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筠文字学研究

王筠文字学研究

论文题目: 王筠文字学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 宋平

导师: 吴庆峰

关键词: 王筠,先进文字观,六书,形体演变,古文字资料

文献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王筠出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是《说文》研究四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文字学家。王筠的文字学思想渗透在他对《说文》的研究中。王筠对《说文》的研究不同于以前及同时代的《说文》研究,他独辟蹊径,进行了纯汉字学的研究,即在研究字义的基础上着重对汉字的形体进行了研究。王筠有影响的著作主要是《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和《文字蒙求》三本。《说文释例》主要是阐述“六书”及《说文》的条例、体例的;《说文解字句读》是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桂馥的《说文义证》删繁举要而成的,对段、桂二者说解不同的地方,王筠阐发自己的见解;《文字蒙求》是以《说文》为背景,从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个方面来分析汉字的构形规律的。随着文字学的蓬勃发展,王筠的文字学成就日益受到当代人的关注。但直到目前,对王筠的文字学成就进行研究的很少,且主要是关注《说文释例》这部著作。因此,本文旨在以《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文字蒙求》三书为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来阐发王筠在文字学方面的成就,以期在中国文字学史上给王筠—个应有的地位和客观的评价。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部分为引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介绍王筠的生平及《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和《文字蒙求》三本著作;二是说明本文的写作动机和研究原则。 第二部分是介绍王筠的先进文字观。讲述了王筠的五个对我们今天的文字学研究仍有重要影响的观点:一是科学的文字符号观,二是正确的文字起源观,三是汉字形音义一体观,四是科学的用字观,五是汉字的繁简观。 第三部分阐述了王筠的汉字结构理论,即他的“六书”理论。王筠的“六书”理论受郑樵的影响,但又有所拓宽,并有大量的实践,已经形成一种比较系统的“六书”说。文章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六书”的名称及次第,二是“六书”与汉字的关系,三是“四体二用”说,四是王筠的“六书”分析。 第四部分介绍王筠的汉字形体演变理论,重点介绍他在研究汉字形体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对汉字的字体演变规律的探索、对汉字的形体演变规律的探求及利用古文字材料探求汉字形体等三方面来论述。 基于上述所论,对王筠及其文字学成就给予比较公允的评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引言

一 王筠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二 论文写作的动机及研究原则

第二部分 先进的文字观

一 科学的文字符号观

二 正确的文字起源观

三 汉字形音义一体观

四 科学的用字观

五 汉字的繁简观

第三部分 汉字的结构理论

一 “六书”的名称及次第

二 “六书”与汉字的关系

三 “四体二用”说

四 王筠的“六书”分析

(一) 指事

(二) 象形

(三) 形声

(四) 会意

(五) 转注

(六) 假借

第四部分 汉字的形体演变理论

一 对汉字字体演变规律的探索

二 对汉字形体演变的探求

三 利用古文字材料探求汉字形体演变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9-26

参考文献

  • [1].《说文解字句读》改篆初探[D]. 贺真真.苏州大学2008
  • [2].王筠谐声声符理论探究[D]. 李燕.华中科技大学2011
  • [3].《文字蒙求》研究[D]. 路凤华.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 [4].论王筠的《说文句读》[D]. 安兰朋.河北师范大学2002
  • [5].王筠说文省声说研究[D]. 申英明.陕西师范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说文解字》亦声字研究[D]. 卢新良.陕西师范大学2005
  • [2].唐兰先生文字学理论研究[D]. 孙英梅.曲阜师范大学2006
  • [3].《说文释例》研究[D]. 孙雅芬.曲阜师范大学2006
  • [4].《说文释例》“存疑”研究[D]. 赵伏.河北大学2001
  • [5].清代“说文学”专著之书目研究[D]. 刘新民.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2
  • [6].论王筠的《说文句读》[D]. 安兰朋.河北师范大学2002
  • [7].《文源》的文字学理论研究[D]. 叶玉英.福建师范大学2003
  • [8].王筠研究稿[D]. 张俊峰.郑州大学2004
  • [9].试论王筠的《说文》表意字研究[D]. 郭照川.河北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  

王筠文字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