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AGTR在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缬沙坦对其作用

ACE、AGTR在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缬沙坦对其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主要成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Ⅱreceptor,AGTR)亚型AGTR1和AGTR2在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变化,结合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测定及形态学观察,探讨RAS在AD中所起的作用及培哚普利、缬沙坦对AD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及缬沙坦组,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2海马立体定向微量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Y-形电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定、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刚果红染色观察大鼠海马Aβ的沉积情况、通过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海马ACE的活性变化、通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检测大鼠海马CA1区AGTR1、AGTR2的表达。结果:1.Aβ1-42注射后大鼠行为学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正确逃避电刺激所需要的次数延长(P=0.000),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均较模型组正确逃避电刺激所需要的次数延长(P均=0.000),培哚普利组、缬沙坦组及对照组两两之间正确逃避电刺激所需要的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2.HE染色观察:对照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较多,细胞排列整齐,层次分明,边缘清晰,细胞核及核仁明显,未见明显锥体细胞坏死;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较少,细胞排列欠规则,见大量锥体细胞坏死,神经元密度较对照组减少(P=0.000);培哚普利组及缬沙坦组海马CA1区可见部分锥体细胞坏死,细胞排列基本规则,神经元密度较均匀,神经元密度较模型组增加(P均=0.000)。3.刚果红染色:模型组可见染色阳性物质沉积,其周围神经元皱缩,排列紊乱;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及缬沙坦组海马未见明显嗜刚果红样物质沉积。4.ACE活性的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ACE活性增加(P=0.003),培哚普利组较模型组活性减少(P=0.005)。5.AGTR1的表达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AGTR1光密度值增加(P=0.000),缬沙坦组较模型组AGTR1光密度值减少(P=0.001)。6.AGTR2的表达变化:模型组较对照组AGTR2光密度值增加(P=0.000),缬沙坦组较模型组AGTR2光密度值增加(P=0.005)。结论:1.ACE在AD模型大鼠海马中活性增强,培哚普利可以延缓AD的进展。2.AGTR1可能促进AD的进展,其作用可被缬沙坦抑制。3.AGTR2可能延缓AD的进展。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
  • 综述二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疾病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利用ACE软件检测自动测试系统中的硬件问题[J]. 计量技术 2016(06)

    标签:;  ;  ;  ;  ;  

    ACE、AGTR在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缬沙坦对其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