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应力对脂蛋白浓度分布及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切应力对脂蛋白浓度分布及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切应力对脂蛋白浓度分布及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于风旭

导师: 石应康

关键词: 切应力,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浓度极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族型清道夫受体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内流场特征和切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切应力对脂蛋白浓度分布和内皮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低切应力条件下脂蛋白浓度分布及受体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①应用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在体测量颈动脉各部分参数并改进音叉型人平均颈动脉分叉(tuning forkaverage human carotid bifurcation,TF-AHCB)模型。利用粒子成像测速(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PIV)技术体外测量,了解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内流场的速度分布和切应力分布情况,并与数字模拟(numericalsimulation,NS)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②以构建的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为平台,取样检测颈动脉窦(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inus,ICAS)、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区域的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腔内壁面浓度。对低流速组和高流速组各个测量点HDL、LDL的腔内壁面浓度分布以及两组之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对HDL、LDL腔内壁面浓度与

论文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流场力学分布的实验研究

前言

研究内容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颈动脉血管分叉模型腔内壁面脂蛋白浓度与切应力关系的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表面脂蛋白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材料和方法

结果和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创新

综述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1-23

参考文献

  • [1].人体动脉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分析[D]. 马燕山.河北医科大学2016
  • [2].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血管细胞力学信号转导与基因调控网络[D]. 王晓东.上海交通大学2014
  • [3].生理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细胞骨架机制[D]. 王燕华.上海交通大学2009
  • [4].SIRT1和SIRT6及相关分子在机械应力对血管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D]. 姚庆苹.上海交通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脉动低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D]. 黄荣国.第二军医大学2003
  • [2].圆管狭窄下游定常流湍流场力学特性的定量检测和数值模拟[D]. 郭应强.四川大学2003
  • [3].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处血流动力学及趋化因子含量的动态变化[D]. 聂永梅.四川大学2005
  • [4].LOX-1和p38MAPK通路活化的关系及辛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D]. 郝文君.中国医科大学2006
  • [5].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 李勇刚.四川大学2005
  • [6].低密度脂蛋白浓度极化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D]. 危当恒.重庆大学2006
  • [7].切应力抑制内皮细胞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及PI3K/Akt的调控作用[D]. 王汉琴.上海交通大学2007
  • [8].高密度脂蛋白对炎性脂肪细胞功能的影响[D]. 钟巧青.中南大学2007
  • [9].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分化前流动加载对所得细胞表型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杨思远.四川大学2007
  • [10].血脂水平与HDL亚类分布关系的研究[D]. 杨雨叶.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  ;  ;  ;  ;  ;  

切应力对脂蛋白浓度分布及受体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