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雷岩,陈晓菲,晏亮,张虹,赵蓉芬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雷岩,陈晓菲,晏亮,张虹,赵蓉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抗真菌敏感性,抗真菌药,鉴定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文献综述

雷岩,陈晓菲,晏亮,张虹,赵蓉芬[1](2019)在《289株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对9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女性的常见病。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12月苏州地区VVC患者分离的289株念珠菌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和包括棘白菌素类、新叁唑类药物在内的9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本文采用核糖体RNA的D1/D2基因进行念珠菌菌种鉴定。参照M27-A3方法检测其对9种抗真菌药物(包括棘白菌素类及新叁唑类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表明,289株VVC念珠菌菌株中,白念珠菌259株、光滑念珠菌14株、克柔念珠菌10株、热带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2株。259株VVC白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体外敏感性好,对米卡芬净敏感性高于另外两种棘白菌素类;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敏感性好;但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和克柔念珠菌分离株对卡泊芬净敏感性差,但对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敏感性好;光滑念珠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体外敏感性好,对伊曲康唑敏感性差,对泊沙康唑敏感性好;伏立康唑对光滑念珠菌分离株MIC50/90为0.5/1μg/mL;克柔念珠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0%耐药;4株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50%耐药,对卡泊芬净、氟康唑、伏立康唑100%耐药,对其余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近平滑念珠菌对9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白念珠菌仍为苏州地区VVC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对临床常用药物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敏感性差。研究结果提示对VVC病人常规进行分泌物培养、菌种鉴定,对苏州地区临床医生制定VVC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尽管棘白菌素类、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新叁唑类药物尚未应用到VVC的临床治疗中,但是这些药物对VVC病原体总体敏感性较好,未来有望成为氟康唑、咪唑类药物治疗失败患者的新选择。(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2](2019)在《Etest方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分析Etest法检测临床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率。方法针对220株临床常见的5种念珠菌,分别采用CLSI M27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别统计Etest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叁种唑类药物的基本一致率(EA)和分类一致率(CA)。结果 Etest方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的EA分别为氟康唑(96.8%)、伏立康唑(97.3%)和伊曲康唑(81.8%)。对于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中两种检测方法的CA分别为96.2%,97.5%和—;92.5%,82.5%和97.5%;92.5%,97.5%和—;97.5%,—和70%;—,100%和90%。结论 Etest法检测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率较高,是念珠菌唑类药物敏感性测定简便并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推荐在真菌实验室常规使用。(本文来源于《现代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曾跃斌,李铭航,王迪,侯冰,黄媛春[3](2018)在《白念珠菌359株分离鉴定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念珠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之一,主要存在人体表面及黏膜等部位,属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侵入性操作增多和导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临床科室中白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而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又容易导致白念珠菌耐药现象也日趋加重,因此了解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对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地选择抗真菌药物防治白念珠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2013—2016年,采用法国科(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07期)

厉荣玉,陈京,欧成举[4](2018)在《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的差异,为病原真菌学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FUNGUS 3药敏试剂盒对临床分离的220株白念珠菌进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 220株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5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97.27%与97.73%,81.82%与85.00%,87.27%与90.46%,92.72%与95.00%,96.82%与97.27%。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白念珠菌酵母相MIC值明显高于菌丝相,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性霉素对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MIC值差异不显着(P>0.05)。受试菌株两相细胞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度总体一致性为85.46%(188/220),有32株菌株酵母相表现为耐药及中介,但菌丝相却为中介与敏感。结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抗真菌药物对菌丝相的抗菌活性强于酵母相。(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张莉莉,王强兄,沈亮亮,冀燕芬,邓淑文[5](2018)在《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及β-tubulin基因部分测序对临床分离的53株经形态学鉴定为曲霉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唑类(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和棘白菌素类(米卡芬净、阿尼芬净和卡泊芬净)共7种抗真菌药物对所有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或最低有效浓度(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MEC)。结果 53株曲霉菌包含烟曲霉复合体22株(烟曲霉21株和仑图卢斯曲霉1株),黑曲霉复合体23株(塔宾曲霉16株、黑曲霉5株和百岁兰曲霉2株)及土曲霉和黄曲霉各4株;米卡芬净、阿尼芬净、卡泊芬净、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株的MIC_(90)为0.031、0.031、0.25、0.5、0.5、1、2μg/mL。除1株烟曲霉对伊曲康唑(MIC≥16μg/mL)和伏立康唑(MIC为2μg/m L)耐药及1株仑图卢斯曲霉对两性霉素B耐药(MIC为8μg/m L)外,其余菌株对7种药物均敏感。4种曲霉复合体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白菌素类药物体外抗曲霉菌活性最好,两性霉素B体外抗曲霉菌活性相对较差,唑类药物介于以上两者之间。不同种曲霉菌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别。(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晏亮,邓淑文,张东兴,潘炜华,廖万清[6](2017)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11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仅次于细菌性阴道炎的第二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影响了众多女性健康~([1])。本研究检测了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53株念珠菌对11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VVC临床用药提供信息。1材料和方法1.1菌株来源收集上海长征医院妇科门诊2016年10月~2017年1月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的念珠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魏天征,张晋巧,甄莉[7](2017)在《须癣毛癣菌对3种外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3种外用抗真菌药物(2%酮康唑乳膏,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体外抗真菌活性和药物敏感性进行比较,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临床分离须癣毛癣菌15株及其标准株1株,用琼脂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在琼脂的含菌平板打孔后分别加入上述3种药物,培养7 d后测定各含药孔周围的抑菌圈直径。结果 3种外用药物对须癣毛癣菌其均形成抑菌圈,2%酮康唑乳抑菌圈直径均数15.94 mm,盐酸布替萘芬乳膏抑菌圈直径均数为68.39 mm,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抑菌圈直径均数为62.32 mm。而任意2组的抑菌圈均数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酮康唑乳膏和盐酸布替萘芬乳膏临床菌株与标准菌株抑菌圈均数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须癣毛癣菌抗真菌活性而言,盐酸布替萘芬乳膏优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优于酮康唑乳膏,须癣毛癣菌临床菌株对于酮康唑乳膏与盐酸布替萘芬乳膏不排除耐药情况的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7年33期)

