、半结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来探讨国人对抗生素认知的变化。论文的结构以抗生素“神话”的建立到对抗生素“神话”的“祛魅”为线索,根据抗生素“神话”的建立、对抗生素的神化过程、抗生素走下“神坛”的契机以及“祛魅”的实践进行论述和说明。在论述的过程中依托不同的媒介载体试图厘清以下问题:抗生素“神话”是如何形成的?抗生素“神话”的建立过程中各种传播形式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对抗生素“神话”的“祛魅”实践中各种传播形式又是如何做的?这种“祛魅”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本文共七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第一章从抗生素进入中国的背景入手探讨抗生素“神话”形成的缘起;第二章分析各种传播形式对建构抗生素“神话”的作用;第三章探讨抗生素“神话”走下神坛的原因;第四章分析医疗机构内部的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祛魅”实践,试图厘清“怎么祛魅”这一问题;第五章借助访谈结果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对抗生素神话“祛魅”效果究竟是怎样的。最后一章根据前五章的讨论得出结论。抗生素在中国传播近百年的历史之中,国民对抗生素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神化抗生素到对抗生素的科学再认知,是国民认知能力的提高,也是健康传播在科学传播大视域下的一种飞跃。

张满[9](2020)在《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医院感染是影响患者安全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致死率和经济损失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至少可以预防50%的医院感染。但目前关于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多为单一模型,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的研究较少,且尚未发现有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及开发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的相关研究。医院感染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还能通过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家庭、医院和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找出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对于控制其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递归系统模型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因素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并找出费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应用递归系统模型探索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贵州省六所医院综合ICU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比较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相对准确地预测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并分别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联合比较应用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出能满足不同医务人员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为ICU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分析匹配后病例组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找出控制其费用的关键因素。研究内容与方法:(1)基于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杏林),收集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全部六家使用该系统满1年的医院所有ICU患者的相关病历信息,应用Rstudio软件编程,对ICU患者人口学特征和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统计描述,并应用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进行医院感染风险因素的分析。(2)将以上所有样本按照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构建包括广义线性模型、决策树模型(ID3、CART、C4.5、C50四种算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在内的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用来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然后通过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三个指标再验证集验证模型。并分别根据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3)收集贵州省使用该系统中的四家医院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所有ICU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住院费用,运用SPSS25.0软件,按照医院、性别、年龄组、入院科室、入院病情严重程度、医疗保险方式进行1:1匹配,形成病例组与对照组,计算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并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ICU患者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的差异。通过AMOS25.0软件构建的递归系统模型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各影响因素的直接、间接贡献与总贡献,找出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结果:(1)(1)本研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共1782例ICU患者,其中医院感染率为23.01%(410/1782),高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其中男性1191例(66.84%),抗生素使用天数≤6天的患者最多1376例(77.22%),住院天数≥37天的患者占比最少236例(13.24%),40.68%的患者有手术史。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10例(23.01%),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的组为≥60岁(25.56%)、男性(25.10%)、持续发烧天数≥6天(50.70%)、住院天数≥37天(58.90%)、抗生素使用天数≥13天(49.02%)、床位数≥2000张(32.82%)、需要病原菌培养(30.49%),其他还包括手术史、感染史、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史和糖尿病史,以上各项目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医院感染患者更常发生在冬季(43.90%),感染部位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60.00%、泌尿系统11.50%和血液系统9.80%;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43.15%;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23.35%。