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理论诗学视角下《诗经·国风》翻译研究 ——以理雅各及许渊冲译本为例

操纵理论诗学视角下《诗经·国风》翻译研究 ——以理雅各及许渊冲译本为例

论文摘要

从翻译研究历史来看,翻译研究一直从语言学层面来进行,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翻译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翻译家开始注意到文化和社会对翻译产生的影响。这就是70年代出现的“文化转向”,即将翻译研究从语言学层面转移到文化方面,以安德鲁·勒菲维尔为代表的操纵学派便是其中重要一分支。勒菲维尔提出“翻译即改写”理论,认为文学翻译过程不仅受到文本本身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来自文本外部的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的操纵。译者通常会对原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其译文与所处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相符,从而使译文能在译入语文化圈内得到最大范围的传播,实现相应的翻译目的。《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对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中许多诗歌在今时今日仍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出了中国伟大的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正因为其要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许多外国学者纷纷将其翻译成不同文字。1871年和1973年,理雅各和亚瑟·韦利的无韵版分别得到出版发行。与西方学者热衷于《诗经》的英译不同,中国学者迟迟才将它翻译成英文。国内许多知名翻译家在多年后也有了自己版本的《诗经》译本,例如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许渊冲先生、汪榕培教授。如今,《诗经》译本多种多样,本文中,作者仅选择理雅各及许渊冲的版本来进行探讨。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应用勒菲维尔操纵理论中诗学观对《诗经》中《国风》的英译进行研究。在操纵理论中,诗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学技巧、体裁、主题、典形人物、情节及象征等文学要素的集合;二是指关于文学在整体社会系统中是什么角色或应是什么角色的观念。这两者对于作品主题的选择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体除引言外分为四部分。其中在引言中,作者交待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第一章简要介绍《诗经》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价值以及其英译本情况。同时,勒菲维尔的操纵理论中诗学这一观点也将在这章进行探讨,以作为理论基础便于以下几章的研究讨论。第二章分别探讨两位译者个人的诗学观,并由此出发讨论两位译者在诗学观操纵下分别采用的不同的翻译观点及理论,并举例说明。第三章从诗学观对语言表达的操纵展开。其中探讨诗学观对译者在词汇、韵律和节奏以及句子结构选择方面的影响。第四章,作者从对文化元素的翻译方面进行讨论。讨论在诗学观影响下,译者对于一些文化意象翻译的掌控,进而探讨翻译与文化传递之间的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0.1 Research Questions
  • 0.2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 0.3 Approach and Methodology
  • Chapter 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of Poetry and a General Survey of Manipulation Theory
  • 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ook of Poetry
  • 1.1.1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Book of Poetry5
  • 1.1.2 Commentaries on Book of Poetry
  • 1.1.3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Book of Poetry
  • 1.1.4 Studies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Book of Poetry
  • 1.2 A General Survey of Andre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 Chapter 2 Studies on James Legge and Xu Yuanzhong and Their Personal Poetics
  • 2.1 Studies on James Legge and His Personal Poetics
  • 2.2 Studies on Xu Yuanzhong and His Personal Poetics
  • 2.3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Legge's and Xu'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3.1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Legge's Translation Strateg
  • 2.3.2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Xu's Translation Strategy
  • Chapter 3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on Legge's and Xu's Language Expression in Regional Songs
  • 3.1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erms of Words
  • 3.1.1 Onomatopoeia
  • 3.1.2 Reduplication
  • 3.1.3 Alliterative Compound
  • 3.2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erms of Rhyme and Rhythm
  • 3.3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in Terms of Form
  • 3.3.1 Line Length
  • 3.3.2 Repeated Phrases and Stanzas
  • Chapter 4 Poetological Manipulation on Legge's and Xu's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Regional Songs
  • 4.1 Translation of Images Loaded with Ecological Culture
  • 4.2 Translation of Images Loaded with Material Culture
  • 4.3 Translation of Images Loaded with Social Culture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钱钟书旧体诗中“自我”形象类型[J]. 文教资料 2016(34)
    • [2].《诗经》中关于“兴”的再探讨——兼谈《钟与鼓》的“套语理论”[J]. 北方文学 2017(12)
    • [3].翻译诗学观操控下的诗歌翻译形式——以《哀希腊》汉译为例[J]. 长江丛刊 2017(17)
    • [4].论贞观诗风中的雅正诗学观[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9(01)
    • [5].“诗是经验”——论里尔克的诗学观[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6].诗学观规约下的郭沫若诗歌翻译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08)
    • [7].略论阮大铖的诗学观—以《咏怀堂诗集》自序三篇为中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4)
    • [8].论白居易尚俗诗学观[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9].梅肖尼克翻译诗学观的学术渊源考略[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生态诗学的现代价值——从济慈的生态诗学观谈起[J]. 天府新论 2016(03)
    • [11].诗为情化:华兹华斯与方玉润诗学观比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2].论陈三立的诗学观[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3)
    • [13].音乐、和谐与诗——论诺瓦利斯断片中所体现的和谐诗学观[J]. 德语人文研究 2017(02)
    • [14].郭沫若诗歌翻译与创作的诗学观管窥[J]. 长江丛刊 2018(24)
    • [15].根基·灵魂·生命——评香港著名爱国诗人王一桃的真善美诗学观[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6].艾布拉姆斯诗学观简论[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2(02)
    • [17].贞观雅诗学观析论[J]. 殷都学刊 2008(03)
    • [18].“阴”与“阳”辩证和谐视野下的王船山诗学观[J]. 名作欣赏 2017(06)
    • [19].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诗学观的人格创造力管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4)
    • [20].浅谈朱光潜《诗论》中的诗学观[J]. 美与时代(下) 2012(01)
    • [21].河洛地域崇情思潮与陆机的“缘情”诗学观[J]. 山西档案 2017(05)
    • [22].三苏父子的怨刺诗学观[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23].钱锺书比较诗学观管窥[J]. 蚌埠学院学报 2015(01)
    • [24].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和谐诗学观建构探究[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01)
    • [25].从“志”与“情”的关系看熊十力的诗学观[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26].杨慎六朝诗学观与明中期主流诗学观异同及探因[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7].论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学观[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10)
    • [28].打通:寻找中西共同的诗心文心——对钱钟书中西比较诗学观的梳理和研究方法的剖析[J]. 世界文学评论 2009(02)
    • [29].中国古代诗学观的一次重大转变[J]. 求索 2009(12)
    • [30].雨果美丑诗学观的经典化[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06)

    标签:;  ;  ;  ;  

    操纵理论诗学视角下《诗经·国风》翻译研究 ——以理雅各及许渊冲译本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