吴伟伟,王千,龚杰,万喆,王爱平[8](2017)在《8种抗真菌药物对浅表真菌病致病菌株体外敏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8种抗真菌药物对100株浅表致病真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微量液基稀释法M27-A3和M38-A2方案,采用8种抗真菌药物对100株常见浅表致病真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体外药敏实验结果显示,8种药物对皮肤癣菌表现出良好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其中特比萘芬(GM MIC,0.011μg/mL,MIC范围,0.004~0.06μg/mL)具有最强的抗真菌活性。咪康唑(GM MIC,0.147μg/mL,MIC范围0.015~1μg/mL)具有最强的抗念珠菌活性。酮康唑(GM MIC,0.097μg/mL,MIC范围0.03~1μg/mL)则对马拉色菌具有最佳体外抗真菌效果。结论体外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常见浅表致病真菌对8种常用抗真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酮康唑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念珠菌、马拉色菌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特比萘芬和萘替芬对皮肤癣菌具有最佳的抗真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高正琴,岳秉飞[9](2017)在《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快速定量检定临床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并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内转录间隔区和2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含有上述基因的标准质粒进行定量分析,建立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对1185份临床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真菌培养、普通PCR、基因克隆和测序鉴定。对所有真菌分离株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专属性强,能准确检出白色念珠菌,而与其他念珠菌属真菌、非念珠菌属真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该技术灵敏度高,能精确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DNA线性范围达11个数量级,白色念珠菌最低检测限度为5个菌落形成单位。该方法重复性非常好,组内和组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测试中相关系数、斜率和效率没有显着变化,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载量的定量检测,用普通PCR和基因克隆测序分析进行了确证。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 h内完成,可以用作定量分析快速诊断方法。应用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1185份临床标本中检出94份白色念珠菌阳性标本,真菌培养获得8株存活的白色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对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氟康唑、沃尔康唑均敏感,但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氟胞嘧啶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结论本研究新开发评价的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快速简易,精准稳定,特异灵敏地定量检定白色念珠菌,适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白色念珠菌检测、食品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安全检查、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26)

高正琴,岳秉飞[10](2017)在《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快速定量检定临床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并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内转录间隔区和2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构建含有上述基因的标准质粒进行定量分析,建立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对1185份临床标本中的白色念珠菌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真菌培养、普通PCR、基因克隆和测序鉴定。对所有真菌分离株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建立的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专属性强,能准确检出白色念珠菌,而与其他念珠菌属真菌、非念珠菌属真菌、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该技术灵敏度高,能精确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DNA线性范围达11个数量级,白色念珠菌最低检测限度为5个菌落形成单位。该方法重复性非常好,组内和组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测试中相关系数、斜率和效率没有显着变化,表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载量的定量检测,用普通PCR和基因克隆测序分析进行了确证。整个检测过程可在2h内完成,可以用作定量分析快速诊断方法。应用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从1 185份临床标本中检出94份白色念珠菌阳性标本,真菌培养获得8株存活的白色念珠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白色念珠菌分离株对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氟康唑、沃尔康唑均敏感,但对两性霉素B、酮康唑、特比萘芬、氟胞嘧啶已经产生了耐药性。结论:本研究新开发评价的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可以快速简易,精准稳定,特异灵敏地定量检定白色念珠菌,适用于动物源性产品中白色念珠菌检测、食品药品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安全检查、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9-12)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分析Etest法检测临床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性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率。方法针对220株临床常见的5种念珠菌,分别采用CLSI M27微量肉汤稀释法和Etest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分别统计Etest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叁种唑类药物的基本一致率(EA)和分类一致率(CA)。结果 Etest方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的EA分别为氟康唑(96.8%)、伏立康唑(97.3%)和伊曲康唑(81.8%)。对于氟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中两种检测方法的CA分别为96.2%,97.5%和—;92.5%,82.5%和97.5%;92.5%,97.5%和—;97.5%,—和70%;—,100%和90%。结论 Etest法检测念珠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与微量肉汤稀释法一致率较高,是念珠菌唑类药物敏感性测定简便并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测方法,推荐在真菌实验室常规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参考文献

[1].雷岩,陈晓菲,晏亮,张虹,赵蓉芬.289株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和对9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J].菌物学报.2019

[2].张丽,王贺,肖盟,徐英春.Etest方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念珠菌属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9

[3].曾跃斌,李铭航,王迪,侯冰,黄媛春.白念珠菌359株分离鉴定及其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

[4].厉荣玉,陈京,欧成举.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8

[5].张莉莉,王强兄,沈亮亮,冀燕芬,邓淑文.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鉴定及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6].晏亮,邓淑文,张东兴,潘炜华,廖万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原菌对11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分析[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

[7].魏天征,张晋巧,甄莉.须癣毛癣菌对3种外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

[8].吴伟伟,王千,龚杰,万喆,王爱平.8种抗真菌药物对浅表真菌病致病菌株体外敏感性检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7

[9].高正琴,岳秉飞.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C].第十叁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论文集.2017

[10].高正琴,岳秉飞.白色念珠菌TaqMan-小沟结合物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检测及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C].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论文集.2017

标签:;  ;  ;  ;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论文-雷岩,陈晓菲,晏亮,张虹,赵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