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研究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经济全球化不断催生和推动着金融的全球化和自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和保险业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特别是近年来,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发展迅速,其发展程度不断深入。银行业和保险业合作已经是金融业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根据发展程度的不同,银保合作的模式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金融集团模式三种。我国银保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以分销协议模式为主,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之后,分销协议模式的弊端不断涌现,为从改变这一种局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越来越注重战略层面的合作。虽然战略联盟有可能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创造双赢的机会,但是现实中战略联盟失败的概率也居高不下,一个主要原因是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不当。战略联盟的成功关键因素是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目前我国银保合作过程中,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这一部分并未能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在选择保险公司作为战略联盟伙伴的方法单一,这种选择方法会导致战略联盟的实施存在一定隐患。因此,加紧对银行选择保险战略伙伴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全面科学地选择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我国银行和保险战略联盟合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遵循由一般到具体,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借鉴国外银保合作伙伴选择的经验,对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的现状作了分析总结,指出我国目前银行在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仍存在对合作伙伴缺乏了解、考虑因素单一、注重关系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依据国内外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对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价标准进行选取,得出商业银行可通过可信度、兼容性和能力三个维度对候选保险公司进行评价选择。最后本文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建立了一套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战略联盟的合作保险公司时应切记盲目跟风进行合作,应淡化关系因素全面选择伙伴的建议。对实施指标评价体系过程遇到的问题,如判断矩阵的取样、指标数值的处理和指标权重的修正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银保合作概念及其合作模式
  • 1.3.2 战略联盟及其伙伴选择研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
  • 1.4.2 研究的方法与本文结构
  • 1.5 研究的创新
  • 2 国外银保合作及其伙伴选择分析
  • 2.1 国外银保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 2.1.1 银保合作产生与原因
  • 2.1.2 银保合作的发展
  • 2.2 国外银保合作模式及其伙伴选择
  • 2.2.1 银保合作模式
  • 2.2.2 银保合作伙伴选择
  • 2.3 国外银保合作及其伙伴选择的经验借鉴
  • 2.3.1 银保合作发展的经验
  • 2.3.2 银保合作伙伴选择的经验
  • 3 我国银保合作及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分析
  • 3.1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与模式选择
  • 3.1.1 银保合作的发展过程
  • 3.1.2 银保合作模式的选择
  • 3.1.3 银保合作战略联盟的发展原因及合作形式
  • 3.2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1 契约式战略联盟伙伴选择
  • 3.2.2 股权式战略联盟伙伴选择
  • 3.2.3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 4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的参考依据
  • 4.1 国外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
  • 4.1.1 国外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
  • 4.1.2 参考国外银保合作战略联盟对伙伴的选择评价指标
  • 4.2 我国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
  • 4.2.1 我国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标准
  • 4.2.2 确定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标准
  • 5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
  • 5.1 评价指标的初选
  • 5.1.1 可信度指标
  • 5.1.2 兼容性指标
  • 5.1.3 能力指标
  • 5.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5.3 评价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 5.3.1 指标权重方法比较
  • 5.3.2 采用模糊层次法确定指标权重
  • 6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及其评价实施的建议
  • 6.1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建议
  • 6.1.1 加强银保合作的战略意识
  • 6.1.2 切忌盲目合作
  • 6.1.3 淡化关系因素
  • 6.2 指标评价体系实施过程的建议
  • 6.2.1 确保判断矩阵的有效性
  • 6.2.2 评价过程及问题分析
  • 6.2.3 综合评价的修正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资源整合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联盟伙伴竞争的调节作用[J]. 管理评论 2019(11)
    • [2].战略联盟伙伴搜索、战略柔性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研究[J]. 技术经济 2019(09)
    • [3].促进还是规避竞争:联盟组合伙伴竞争与突破性创新倒U型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10)
    • [4].联盟伙伴敲竹杠行为的效率损失及其治理[J]. 企业活力 2008(08)
    • [5].战略联盟中的信任关系及其阶段模式[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0(01)
    • [6].基于知识转移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04)
    • [7].联盟伙伴特征对品牌联盟组织间协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联盟管理能力的中介效应[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联盟伙伴视角下产学研联盟稳定性提升路径——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6(10)
    • [9].联盟伙伴合作机率的博弈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02)
    • [10].战略联盟伙伴间特征与联盟管理实践转移[J]. 管理科学 2014(05)
    • [11].联盟伙伴特征、可置信承诺与战略联盟的稳定性[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07)
    • [12].共享一应云联盟发展成果[J]. 城市开发 2017(19)
    • [13].产学研技术联盟伙伴利益分配风险补偿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06)
    • [14].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12)
    • [15].技术标准联盟伙伴关系与联盟绩效的关联研究[J]. 科研管理 2011(08)
    • [16].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因素与联盟绩效的关系研究[J]. 软科学 2013(06)
    • [17].基于投影寻踪的R&D联盟伙伴贡献度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3)
    • [18].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12(03)
    • [19].新创高科技企业供应链联盟伙伴评价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 2010(17)
    • [20].高管团队成员社会关系、联盟伙伴间信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J]. 中国科技论坛 2016(04)
    • [21].企业跨国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决策方法研究[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05)
    • [22].数字化实施路线图[J]. 现代商业 2017(06)
    • [23].虚拟企业联盟伙伴选择问题的群决策模型[J]. 价值工程 2011(28)
    • [24].2008 DS SIMULIA在京召开[J]. 电气制造 2008(11)
    • [25].联盟组合治理的动态契合与设计研究[J]. 软科学 2019(02)
    • [26].文化冲突对跨国战略联盟效果的影响分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 [27].共生视角下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分析[J]. 科技和产业 2012(08)
    • [28].高校战略联盟伙伴选择指标体系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 2010(04)
    • [29].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伙伴匹配性分形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05)
    • [30].建筑企业施工项目技术联盟伙伴选择策略分析研究[J]. 江苏建筑 2011(03)

    标签:;  ;  ;  ;  

    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