医院感染发生的基础疾病定义为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癌症。无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7.53%,患有1种、2种和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26.92%、40.94%和60.53%;侵入性器械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导尿管62.28%(千日感染率为0.96‰),呼吸机34.88%(千日感染率为10.03‰),中心静脉导管32.48%(千日感染率为1.58‰)。抗菌药物使用天数≤6天、7~12天和≥13天对应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依次为6.50%、19.41%和49.02%,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发现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入院临床科室、手术史、本次需要病原菌培养、糖尿病史、癌症史、住院天数、持续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医院床位数、感染史等。(2)(1)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发现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糖尿病史、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上次住院持续发烧天数、手术史、癌症史、医院床位数和入院科室;(2)前四位相对稳定风险因素依次为:上次住院期间住院天数(6个模型确定)、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糖尿病史(5个模型确定)、本次住院需要病原菌培养(4个模型确定);(3)多个风险预测模型比较结果如下:广义线性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四个决策树模型的区分度C统计量分别为0.857、0.849、0.745~0.778,对应的校准度评价P(S:P)统计量:分别为0.877、0.114、0.202~0.666;决策曲线分析的净获益统计量分别为:11%、10.5%、8.3%~9.5%。根据指标越大越好的标准得到广义线性模型相对最优。(4)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关键风险因素开发了多款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的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第一类是基于Rstudio软件的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代码的临床医务人员通过点选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二类是基于智能手机/网络交互式风险计算器,喜欢使用手机或者网络的医务人员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登录网址,动态可视化个体患者的风险概率。第三类是Excel风险计算器,通过点选个体患者的不同特点,其对应的风险概率和需要采取的措施能被实时交互展示。(3)(1)2018年其中四家综合医院ICU共收治140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49例,成功配对335对,放弃14对,配对成功率为95.99%。335例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为84073.34元,病例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134455.96元、对照组为37749.86元;病例组住院天数中位数25天,对照组为7天。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住院费用经配对秩和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中,西药费中位数最高为31981.06元(占44.38%),其次是治疗费中位数13570.86元(占18.77%)。(3)通过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影响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因素为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癌症史,进一步通过递归系统模型发现除上述影响因素外,导尿管使用天数对其只存在间接贡献,并且找到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控制的关键因素为抗生素使用天数(既有直接贡献又有间接贡献,总贡献最大)。研究结论:(1)与文献报道发达地区ICU患者医院感染率(1.62%~7.23%)相比较,贵州省六所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2)应用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的关键风险因素开发的多款人机交互式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能满足医务人员不同使用习惯。它们的开发与应用能使医院感染监测、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临床医院感染防控有机结合,很好地填补医院感染监测、模型构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研究中,递归系统模型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可以清晰地识别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的直接与间接贡献,计算总贡献,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王顺彩,刘旭昕,王凯,绽丽,郭峥,候珂君,沈霞,马志娟,薛长梅,侯素芳,董玉霞[10](2020)在《青海省东部地区9所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文中指出目的了解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青海省东部地区不同规模的9所医院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 9所医疗机构的7196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其中17.66%为治疗用药,3.74%为预防用药,0.81%为治疗加预防用药;一联用药占20.02%,二联用药2.06%,三联及以上用药率为0.1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89%,其中预防用药率为20.59%。病原学送检率为58.43%,治疗用药的患者中用药前送检率为81.18%。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最多,其中85.45%为治疗用药。结论青海省东部地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较合理,病原学送检率较高。但头孢菌素的使用率较高,须加强管理。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17—2019年临床药师持续干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017—2019年骨科清洁手术相关费用比较
    2.2 2017—2019年抗菌药物在医院骨科清洁手术中的整体应用情况
    2.3 2017—2019年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分布
    2.4 2017—2019年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比较
3 讨论
    3.1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3.2 在医院骨科清洁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
    3.3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
    3.4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

