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孟津县白鹤中心卫生院河南孟津471112)
(2河南省新安县人民医院河南新安471800)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4-0068-02
【关键词】内耳眩晕症平眩汤治疗
内耳眩晕症,又称美尼尔氏综合症,目前西医病因不明,多数认为是内耳迷路积水引起,但治疗效果欠佳。且复发率高,笔者自2001年6月至2009年4月根据全国名老中医赵锡武的经验结合自己二十多年临床实践,自拟平眩汤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17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170例来源于2001年6月至2009年4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多数为反复发作病例,其中男78例,女92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半小时,最长12年,本组病例均以突发眩晕、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为主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耳鸣、心中难以名状的不适等兼症,经西医诊断为内耳眩晕症。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和一过性脑缺血等引起的眩晕均排除在外。
2治疗方法
中药用自拟平眩汤治疗,药物组成及用量:茯苓20~30g、桂枝12~20g、炒白术20~40g、陈皮10~15g、姜半夏15~30g、生龙骨20~30g、生牡蛎20~30g、泽泻20~30g、炙甘草6~9g。根据临床辩证加减运用:肝风偏盛、眩晕甚、血压高者加石决明20~30g、代赭石20~30g;阳虚偏盛、神疲乏力、呕吐清水或痰涎、舌苔白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者加制附片6~15g、生姜30~50g;眩晕伴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饮郁久化热,方中减去桂枝,加黄连6~9g、黄芩9~15g、竹茹15~30g等。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温服,呕吐剧者宜少量多次频服。
3治疗效果
170例患者中1剂好转或痊愈者39例,2剂好转或痊愈者72例,12剂内痊愈者41例,总痊愈率89.4%,有效率93.7%,部分病例复发者,续服本方加减治疗仍可见效。
4病例介绍
蔡某某,女,62岁,患内耳眩晕症3年余,反复发作,经多处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以2004年6月14日被车送至我科治疗,其夫代述:此次头晕发作1天,感觉天旋地转、房倒屋塌、昏扑欲倒地,晕剧时,不敢睁眼、扭头及站立,伴耳鸣、恶心、呕吐,呕吐物起初为所进食物,继为清水痰涎,不欲进食。查:患者面色痛苦,两目微闭,体态肥胖,测血压180/95毫米汞柱,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辩证为肝风挟痰饮上扰清窍所致。治宜温阳化饮、利水渗湿、平肝熄风。用平眩汤加减:茯苓30g、桂枝18g、炒白术30g、陈皮15g、姜半夏30g、生赭石3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泽泻24g、炙甘草6g、生姜30g。服一剂后眩晕大减,呕吐已止,共服6剂痊愈。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5体会
内耳眩晕症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病之范畴,作者通过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素有停痰宿饮,复因劳累或情绪波动等诱因引起肝风内动,肝风挟痰饮上扰清窍所致。肝风挟痰饮上扰清窍则突发眩晕、耳鸣,肝风内动、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治疗大法宜温阳化饮、利水渗湿、平肝熄风、降逆止呕。方中桂枝、白术温阳化饮,茯苓、泽泻、白术利水渗湿,龙骨、牡蛎平肝熄风,陈皮、半夏降逆止呕,炙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合用,恰中内耳眩晕症之病因病机,故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