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热电冷联产供暖期系统分析与自控研究

武汉热电冷联产供暖期系统分析与自控研究

论文摘要

热电冷联产系统作为一种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在能源转换效率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是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随着计算机技术与自控技术的发展,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也不断发展。国外一些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较成熟,我国供热系统的自控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论文就以武汉热电冷三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该系统的首站、热网、中继泵站与热力站的设计原则、冬季运行策略,以确定最佳的运行控制方案和自动控制系统。本文通过双热源联网运行讨论在各个时期如何分配热负荷,讨论两热源在运行时的配合情况。对热网进行水力计算,确定中继泵站的最佳位置。研究了首站、中继泵站的主要控制对象,冬季经济运行策略,控制系统选型及主要监测数据;对热力站进行分类并研究每种热力站的水泵选择原则,冬季运行控制方案及主要监测数据等;同时讨论了热网事故情况的运行控制方法。全文通过对武汉热电冷三联产供热系统的设计、运行控制的研究,给供热系统的自动控制提供了工艺条件,对我国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经济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态
  • 1.2.1 国外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发展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课题来源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创新
  • 第2章 研究对象概述
  • 2.1 研究内容的基础资料
  • 2.1.1 气象参数
  • 2.1.2 热源
  • 2.1.3 热网
  • 2.1.4 热用户
  • 2.2 研究对象特点
  • 2.3 自动控制的重要性
  • 2.4 本章小节
  • 第3章 采暖期首站的控制
  • 3.1 首站概况
  • 3.1.1 热负荷分配
  • 3.1.2 首站的热力工艺图
  • 3.2 首站控制方案
  • 3.2.1 首站的主要控制对象讨论
  • 3.2.2 控制策略说明与系统选型
  • 3.2.3 监控及上传的主要参数
  • 3.3 首站控制执行
  • 3.3.1 供水温度与循环泵变频调节
  • 3.3.2 换热器与凝结水回收的水位控制
  • 3.3.3 补水变频控制
  • 3.4 蒸汽计量系统
  • 3.4.1 微机热量计量系统
  • 3.4.2 首站热计量的选择
  • 3.4.3 计量系统的功能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供暖期热网与中继泵站控制
  • 4.1 热网控制
  • 4.1.1 热网水力计算
  • 4.1.2 热网水压图
  • 4.1.3 控制参数说明
  • 4.2 中继泵站运行控制
  • 4.2.1 中继泵站概述
  • 4.2.2 中继泵的选用原则
  • 4.2.3 中继泵运行的几种情况讨论
  • 4.3 中继泵站控制系统
  • 4.3.1 中继泵站主要监测参数与控制要求
  • 4.3.2 控制系统选型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供暖期热力站的控制
  • 5.1 热力站的概况
  • 5.2 热力站的设计讨论
  • 5.2.1 单纯采暖热力站
  • 5.2.2 生活热水与采暖热力站
  • 5.2.3 供冷、采暖、供生活用热水热力站
  • 5.3 控制方案探讨
  • 5.3.1 冬季运行控制策略说明
  • 5.3.2 监控参数
  • 5.3.3 控制器的选型及功能
  • 5.4 其它控制
  • 5.4.1 补水控制系统
  • 5.4.2 热力站水电热计量系统的组成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自动控制系统简述
  • 6.1 概述
  • 6.2 自控系统平台
  • 6.3 调度中心的主要功能
  • 6.4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图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武汉热电冷联产供暖期系统分析与自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