(2)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诊断标准及切口类型分类
    2.5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不同年度SSI发生情况
    3.2 不同手术切口类型SSI发生情况
    3.3 不同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3.4 SSI病原体分布情况
    3.5 Ⅰ类切口手术SSI病原体分布情况
    3.6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比较
    3.7 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3.8 患者术后SSI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SSI的发生特征分析
        4.1.1 SSI的发生率
        4.1.2 SSI的时间分布
        4.1.3 SSI的部位分布
        4.1.4 SSI病原体检出情况
        4.1.5 Ⅰ类切口手术SSI病原体检出情况
    4.2 SSI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2.1 麻醉类型与SSI发生的关系
        4.2.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与SSI发生的关系
        4.2.3 手术持续时间与SSI发生的关系
        4.2.4 切口类型与SSI发生的关系
        4.2.5 手术急诊情况与SSI发生的关系
        4.2.6 ASA、NNIS评分与SSI发生的关系
    4.3 预防与控制医院SSI对策建议
    4.4 本研究局限性
第5章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使用趋势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资料收集
    3.研究指标
    4.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三、结果
    1.抗生素使用趋势分析
    2.2012-2018 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结核药物使用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B WHO-ATC分类(2017 版)对照表
    附录C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附录D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E 个人简历

(5)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我国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相关管理政策
    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西医诊疗及抗生素是否应该使用的相关研究
    3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认识及相关研究
    4 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方法
        4.1 横断面调查
        4.2 定性访谈研究
        4.3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医生对最严抗菌药限令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的网络问卷调查
    1 背景
    2 方法
        2.1 调查对象招募
        2.2 数据收集
        2.3 问卷设计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过程
        3.2 基本信息
        3.3 抗菌药限令实施的体验
        3.4 对抗菌药限令以及抗菌药处方知识的了解
        3.5 对执行抗菌药限令的态度
        3.6 医生执行抗菌药限令情况
    4 讨论与结论
        4.1 调查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医生和决策者的建议
        4.4 未来研究
        4.5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医生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中抗生素及中药使用的认知、态度和处方行为的定性研究
    1 背景
    2 方法
        2.1 访谈形式
        2.2 访谈者和受访者
        2.3 访谈提纲
        2.4 资料分析
    3 结果
        3.1 对抗生素使用的观点
        3.2 处方行为
        3.3 抗生素及中药滥用情况
        3.4 处方过程中的障碍
        3.5 减少药物滥用的建议
        3.6 对中药使用的观点和经验
    4 讨论与结论
        4.1 访谈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建议
        4.4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咳嗽用药及回顾性评价疗效的患者调查研究
    1 背景
    2 方法
        2.1 调查设计
        2.2 调查对象招募
        2.3 资料收集和管理
        2.4 问卷设计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调查过程
        3.2 人口社会学特征
        3.3 咳嗽特征和患者伴随症状及疾病情况
        3.4 使用的治疗方法
        3.5 不同治疗方法对咳嗽症状的缓解
        3.6 咳嗽症状缓解效果的影响因素
        3.7 不同治疗方法后续抗生素使用情况
        3.8 后续是否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因素
        3.9 不同中药疗效排序结果
    4 讨论与结论
        4.1 调查结果总结
        4.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4.3 对医生和决策者的建议
        4.4 未来研究
        4.5 结论
    5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中成药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除外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与指南推荐的对比研究
    1 背景
    2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方案
        2.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文献检索策略
        2.3 资料筛选与纳入
        2.4 资料提取和管理
        2.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6 效应测量指标和数据合并
        2.7 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3 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方法
        3.1 文献检索策略
        3.2 资料筛选与提取
        3.3 指南的质量评估
    4 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结果
        4.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4.2 纳入研究特征
        4.3 纳入研究质量
        4.4 效应值估计
    5 临床实践指南评价结果
        5.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5.2 纳入指南特征
        5.3 方法学质量
        5.4 推荐中成药
    6 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基础与指南建议的比较结果
    7 讨论与结论
        7.1 结果总结
        7.2 与其他研究的比较
        7.3 对临床和未来研究的建议
        7.4 结论
    8 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三、结果
        3.1 NICU内NI的发生情况
        3.2 NICU内NI发生的影响因素
    四、讨论
        4.1 NICU内NI的发生水平
        4.2 NICU内NI的类型和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
        4.3 NICU内NI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五、结论
第二部分: 手卫生强化管理系统对NICU内NI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三、结果
        3.1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3.2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不同类型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比较
        3.3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手卫生用品使用量比较
        3.4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NI发病率比较
    四、讨论
        4.1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工作人员手卫生相关监测指标的变化
        4.2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手卫生用品的使用情况
        4.3 强化管理前、后NICU内NI发病率的变化
    五、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控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致谢

