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制备与能研究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制备与能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成为国内外能源利用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的热点。相变储能技术可解决能量供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因而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相变材料微胶囊是利用胶囊中的相变材料能在相变温度附近发生固-液(或液-固)相转变而产生热效应的原理来达到吸收、储存或释放热能的效果。目前,相变微胶囊存在热容量低,热传导率低,过冷度高,功能单一,热稳定性低,使用寿命低等局限,本课题通过在传统相变微胶囊中复合碳纳米管,改善传统相变微胶囊的过冷度、热稳定性等性能。本课题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作为壳材,溴代十六烷作为芯材,芯材料/壳材料重量比为5:1,2种不同壳材料的甲醛与三聚氰胺分子摩尔比(F/M)1.8和2.2,3种不同的碳纳米管加入量0g,0.5g和1g,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在温度较温和的条件下,通过控制聚合速率,实现对相变材料较好的包覆效果,从而制备出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采用温度显示巡检仪测试溴代十六烷加入CNT前后的热学性能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测试仪器对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理化性质、热学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微胶囊的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的结构呈圆球形,分散状态良好,有少部分粒径在纳米级别的微胶囊存在;微胶囊的粒径分布范围在0.57.5μm,加入碳纳米管后平均粒径降低到2.47μm,且分布集中;碳纳米管的加入对相变微胶囊的晶型不产生影响;高F/M的微胶囊的热稳定性优于低F/M,且随着CNT加入量的增加,微胶囊的热稳定性有增加的趋势,最好的是CNT2.2-1,综合热稳定温度为481.1℃,最差的是CNT1.8-0,综合热稳定温度为427.2℃;在微胶囊包裹率方面,加入CNT后,F/M=1.8微胶囊的包裹率没有明显变化,F/M=2.2微胶囊的包裹率从75.37%降低到了62.22%;在抑制过冷度方面,传统相变微胶囊CNT2.2-0要优于CNT1.8-0,过冷度从9.77℃降低到8.77℃,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中CNT1.8-1最好,过冷度缩小到6.84℃,此外,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都要优于传统相变微胶囊,而且随着加入CNT量的增加,有提高的趋势。采用干法直接涂层法对涤纶织物进行相变微胶囊涂层整理,测试了经涂层整理后,织物的表面形貌,重量增加,涂层厚度,断裂强力,透气量等服用性能,并重点分析了织物的温度调节性能。对涂层整理织物的测试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在纱线表面形成了一层明显的膜,并附着有相变微胶囊,但是分布不是很均匀;织物增重率在31%32%之间,涂层厚度为0.020.03mm;织物的断裂强力由855N增加到11001200N;透气量在61L m-2s-1左右,约为整理前的1/6;在温度波动范围为-18℃50℃和50℃<sup>-18℃的环境下,经过涂层整理的织物,在升降温的过程中,于在溴代十六烷的相变点附近均出现了约1.5min的温度调节功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相变材料
  • 1.2 相变微胶囊
  • 1.2.1 相变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 1.2.2 相变微胶囊的应用
  • 1.3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
  • 1.4 相变微胶囊涂层整理织物
  • 1.5 课题研究背景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1.6.1 课题研究目标
  • 1.6.2 课题的创新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设计
  • 2.1.1 工艺参数
  • 2.1.2 实验方案
  • 2.2 试验方法
  • 2.2.1 溴代十六烷加入 CNT 前后热学性能测试
  • 2.2.2 微胶囊的制备
  • 2.2.3 涂层整理织物的制备
  • 2.3 微胶囊性能评价
  • 2.3.1 扫描电镜测试
  • 2.3.2 红外光谱分析
  • 2.3.3 X 射线衍射分析
  • 2.3.4 热重分析
  • 2.3.5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2.4 微胶囊涂层织物的性能评价
  • 2.4.1 织物重量
  • 2.4.2 织物厚度
  • 2.4.3 织物断裂强力
  • 2.4.4 织物透气量
  • 2.4.5 织物的温度调节性能
  • 3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表面形貌与粒径
  • 3.1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 3.2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粒径
  • 3.2.1 微胶囊的粒径
  • 3.2.2 工艺参数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理化性质
  • 4.1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化学结构
  • 4.2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结晶结构
  • 4.3 溴代十六烷加入 CNT 前后及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热学性质
  • 4.3.1 溴代十六烷加入 CNT 前后热学性质
  • 4.3.2 微胶囊的热稳定性
  • 4.3.3 热焓值
  • 4.3.4 包裹率
  • 4.4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的过冷性
  • 4.4.1 过冷度测试结果
  • 4.4.2 过冷度与工艺参数的关系
  • 4.5 本章小结
  • 5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涂层整理织物性能
  • 5.1 涂层织物表面形貌
  • 5.2 织物重量
  • 5.3 织物厚度
  • 5.4 织物断裂强力
  • 5.5 织物透气量
  • 5.6 织物温度调节性能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本课题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功能性微胶囊油墨在网印中的应用[J]. 丝网印刷 2019(11)
    • [2].咪鲜胺、芥末精油微胶囊对红毛丹果实保鲜效果的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什么是微胶囊染整技术[J]. 网印工业 2019(12)
    • [4].微胶囊红磷阻燃木塑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03)
    • [5].微胶囊技术开辟纺织染整应用发展的新途径[J]. 乙醛醋酸化工 2020(03)
    • [6].天然抗菌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J]. 针织工业 2020(04)
    • [7].正十六烷在芳香微胶囊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纺织技术 2020(03)
    • [8].分散染料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J]. 塑料工业 2020(04)
    • [9].悬浮聚合制备交联聚苯乙烯石蜡微胶囊及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03)
    • [10].中药香囊组方药材种植及其芳香气味在香味微胶囊中的开发可能性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19)
    • [11].石蜡微胶囊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 2018(05)
    • [12].微胶囊芳香整理[J]. 印染 2017(01)
    • [13].维生素E复凝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7)
    • [14].自润滑微胶囊摩擦学研究进展[J]. 润滑与密封 2017(08)
    • [15].微胶囊释放机制概述[J]. 现代农药 2017(05)
    • [16].热膨胀微胶囊的研究进展[J]. 工程塑料应用 2017(08)
    • [17].微胶囊相变悬浮液用于储能/输能系统的性能评价研究[J]. 新型建筑材料 2017(09)
    • [18].浅谈高分子材料在微胶囊新技术中的应用[J]. 西部皮革 2016(10)
    • [19].单宁酸缓释微胶囊的释放特性与应用研究[J].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6(03)
    • [20].相分离法制备多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胶囊[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2016(03)
    • [21].有机无机掺杂微胶囊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9(11)
    • [22].壳聚糖/明胶抗菌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J]. 化工进展 2020(03)
    • [23].茶多酚微胶囊对腊肉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1)
    • [24].触发型微胶囊钢筋阻锈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综述[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0(02)
    • [25].淀粉基食品微胶囊递送体系的构建及其控释特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0(15)
    • [26].苍耳子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冷鲜肉涂膜保鲜中的应用[J]. 应用化工 2020(10)
    • [27].微胶囊在自修复混凝土制品中的试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7(12)
    • [28].微胶囊悬浮剂研究现状与展望[J]. 广东化工 2017(09)
    • [29].芳烃油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J]. 现代化工 2017(09)
    • [30].卤油微胶囊的制备[J]. 中国调味品 2016(02)

    标签:;  ;  ;  ;  ;  

    碳纳米管复合相变微胶囊制备与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