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分离、表面包覆与性质研究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分离、表面包覆与性质研究

论文摘要

贵金属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以及化学性质引起科学界广泛的关注。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是影响纳米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精确控制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对研究其性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如何精确控制金、钯等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以及改善金纳米球的表面活性展开具体的研究,主要工作及结果如下:1、采用逐步添加法和银促进合成法合成金纳米棒。发现采用逐步添加法可以获得长径比较大的纳米棒,但含量较低,而采用银促进合成法可以获得平均粒径在40-50nm左右、尺寸分布较为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金纳米棒。引入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的方法对金纳米棒进行离心分离,探索了不同密度梯度介质以及不同的密度梯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发现采用40%-80%的乙二醇-CTAB水溶液密度梯度溶液可以对金纳米棒进行有效的分离,将金纳米棒按照长径比的大小分离开,实现了对金纳米棒的尺寸进行精确调控的目的。对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进行了研究。2、采用种晶促进长成法制备得到形貌单一、分散均匀的22 nm钯纳米立方晶体,并以其作为晶种合成得到更大尺寸的立方晶体。采用多元醇还原法合成了长度为10~20 nm,分散良好的钯纳米棒,选取乙二醇-乙醇密度梯度溶液对所获得的钯纳米棒进行离心分离。3、采用水热法和柠檬酸钠还原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得到了平均粒径在分别在10nm和15nm左右、尺寸分布均一、分散性良好、稳定的金纳米粒子。分别对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金纳米粒子进行了SiO2表面包覆的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氨水用量和TEOS用量对包覆结果的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1.2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1.2.1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性质
  • 1.2.1.1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性质
  • 1.2.1.2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
  • 1.2.1.3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催化性质
  • 1.2.2 贵金属纳米材料形貌控制合成研究进展
  • 1.3 纳米材料分离技术
  • 1.3.1 纳米分离技术
  • 1.3.1.1 电泳法
  • 1.3.1.2 排阻色谱法
  • 1.3.1.3 膜分离法
  • 1.3.1.4 磁分离法
  • 1.3.2 密度梯度超离心分离(DGU)
  • 1.3.2.1 密度梯度介质
  • 1.3.2.2 速率区带分离
  • 1.3.2.3 等密度分离
  • 1.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金纳米棒的形貌控制合成与分离
  • 2.1 引言
  • 2.2 金纳米棒的形貌控制合成
  • 2.2.1 实验部分
  • 2.2.1.1 逐步添加合成法合成金纳米棒
  • 2.2.1.2 银促进合成法合成金纳米棒
  • 2.2.2 结果与表征
  • 2.2.3 金纳米棒的生长机理
  • 2.3 金纳米棒的分离
  • 2.3.1 实验部分
  • 2.3.2 结果与讨论
  • 2.3.3 密度梯度溶液的选择
  • 2.3.3.1 蔗糖溶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 2.3.3.2 乙二醇-CTAB水溶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
  • 2.3.4 金纳米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钯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与分离
  • 3.1 引言
  • 3.2 钯纳米立方晶体的控制合成
  • 3.2.1 实验部分
  • 3.2.2 结果与表征
  • 3.3 钯纳米棒的控制合成
  • 3.3.1 实验部分
  • 3.3.2 结果与表征
  • 3.3.2.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3.2.2 KBr浓度的影响
  • 3.3.2.3 前体浓度的影响
  • 3.4 钯纳米棒的分离
  • 3.4.1 实验部分
  • 3.4.2 结果与表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金纳米粒子的形貌控制合成与包覆
  • 4.1 引言
  • 4.2 油相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包覆
  • 4.2.1 实验部分
  • 4.2.2 结果与表征
  • 2核壳纳米结构的包覆机理'>4.2.3 Au@SiO2核壳纳米结构的包覆机理
  • 4.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对包覆的影响
  • 4.3 水相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包覆
  • 4.3.1 实验部分
  • 4.3.2 结果与表征
  • 4.3.2.1 氨水用量对包覆层厚度的影响
  • 4.3.2.2 TEOS的用量对包覆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3(08)
    • [2].核-壳结构双金属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3].天津大学成功研发出纯金属纳米颗粒材料[J]. 上海金属 2008(04)
    • [4].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表征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J]. 环境化学 2017(02)
    • [5].生产金属纳米颗粒的新方法[J]. 粉末冶金技术 2013(05)
    • [6].含金属纳米颗粒化妆品(皂和香波)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9(02)
    • [7].镍基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J]. 煤炭与化工 2018(07)
    • [8].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共振增强非线性介质谐波的发展现状[J]. 中国光学 2016(02)
    • [9].铜-银双金属纳米颗粒催化的醛-端炔加成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16(05)
    • [10].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微生物合成[J]. 化学进展 2019(06)
    • [11].谐振子模型在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研究中的应用[J]. 物理与工程 2019(04)
    • [12].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面形状关系研究[J]. 光散射学报 2014(03)
    • [13].影响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因素评述[J]. 功能材料 2010(02)
    • [14].金属纳米颗粒的形貌控制合成研究进展及催化应用展望[J]. 广东化工 2017(22)
    • [15].具有窄带透明窗口的金属纳米颗粒流体吸收器[J]. 微纳电子技术 2018(07)
    • [16].微波辅助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17].金属纳米颗粒等离激元耦合的研究及其对理解近场光学探测的意义[J]. 科学通报 2009(15)
    • [18].贵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刻蚀硅表面微纳结构现状[J]. 微纳电子技术 2015(07)
    • [19].溶胶法在活性炭上负载金属纳米颗粒的参数和机理研究[J]. 炭素技术 2010(03)
    • [20].石墨烯/双金属纳米颗粒基底的制备及实验研究[J]. 中国激光 2016(03)
    • [21].硅酸盐玻璃中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的精细结构[J]. 硅酸盐学报 2012(02)
    • [22].金-钯双金属纳米颗粒修饰玻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三价砷的方法研究[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04)
    • [23].溶剂稳定的钯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9(06)
    • [24].《自然·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将改变太阳能电池[J]. 粉末冶金工业 2020(04)
    • [25].反胶束法可控制备金属纳米颗粒阵列[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06)
    • [26].金属纳米颗粒对污水处理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J]. 净水技术 2019(S1)
    • [27].生物质还原制备贵金属纳米颗粒的研究进展[J]. 化学与黏合 2017(05)
    • [28].Pt/Cu双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催化制氢活性[J]. 化学通报 2015(03)
    • [29].球形金属纳米颗粒熔化温度、熔化熵及熔化焓的尺寸效应[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30].表面增强光学力与光操纵研究进展[J]. 物理学报 2019(14)

    标签:;  ;  ;  ;  ;  ;  

    贵金属纳米颗粒的分离、表面包覆与性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