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建立及诱导子的作用研究

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建立及诱导子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草药之一。近几年,围绕丹参进行的研究很多,而丹参毛状根又是其中的研究热点,这与其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本文以发根农杆菌ATCC 15834和丹参叶片为材料,经过侵染、共培养、除菌、扩大培养等过程得到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以此为基础,测定丹参毛状根生长动态及丹参酮合成动态变化,之后探讨了6种诱导子——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超声波、Zn2+、Ca2+和Mg2+对丹参毛状根生长、3种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合成积累以及保护酶系(SOD、POD、CAT)的影响。为提高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生长率及丹参酮合成提供依据。1.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 15834侵染丹参叶片从而得到丹参毛状根,实验中确定了侵染时间(30min)、共培养时间(2-3d)、除菌方法(40℃高温除菌)以及培养用培养基(MS-N)。丹参毛状根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表面存在很多生长点,且生长后均呈中空囊状,毛状根由许多中空管构成,此种形态利于其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吸收水分和养分。2.经实验测定,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丹参毛状根生长率与培养基中的糖含量存在线性关系且拟合性良好,呈反比;(2)毛状根生长存在延迟期(0-3d),快速生长期(3-21d),及生长平缓期(21-24d);(3)丹参酮合成量迅速增加期出现在培养的第9天之后,并在第15天到达第二次迅速增长期,于21天时增长速度开始减缓;(4)鉴于毛状根生长和丹参酮合成量,诱导子加入时间应为培养的第18天。3.两种生物诱导子(酵母提取物和黑曲霉诱导子)和三种离子(Ca2+、Mg2+和Zn2+)在不同处理浓度时均促进丹参毛状根的生长,而超声波处理会抑制毛状根的生长。6种诱导子对毛状根中SOD活性均有抑制作用;两种生物诱导子使毛状根POD活性升高,而使CAT活性降低;Mg2+和Ca2+均抑制POD和CAT的活性,而Zn2+则相反;超声波处理后POD和CAT活性变化与生物诱导子处理相反。比较发现,毛状根生长率较高时,3种保护酶的活性也相对较高。4.不同诱导子加入后对丹参毛状根的生长及丹参酮合成动态影响结果如下:(1)两种生物诱导子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对丹参酮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Zn2+、Mg2+和Ca2+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对丹参酮合成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超声波处理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对丹参酮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诱导子处理后,3种保护酶的活性均先出现增高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酶的活性也随之降低而趋于稳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丹参
  • 1.1.1 丹参的主要化学成分
  • 1.1.2 丹参的药理作用
  • 1.1.3 丹参的组织培养
  • 1.2 毛状根
  • 1.2.1 毛状根的诱导
  • 1.2.2 毛状根的特点
  • 1.2.3 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
  • 1.2.4 对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
  • 1.2.5 毛状根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 1.3 丹参毛状根的研究进展
  • 1.4 诱导子
  • 1.4.1 诱导子的种类
  • 1.4.2 诱导子的作用机制
  • 1.4.3 诱导子作用的特点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毛状根培养体系的建立
  • 2.3.2 毛状根显微结构研究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生长特性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丹参毛状根的培养
  • 3.2.2 毛状根湿重测定方法
  • 3.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方法
  • 3.2.4 保护酶活性测定方法
  • 3.2.5 丹参毛状根丹参酮含量测定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生长曲线
  • 3.3.2 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时丹参酮积累研究
  • 3.3.3 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3 种保护酶活性变化
  • 3.3.4 丹参毛状根悬浮培养培养液糖含量变化
  • 3.3.5 毛状根生长率与糖消耗之间的计量关系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丹参毛状根的培养
  • 4.2.2 诱导子的制备
  • 4.2.2.1 生物诱导子制备
  • 4.2.2.3 非生物诱导子制备
  • 4.2.3 毛状根湿重测定方法
  • 4.2.4 保护酶活性测定
  • 4.2.5 诱导方案
  • 4.3 结果分析
  • 4.3.1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生长率的影响
  • 4.3.2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培养的动态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丹参毛状根的培养
  • 5.2.2 诱导子的制备
  • 5.2.3 毛状根湿重测定方法
  • 5.2.4 保护酶活性测定
  • 5.2.5 丹参酮含量测定
  • 5.2.6 诱导方案
  • 5.3 结果分析
  • 5.3.1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丹参酮合成的影响
  • 5.3.2 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碳源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1)
    • [2].丹参毛状根不同培养时期有效成分的积累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09)
    • [3].不同氮源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J]. 中草药 2020(09)
    • [4].基于响应面法对丹参毛状根诱导条件的优化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18(11)
    • [5].茉莉酸参与介导镧诱导丹参毛状根活性物质的积累[J]. 中药材 2017(10)
    • [6].诱导子对丹参毛状根丹酚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 [7].磷胺霉素处理对丹参毛状根合成丹参酮类化合物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24)
    • [8].培养基中不同营养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积累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9].丹参毛状根中多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生物合成(英文)[J]. 药学学报 2011(11)
    • [10].流式细胞术测定丹参毛状根核DNA方法的建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12)
    • [11].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07)
    • [12].ABA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对丹参毛状根酚酸类成分和关键酶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06)
    • [13].稀土元素镧与丹参毛状根中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合成中关键酶的量效关系[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03)
    • [14].一氧化氮信号在脱落酸诱导丹参酚酸类成分积累中的作用[J]. 生物工程学报 2016(02)
    • [15].3种鼠尾草属植物有效成分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6)
    • [16].两种丹参毛状根对茉莉酸甲酯的差异响应[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7].不同元素对丹参毛状根生长及丹参酮类成分积累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9(11)
    • [18].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 中国中药杂志 2014(16)
    • [19].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积累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 2010(13)
    • [20].农杆菌Ri诱导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的优化[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6)
    • [21].丹参转基因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5)
    • [22].诱导子对丹参有效成分次生代谢的诱导与调控[J]. 中国中药杂志 2011(03)
    • [23].稀土元素镧对丹参活性物质积累及其合成途径中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23)
    • [24].基于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丹参毛状根酚酸类成分次生代谢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01)
    • [25].丹参毛状根化学成分稳定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06)
    • [26].丹参SmNAC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3(13)
    • [27].丹参毛状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4)
    • [28].管状花目中多酚氧化酶的序列分析与功能预测[J]. 北方园艺 2016(12)
    • [29].丹参乙酰CoA酰基转移酶基因全长克隆和SNP分析[J]. 药学学报 2010(06)
    • [30].赤霉素及其合成抑制剂对丹参酮类活性物质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06)

    标签:;  ;  ;  ;  

    丹参毛状根培养体系建立及诱导子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