(8)健康传播视域下抗生素的认知“神话”与祛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2 研究综述
    0.3 关键概念解析
    0.4 研究方法与不足之处
1 抗生素成为一种“神话”的缘起
    1.1 “人类的福音”:抗生素的问世以及非凡疗效
    1.2 抗生素“神话”产生的社会土壤
        1.2.1 西医东渐:西医成为抗生素进入中国的基础
        1.2.2 死亡阴霾:战争、疫病、饥荒
    1.3 “赛先生”崇拜:抗生素成为另一种科学“神话”
2 多重传播交互作用下的抗生素“神话”建构
    2.1 “神话”的建立:大众传媒的社会参与
        2.1.1 抗生素“神称”:话语层面对“神话”的巩固
        2.1.2 “英模报道”:抗生素“神话”的媒体叙事
        2.1.3 抗生素广告: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神药”宣传
    2.2 “神话”的巩固:医院诊所的组织传播
    2.3 “神话”的强化:同质化人群的人际传播
        2.3.1 赤脚医生:乡村医疗体系的关键点
        2.3.2 药店工作人员:逐利的“自己人”
        2.3.3 家庭成员:用药习惯的代际传承
3 “重识与再评估”:抗生素为何走下“神坛”
    3.1 抗生素副作用的显现——神话性削弱
    3.2 药物科学发展对抗生素价值的再评估
    3.3 健康传播在科学认知视野下的再发展
4 健康传播视域下抗生素“神话”的“祛魅”实践
    4.1 组织传播:医疗组织借助国家政策对抗生素“神话”的强制“祛魅”
    4.2 大众传播:营造“大健康”传播环境
        4.2.1 “官媒”对抗生素规范使用的正确引导——以《人民日报》为例
        4.2.2 健康类电视节目营造的养生“大环境”——以央视《健康之路》为例
        4.2.3 对抗生素信息的“平民式”传播——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为例
        4.2.4 专业人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对抗生素的“祛魅”——以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为例
    4.3 人际传播:对抗生素“神话”潜移默化的“祛魅”
        4.3.1 家庭成员间的知识反哺
        4.3.2 医患之间的信息互通
5 “祛魅”抗生素“神话”的实践效果
    5.1 抗生素使用“神话”的祛除:认知的转变
    5.2 经验性用药习惯的改善:态度趋于理性
    5.3 国家政策推行:使用规范化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9)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绪论
第一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现况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地点
        1.3.2 研究对象
        1.3.3 相关指标及其测量
        1.3.4 相关变量赋值
        1.3.5 质量控制
        1.3.6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1 现况研究基本情况
        1.4.2 医院感染风险的单变量广义线性模型
    1.5 讨论
        1.5.1 贵州省ICU患者医院感染总体发病率地区分布比较
        1.5.2 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特点分布分析
        1.5.3 基础疾病数量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析
        1.5.4 ICU患者侵入性器械使用和感染情况分析
        1.5.5 ICU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1.5.6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因素初步确定
        1.5.7 小结
第二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2.1 前言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地点
        2.3.2 研究对象与纳入排除标准
        2.3.3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2.3.4 相关变量赋值
        2.3.5 质量控制
        2.3.6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医院感染的比较
        2.4.2 ICU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识别的多模型构建
        2.4.3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
        2.4.4 基于多个风险预测模型确定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
        2.4.5 基于相对全面稳定风险因素开发医院感染风险计算器
    2.5 讨论
        2.5.1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在医院感染研究中的重要性
        2.5.2 风险预测模型的验证分析
        2.5.3 多个风险预测模型识别医院感染相对全面稳定的风险因素分析
        2.5.4 风险预测模型中风险计算器的临床开发应用分析
        2.5.5 小结
第三章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3.1 引言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匹配条件及原则
        3.3.3 研究内容
        3.3.4 相关定义及其测量
        3.3.5 相关变量赋值
        3.3.6 质量控制
        3.3.7 统计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和住院天数分析
        3.4.2 基于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
    3.5 讨论
        3.5.1 ICU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3.5.2 递归系统模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3.5.3 小结
第四章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4.1 主要结果
    4.2 主要结论
    4.3 政策建议
    4.4 研究创新点
    4.5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质量评价报告
附录二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II)
作者简介
致谢

(10)青海省东部地区9所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参加调查的医院
    1.2 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规模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2 不同规模医院的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情况
    2.3 不同类别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4 不同科室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及时率
    2.5 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目的构成情况
3 讨论

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2019年临床药师持续干预骨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分析[J]. 乔进,赵彦,陈霞,施凯,窦志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04)
  • [2]江西省某市“三甲”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D]. 宋微微. 南昌大学, 2020(08)
  • [3]M公司抗菌药物营销策略分析与优化[D]. 代璐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4]2012-2018年北京地区医院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使用趋势与特征分析[D]. 孔雨薇.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5]中药影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必要抗生素使用的调查及循证评价研究[D]. 夏如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7]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及手卫生强化管理研究[D]. 姜旭. 苏州大学, 2020(02)
  • [8]健康传播视域下抗生素的认知“神话”与祛魅研究[D]. 崔美頔. 辽宁大学, 2020(01)
  • [9]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直接经济损失评价研究[D]. 张满. 东南大学, 2020(01)
  • [10]青海省东部地区9所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J]. 王顺彩,刘旭昕,王凯,绽丽,郭峥,候珂君,沈霞,马志娟,薛长梅,侯素芳,董玉霞.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08)

标签:;  ;  ;  ;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